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想是誰?
湖畔大學五屆學員,“80後”創業者代表人物,創辦過泡泡網、汽車之家,目前是“理想汽車”創始人及CEO。
如下是李想在湖畔大學“春耕會”辯論賽上關於“持續擴張”的觀點。
二、理想汽車正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市場?
理想汽車成立5年,和蔚來、小鵬等被稱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造車新勢力”。
理想汽車的第一款產品“理想ONE”是一款增程式智能電動車,主打有娃的家庭用户羣體。2019年12月首批“理想ONE”汽車下線交付,至2020年6月,累計交付10000輛。
在目前國內汽車市場,燃油車、新能源車並存,新能源車中純電動、混動、增程式電動等解決方案並存,電動車的電池解決方案,又是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並存,磷酸鐵鋰電池又有了“刀片電池”的新解決方案……這是個跑馬圈地的“戰國時代”。
未來,“自動駕駛“是公認的趨勢,自動駕駛技術需要大量的行車數據和道路數據來哺餵,誰擁有最多的智能汽車市場佔有率、有效數據,誰就可能成為行業老大。
但有着市場、用户優勢,並憑藉於此長出多家互聯網巨頭的中國,在汽車這個市場上對海外品牌相當開放。特斯拉大舉進駐中國,讓本就激烈的戰局多了一位強勁的對手。
所以,無論是眼下羣雄逐鹿的新能源車,還是未來的無人駕駛汽車,到底誰能勝出——是傳統品牌車企、是自帶光環的特斯拉,還是對數據有更深理解的造車新勢力們,棋局未定,瞬息萬變。
正式訪談:
01、如何看待不確定性
湖畔大學:你怎麼看待新能源汽車行業當下的不確定性?
李想:我覺得疫情、暫時的經濟下滑等,是小的不確定性。我們還是要看到這裏面長期的確定性是什麼。
新能源汽車行業,核心有三個確定性的東西是我們要去改變的,它是問題,這些問題會持續存在,你改變的程度越高,就越有價值。
第一個是充電,這是在中國或者在美國以外的市場長期解決不了的。
第二個是,我們有沒有辦法把車覆蓋到更多的人羣,能不能進入到10-50萬佔據銷量80%的主流人羣當中去。要做到這一步,一是要把成本真正壓下來,二是要把智能化、自動駕駛、電驅動這些東西做到更普及,好的科技,好的技術應該讓更多人去使用。
第三個,接下來,傳統的一級供應商可能沒有辦法滿足我們之後技術的發展,所以自動駕駛、算力平台,包括整個的智能座艙就全要開始自研了。
這跟PC廠商變成智能手機廠商有點類似,PC廠商把供應鏈做好以後攢起來就行,智能手機廠商從硬件到系統、雲服務、安全、賬號都要自己來做,能力要求不一樣,價值也就完全不一樣。
我覺得這三個是接下來五年不變的,每一個往前進步了,汽車銷量就會持續提升。
02、當下業務,持續擴張or優先盈利?
湖畔大學:“春耕會”辯論賽上,你的立場是“持續擴張”,現實中理想汽車也是擴張策略麼?
李想:我們正好在一個轉折點上,面臨着從0到1向從1到10的轉變。
我們之前的時間都在研發,正式銷售才幾個月。從0到1的時候,你會小心翼翼地驗證模型,用最小的產品驗證整個商業閉環,不會輕易去擴張。
春節整理戰略時,我們很清晰地發現必須要擴張,疫情帶來的影響不大,而我們所處的市場、行業決定了一定要擴張。
湖畔大學:擴張是指擴張什麼?
李想:比如,我們原計劃今年線下汽車門店數量新開20家,這個時候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在新車交付後客户滿意程度很高的情況下,20家店意味着把“圈地”機會給到了競爭對手。所以策略調整以後,我們今年的開店數量,從全年開20家,改為全年開60家店,這個是渠道的擴張。
另一個是重大核心技術的佈局。比如,公司原計劃明年啓動L4自動駕駛的研發,改為今年就開始啓動,這又是一個10億規模級的投入。
湖畔大學:戰略調整的判斷依據,或擴張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李想:我覺得是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市場真實的反饋,我們發現,一個城市有或沒有理想汽車門店,市場佔有率相差8倍,這意味着實體門店能大大提升汽車銷量,所以要進行渠道擴張。
第二,我們制定了未來五年的戰略,根據戰略來反推今年要達到的目標。
第三,看競爭對手會怎麼做,得把競爭的主動權拿到自己的手裏。比如,我們可以只開20家店,達到今年的原定目標,但如果對手增長是2倍,相當於你是負增長。一旦對手獲得競爭優勢,它會拿走最好的資源,供應商的資源、用户的資源、媒體的資源、渠道的資源。
湖畔大學:特斯拉在國內擴張的策略是什麼樣的?
李想:用一切手段去擴張。他們也在持續解決我剛才説的三個問題,第一去建充電樁,第二不斷降價,覆蓋更多的價格區間,第三是技術投入,電池的投入、芯片的投入。
湖畔大學:你對未來5-10年汽車市場的戰略判斷,以及跟目前擴張策略的連接是什麼?
李想:未來5-10年,自動駕駛是趨勢。自動駕駛是AI的競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車的AI,一個是道路環境的AI,這兩個全部來自於數據,AI的生產資料是數據。所以我們如何通過足夠多的車,獲得高質量的數據和高質量的訓練模型,這是未來自動駕駛競爭的根本。
我們現在賣出去的每一輛車,都帶着自動駕駛的能力,帶着自動駕駛的數據收集和訓練能力的。
03、擴張的繮繩:收支平衡、滾雪球效應
湖畔大學:擴張的限度在哪裏?
李想:不要燒錢。我們可以放棄盈利,但是要保證較高的毛利率,只要保證現金流為正,把自己所有的毛利投入到技術研發和用户服務中去。
還有一個邏輯,是我們從戰略目標到業務架構、到組織和整個財務資源的分配,都共識一點:所有“滾雪球”式的錢我們是一定要花的,“滾雪球”是高質量的擴張。
湖畔大學:怎麼理解“滾雪球”?
李想:比如,品牌變的更好是值得花錢的,更多渠道和用户服務是值得花錢的,產品和技術的研發這是值得花錢的。
其他什麼短期的促銷、降價那些,我們一分錢都不花了,這是屬於“撒雪片”的,有一單沒一單。有一些第三方快速導入的流量,我們也不花錢了,這都是短期效應。
擴張並不意味着多花錢,而是更有效地花錢。
04、擴張的另外維度:用户擴張
湖畔大學:除了戰略和產品擴張,擴張還意味着什麼?
李想:前面説充電的問題、價格覆蓋的問題,技術的問題,主要是貼合產品的擴張,另外一個維度的擴張其實是“用户的擴張”。
湖畔大學:用户關係被深耕了,這種深耕你認為是擴張?
李想:是的。這也是聽了汪建國老師在湖畔的課以後,我總結的幾個關鍵點。
新零售其實意味着和用户關係的改變,需要和用户建立關係、形成信任,通過可靠的服務形成情感連接,而這需要我們給員工提供足夠多的信息和生產資料,賦能他們去服務好用户。
過去的企業做的IT系統本質是為了監控數據和管理員工的,而新零售的系統是幫助員工去提高運營效率,幫助每一個員工成為一名經營者。
05、擴張的內功:組織和體系準備
湖畔大學:賦能員工背後,你在組織和體系上做了哪些準備?
李想:賦能員工,並不僅僅指賦能直接面對用户的銷售型員工,而是説建立一種完全不同的生產關係。
這跟我們所處的行業變化有關係。傳統的汽車企業,表面很複雜,有幾千個零部件和幾百家供應商,但後面的生產是流水線、非常穩定的。公司的管理結構,少數人做決定,多數人做執行,做雨刮器的和剎車片的,甚至都不需要互相交流。
今天不一樣,汽車的靈魂是軟件系統和數據,非常難、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沒有最好的解決方案,只有大量地協作、不斷快速進步。
這時,管理方式或生產關係的價值就在於誰能獲得最快的進步速度。
湖畔大學:這跟公司的不同階段也有關係?
李想:是的。從0到1,從1到10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我自己覺得,0到1一定是強管控,因為你沒有那麼多資源。驗證商業模式以後,1到10的爆發和擴張階段就嘗試從管控走向經營,讓每個人都成為經營者,自我驅動去產生效益。
這是管理上不同階段產生的變化,經營是一個更高級別的生產力,但你要有非常好的體系和系統來支撐這件事。
湖畔大學:這是你做OKR開始發揮真正有效的價值了?
李想:不僅OKR,我們有一個完整架構,核心的是連接了三個東西:
第一個是LSA,我們叫理想汽車的戰略分析系統,保證一級部門和二級部門的負責人都會去使用,可以拿這個東西來定自己的業務,定自己的團隊,定自己的預算。
第二是OKR,保證我們每天的執行是跟戰略完全聯結在一起。
第三個CFR,持續性績效溝通,我們用績效來驗證,這樣體系才能支撐。
這個架構的設計和實施,踩過無數個坑。我們後來分為3個步驟來做,一是業務架構設計,二是整個架構的數據化,三是不斷地去溝通、培訓、運營,讓大家都適應用這一套系統。這樣,從行業的認知,到戰略、到業務目標和架構,到組織到人,整個連接起來。
湖畔大學:怎麼來定義這是新的生產關係?
李想:公司裏面最核心的資源是人,人有沒有在幹對的事兒。如果這個公司的每一個人在乾重要的事情,而且他們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信息完全透明,符合我們大的目標,整個結果就會變得完全不一樣。
所以系統的核心,是進行人、結果和重要過程相關所有資源的銜接。
湖畔大學:從管控思維走向經營思維,反映到一個企業裏,反映到一個CEO上來説,具體動作會有什麼變化?
李想:比如,原來的情況下我都是自己説了算,現在是先讓大家討論,你自己説,全是你自己説,有問題我才告訴你。具體細節和進展,都會在系統裏面自己反饋出來,不需要我來盯了,我只盯大的結果到底有沒有完成。
需要強調的是,系統並不是建好就好了,需要大量地溝通和運營。生產關係並不是由系統自動產生的,就像企業和員工的關係,員工和用户的關係,都需要一天天地經營,一天天地投入,沒有什麼捷徑,是需要付出的。大家有了認知以後會發現,這是真正最有價值、最重要的事情,也是企業持續擴張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