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業製造院王立東:從“菜鳥”博士到技術擔當
中國航空報訊:王立東十分繁忙,但還是抽空逐條梳理並準備了記者的提問,對自己的研究領域如數家珍,寫了滿滿幾頁,都是專業問題。
這位對女兒成長持佛繫心態的爸爸,談及個人,極力迴避;談起專業,兩眼放光。
工作7年,從“菜鳥”博士到航空工業製造院機械連接技術研究室的技術擔當,他專注於技術突破與創新,心中有個緊固件專業的大夢想、航空報國的大情懷。
“菜鳥”博士的千萬次試驗
本科材料成型專業、碩士專攻模具、博士研究新型鋼材料,剛到製造院工作的時候,王立東心想,“不就是造釘子?有什麼高科技?”
但是,現實讓這個北京科技大學的博士有點懵了。釘子有不同規格、不同材質、不同形狀,什麼一字槽、十字槽、梅花槽等等,多達幾十種,大到高鐵、飛機、航天器和機器人,小到手機、電腦、照相機等都離不開。釘子,是我們生活中觸手可及小物件,也被稱之為“人類紀元以來第二個千年的最佳工具”。接觸之後,王立東才知道它們有專業的名稱——緊固件,也有專門的學科門類——機械連接專業。一架飛機,用量少則幾萬件,多則幾十萬件,甚至上百萬件,每一件都事關飛機的質量和安全。任正非也曾説,“一個螺絲釘有非常多的地方可以研究。”王立東為自己的小瞧、輕視而羞愧。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正確認識自己,尤其是認識到自己不足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王立東很快沉下心來,一點一滴學起。緊固件的材料、成型特徵和加工特徵,都是專門的學問。
“現在回想起來,別看我是博士,在緊固件面前,我簡直就是一個菜鳥。”王立東憨厚地笑了,話鋒一轉,“幸虧有劉風雷老師的指點,他是專家,從機加工開始指導我認識這個專業。”
他一頭扎進緊固件的知識庫裏,看資料累了,就去機加工生產現場觀察。
一項型號項目鈦合金螺母的研製任務,在王立東入職後的一年,壓到了他的肩上。
製造院的緊固件產品以螺栓和抽釘為主,對於螺母類緊固件,當時幾乎沒有涉及。“這是新產品的研製項目,研究室也沒有其他人做過,硬着頭皮我也得頂上。”回想起那兩年半的經歷,王立東並不諱言當時的痛苦,“很多個技術無以突破的夜晚,都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痛苦的感覺現在是忘了,但當時是真焦慮。”查閲資料,諮詢專家,和主機廠、設計所溝通,請教技能師傅們,兩年半下來,5種規格的螺母,每種2000件左右的試製品,從上萬件的產品中,王立東最終突破了鐓鍛成形、鎖緊性能穩定化控制、塗層一致性控制這三項螺母類緊固件關鍵技術,解鎖了最優品質的密碼。製造院也打通了此類產品的技術路徑,拿到了此類飛機上最常用、也是用量最大的高端螺母的入場券。
課題結題,王立東壓力終於釋肩。壓力,是型號急需,也是證明自己到底行不行。“情懷與擔當,其實是個人成長與事業發展的辯證統一。”王立東説,“有一次去西飛出差,從機場到西飛的路上,恰巧看到一架'胖妞'在頭頂低空飛過,想到自己傾注心血與情感的緊固件就應用飛機上,特別驕傲,特別激動,但當時不敢説話,怕一説話眼淚就忍不住了。其實啊,是不想讓同行的兩位女同事看到一個純爺們的眼淚。”“菜鳥”博士成長了,他知道,這是事業給的平台,這是任務成就的自己,小小緊固件也是大有可為。
技術擔當,遊刃有餘經歷了型號研製任務的磨礪,王立東乘勝追擊申請了院基金,開展高鎖螺母無餘量鍛造成形技術研究。
申請這個課題的思路,是王立東參加一次會展激發的新想法。他在會展上看見許多異型的汽車用緊固件,都是採用多工位成形技術製備而成,他想:如果將這個技術拓展應用至航空緊固件的製造上,會不會讓我們的批量生產製造技術更加領先?有了這個想法,王立東開始潛心鑽研多工位成形技術。查閲資料、現場勘查、原理分析、試驗驗證,一波操作接續進行,整天泡在現場,不斷調試、改造。有時候成形模具角度形狀不對,阻力太大了,會影響產品的形狀,王立東就自己動手去改。徒弟成美文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的,對師傅王立東在現場和工人打成一片佩服有加。有時候設備廠家來維修,竟會把王立東當成技能工人。王立東憨厚地笑了,“那可能是因為我對牀子,比那些工人還熟悉。”王立東説,“我是個工程師,工程師就是要解決問題,不泡現場哪裏能發現問題呢?”他尊重工人師傅,沒什麼架子,虛心向他們請教,技能師傅們也給了他很多特別有價值的建議。
最終,王立東攻克的螺母緊固件多工位成形技術,與傳統機加工成形相比,多工位成形技術製造的高鎖螺母可以省料60%,效率高達120件/分鐘,真正實現了製造省料、加工高效、一致性高的緊固件批量加工。課題報告送給專家審核,專家都覺得不可思議,怎麼能一下子從3分鐘1件到一分鐘120件?王立東錄了一段加工視頻,送給專家觀看,專家們都心悦誠服。
如今,這項技術已推廣應用在型號產品研製項目中的薄壁緊固件成形以及超高強度鈦合金緊固件多台階成形,尺寸一致性、質量穩定性、加工高效性大幅度提高。同時,多工位成形技術也應用到了製造院批量加工緊固件的成形過程中,簡化了傳統加工工藝,提高了生產效率。
王立東又開始了新領域的攻關,作為鐓鍛工序技術負責人,他想着如何通過解決這道龍頭工序的效率和穩定性,提高整條生產線的產能。
作為高鎖螺母和鐓鍛成形的技術擔當,王立東坦言,面對新的研製課題,雖然遊刃有餘,但解決問題的知識原理,還是學生階段的儲備,而儲備總有耗光的時候,他帶着成美文,開始研究如何將數字模擬、仿真技術和緊固件加工成行相結合。
“推動科技進步的,一定是知識,而不是經驗。”這些年,王立東一直致力於用所學推動緊固件專業的發展,也一直致力於拓展自己的知識邊界,這是一名工程師的本職所在。
因愛而生責任
從“菜鳥”博士到技術擔當,王立東對緊固件專業的情感,已內化為熱愛。凡事,因愛而生責任。如今,王立東所在的機械連接技術研究室,已成為國資委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試點企業,王立東也成為持股人之一。所愛的科研和事業發展息息相關,王立東有了更多的盼頭與勁頭。
這個盼頭,是他相信,在國內軍機和民機標準件巨大的市場窗口期,緊固件一定會迎來幾何量級的增長。作為科研人員,他要做的,就是持之以恆以專業技術的創新,支撐我國航空緊固件專業的自主發展和幾何量級的增長,這也是產業發展的最終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