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老電腦這樣加裝固態硬盤,既不需要重裝系統,又省時間!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科技

背景:

家裏的一台電腦還是在7.8年前攢(組裝)的,當時配置不是很高,但是也花了大幾千。由於後來買了筆記本,這台電腦就開始進入了吃灰模式,畢竟筆記本相對台式機有一定的便攜性。不過這段時間因為想要搞視頻,這樣對於電腦的各個方面需求開始高起來,眾所周知台式電腦在配置與散熱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於是又開始打起來這台老電腦的主意。

俗話説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句話以前用得最多的地方是調侃,而當我打開家裏這台老電腦時才真正體會了這句話的含義。因為這台電腦年代久遠,開機後明顯用時很慢,運行速度也不理想。因為之前有把筆記本從機械升到固態的經驗,知道一塊固態硬盤對於一台電腦的運行速度到底有多重要,於是我就打算先將這台老電腦升級一塊固態硬盤。

不過這台老電腦與筆記本有些不同,筆記本是將機械硬盤卸下換成固態硬盤,而這台老電腦是要保留機械硬盤加裝一塊固態硬盤,一個是取代一個是加裝,這根本就是兩種不同的形式。下面就給方法傳授給大家。

材料準備:

固態硬盤一塊

SATA硬盤線一根

2.5寸轉3.5寸支架一個(不是必需品,如果沒有強迫症可以將固態硬盤直接放到機箱,並且這個東西不是很貴!)

分區助手軟件

為什麼需要2.5寸轉3.5寸支架?

説到為什麼需要2.5寸轉3.5寸支架?這裏就要普及一下知識點了。眾所周知,固態硬盤與機械硬盤的最大區別就是構造不同,因為構造的不同也直接導致了性能相差甚遠。固態硬盤由存儲芯片和電路板組成,所以擁有無噪音、讀寫速度快、體積小等優點。而機械硬盤是通過裏面的高速馬達不斷轉動,再由專門的讀寫磁頭在鋁材質或者玻璃材質上完成讀寫,簡單來説機械硬盤的工作模式很像以前的VCD和DVD,所以固態硬盤的優勢也就成為了機械硬盤的劣勢。

硬件安裝注意事項:

對於硬盤的安裝並不複雜,只需將硬盤的電源連接,在把數據線連接到主板,最後固定2.5寸轉3.5寸支架即可。

一般的電腦裏面都會為硬盤留兩個電源接口,在裏面找到P8接口(如上圖),這根線是為硬盤供電的,如果插頭上沒有數字指示也不要慌張,你就找一個類似於倒‘L’的接口,直接插到固態硬盤的寬觸點接口即可。

SATA硬盤線則安裝到硬盤的窄口,另一端連接到主板的SATA接口,因為各個主板的SATA口不同這裏不過多闡述,不過外形就與上圖基本一致,只是大小不同,主板上也會標有SATA。

軟件部分:

相較於硬件的安裝,軟件方面相對有些難度,但是整體來説還是非常簡便。今天教大家的方法並不需要重做系統,而是將系統從機械硬盤轉移到固態硬盤。這種方法對於加裝硬盤來説不僅節省時間,更重要的是簡便。

硬件安裝完畢打開分區助手,你會很明顯的看到已經有兩個硬盤了,一個是帶有系統字樣的老機械硬盤,這個硬盤的空間也佔用了很多,還有一個沒用過的那是我們剛剛安裝的固態硬盤。(上圖只是給大家參考,因為我的已經安裝完畢,這裏給大家演示,所以兩個硬盤都有已用空間,新安裝的硬盤不會有這種情況)

然後點擊最左側上部第一欄的‘遷移系統到固態硬盤’。

點擊完‘遷移系統到固態硬盤’後會出現一個對話框,繼續下一步。

選好你要將系統導入的固態硬盤,因為你導入的是新硬盤底部的刪除分區選項完全可以不用理會。

選擇系統盤的大小,一般80GB基本就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你的固態硬盤空間充足也可以位C盤多留些空間,調好後點擊下一步。

隨後系統會彈出最後一個界面,你繼續下一步即可。

這時主界面的左上角提交將會有個紅色角標,並且點擊角標能夠看到‘遷移系統到磁盤的任務’。點擊提交。

最後一步點擊執行,等待電腦重啓即可。

電腦重啓完成後你會驚喜地發現,系統真的遷移到了新的固態硬盤。

注:新固態硬盤不需要提前分區,安裝完系統在分區。如果電腦不能開機你將機械硬盤與固態硬盤連接主板的插頭調換位置即可。

怎麼樣看完上面的操作是不是很簡單,是不是你已經學會了?趕緊動手試一試吧!其實如果你自己操作起來估計半小時就可以了,相比漫長的重做系統,這樣遷移系統真的是既便捷又非常的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