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手機市場份額換芯片代工,華為和三星誰在下注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科技

芯片和疫情是2020年上半年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如果説抗疫的主力者是政府的話,而芯片的主體就是華為,各路的網友在接近兩個月的時間裏為華為芯片代工想了各種辦法,從台積電的美國技術佔比,到中芯國際代工的種種可能性,直到上週三星與華為的消息,每天都在上演着最新的變化。

有媒體消息稱,三星和華為正在商討合作關係,華為將用部分手機市場份額換取三星為其生產高端芯片的合作,最終建立一條非美技術的芯片產業鏈。目前雙方並未出來回應,那麼這樣非常規的合作到底可行嗎?筆者看來,這既是完全可能的,又是完全不可能的。

可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經過了這一輪時間輿論的熱炒,從光刻機廠商到晶圓技術,再到芯片生產,幾乎來了以此全球性大排名,同時技術的所屬關係也有了一次最清晰的劃分,到底哪些是美國技術,哪些是非美技術,吃瓜羣眾似乎清晰了很多。

美國第一次對華為芯片提出生產製裁時,國人第一次想到了號稱芯片生產能力的中芯國際,在普通人的認知中,國內擁有全球第三的芯片生產廠家,華為並沒有走到絕境,所以的注意力都指向了中芯國際,可是這個世界第三並非我們普通認知的世界第三。

中心國際目前的芯片技術還處於28納米時代,而最新的芯片技術已經到了7納米時代,換算成時間概念,這個世界第三的技術實力與第一——台積電的差距還有整整四年時間。但這並沒有將所有的希望破滅,沒有高端芯片,用低端技術發展,這是一個次優方案。希望全破滅的是中芯國際的對外公告,表示因自己使用的美國的技術,所以也要受美方監管,雖然是一家完全的中資企業,但卻依然無法代工。在技術和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中芯國際在討論的角色中就退場了。

有了世界第一和第三,自然也就有世界第二,名副其實的三星這時候上場,比世界第三靠譜的是三星在技術層面並不存在中芯國際的擔憂,像我們所熟悉的高通旗艦芯片——865的部分就是由三星代工的,因此,三星為海思代工在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作為台積電的第二大客户,如果雙方最終建立合作關係,相當於三星沒有花費任何精力便獲得了華為這個超大的客户。並且現在華為似乎除了選擇三星再已經沒有其它的選擇了。

但這似乎又是不可行的

從合作的機會上看沒有問題,但三星為海思代工的第一大前提仍然是自己有沒有使用美方的技術,如果説三星芯片生產現在使用美方技術情況下,想要為海思代工,那麼它就必須建立起一條非美技術的芯片生產鏈條,在較短的時間內,三星能否達到這樣的高度,除了技術層面的考量之外,三星是否願意投入資金建立這樣一條新的線條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合作的條件上,同樣似乎有些不可思議,在芯片代工這件事上,我們始終將華為放在一個弱者的角度上,這樣的前提是華為沒有任何的損失,但現在消息的條件是,華為必須為此放棄部分的手機市場份額。目前作為全球出貨量第二大的手機品牌,華為是否會願意放棄部分手機市場來尋求芯片生產的可能性呢?

2019年華為全年的營收中,消費者業務的收入已經佔據了華為營收的一半以上,這還是華為海外市場出現下滑的情況的取得的成績,華為雖以運營商業務起家,但現在華為會將這麼大的蛋糕拱手相讓嗎?這是一個有多種答案問題。

華為現在在產業鏈上既是買方市場,又是賣房市場,誰能得到這樣一個客户,誰就有了可以持續存活的資本。可是三星會在乎嗎?

特別聲明:本文為DoNews簽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DoNews專欄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