楠木軒

印度18歲天才造出“全球最小衞星”,僅重64克,後來上天了麼?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科技

宇宙是浩瀚無窮的,古往今來,在探索、求知這條道路上,人類從來沒有停下過腳步。很久以前,上天還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可是到了現在,隨着熱氣球、滑翔傘、飛機的出現,上天也變得稀鬆平常。不過,當人類進入太空之後,卻察覺到了自身的渺小,一顆顆神秘的天體,無一不在彰顯造物主的神妙。

因此,為了一探宇宙的奧妙,人類也造出了類似的“天體”——人造地球衞星。


人造地球衞星是一種無人航天器,它的運行方式類似於天然衞星,擁有固定的繞地軌道,主要用於科學探索、天氣預測、通訊、跟蹤以及導航。然而,衞星的功能雖然強大,但世界上卻沒有幾個國家能造出來,尤其在發射這一塊。截止20世紀末,具有獨立衞星發射能力的國家只有聯合國五常、日本、以色列和印度。其中,印度3年前造出“全球最小衞星”的消息,一度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


一般來説,人造衞星分為大、中、小3種型號,而大型衞星的重量基本在1000KG以上,而小型衞星中的米粒型衞星,重量通常小於1KG。因此,為了顯示出科技的高端,世界各國都在努力縮小衞星體積,尤其是美國和印度。2017年,印度媒體發佈了一則消息:世界上最輕的人造衞星,被一個18歲天才少年獨立設計製造出來了。


這個人造衞星只有64g,雞蛋般大小,拿在手上幾乎感覺不到重量。設計者名叫Rifath Sharook,出生於泰米爾納德邦,其家族是印度的一個高種姓,具有強大的文化背景以及經濟基礎。因此,Rifath Sharook從小就接受了高水準的教育,他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制定學習計劃,只要是他感興趣的領域,無論家人還是老師,都會鼎力支持。


就這樣,Rifath Sharook的天賦得到了進一步開發,他不但對物理、數學等學科十分擅長,還擁有極強的動手能力,一些同齡人無法理解的問題,他很快就能解決。後來,Rifath Sharook接觸到了航天領域,在父母的幫助下,他請教了很多專業學者,當初的構陷得到了第一步驗證。


15歲那年,Rifath Sharook發明了一個1200克的氦氣球,用作研究氣象,因此,他獲得了“印度青年科學家”的稱號。到了18歲,Rifath Sharook更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他製造出來的全球最小衞星,直接讓世界為之一震。據悉,這顆衞星是用碳纖維增強聚合物3D打印出來的,這種材料具有高強度、耐高温的特性,美國正嘗試將其應用於火箭發動機上。


另外,全球最小衞星上還裝有1個微型計算機、8個內置傳感器,不但可以實時傳輸衞星狀況,還能測量線速度、角速度等數據。同年6月,Rifath Sharook製造的衞星被NASA發射到了亞軌道,在微重力環境下飛行了12分鐘,最後成功返回地球,整個時長4小時。可見,Rifath Sharook的研究是成功的,他製造出來的全球最小衞星,確實具有一定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