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納入就業統計:花2萬培訓 顏值高才進俱樂部
畢業生小鄧痴迷電競,學業之餘,小鄧有兩年的時間不是在電競比賽中,就是奔波在各種比賽的路上。他表示,近幾年,畢業後選擇深耕電競行業的想法越發強烈,但囿於父母的反對,認為電競並不是一份真正意義上的工作,小鄧無奈選擇入職廣告公司,從事與電競無關的文案策劃工作。
臨近畢業,高校就業指標出現了變化。近日,教育部發出《嚴格核查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的通知》(下稱《通知》),其中配套的就業統計指標中首次加入了“自由職業”,並計入就業率。《通知》拓展了原有“自由職業”的內容,加入了互聯網營銷工作者、公眾號博主與電子競技工作者。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嚴格核查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的通知》文件截圖
儘管早在2019年4月,電子競技運營和電子競技員已經被人社部納入13個新職業信息,但就業統計指標公佈後,依然引發熱議。一邊是網友點贊,認為“拓寬了就業渠道”;一邊是眼花繚亂的電競培訓機構無序發展,以及自由職業的前景不明。像小鄧一樣的大學畢業生究竟是否該選擇電競行業?
魚龍混雜的電競培訓
號稱中國電競之都的上海有條靈石路,被稱為“宇宙電競中心”,那裏盤踞着國內知名的電競公司與俱樂部,令電競從業者心往神馳,劉爍便是其中一位。
2017年底,劉爍被提拔為公司管理層,此時的他發現,電競遊戲的受眾羣體越來越廣泛。“屬於電競的黃金時代來了,所以我就下定決心辭職跨行。”劉爍對中新經緯客户端説。
如今,劉爍已成為電競賽事從業人員,從業三年。近年來,電競賽事如火如荼的展開,電競選手一時間也成了不少年輕人嚮往的職業,與之伴隨而來的是魚龍混雜的電競教育培訓機構。
“電競的發展催生了電競相關衍生職業,但不同的細分領域所需的知識模塊和技能要求完全不一樣,從業人員應該要有專業的技能訓練,但目前國內電競教育狀況並不樂觀。”劉爍無奈表示。
劉爍説,自己曾花了2萬元,報了一家至今仍然號稱“電競教育NO.1”的機構,希望能儘快入門。“他承諾結業後可以進入俱樂部、互聯網公司工作,這都讓我興奮不已。然而培訓了兩個月,我悔得腸子都青了。”
劉爍向中新經緯記者解釋道,自己一開始報的是電競商務專業,後來與機構合作的定向電競企業不願意接收這批學員,培訓機構只能自產自用,便臨時更改學員的課程方向,就這樣劉爍成為電競講師方向的一名學員,“只在電競教育機構培訓了兩個月,而沒有電競一線的工作經驗就能上崗,這樣實在誤人子弟,就沒有往此方向發展。”
劉爍透露,機構的課程東拼西湊,只要和電競沾邊都編進來了。令劉爍印象最為深刻的,當屬理療課。“老師説職業選手長年累月坐着,脊椎肯定不好,需要學習如何自我理療…但我們並不是職業選手,並不需要學習理療,安排這個課程,不是湊課程又是什麼?”
結業時,先前天花亂墜的承諾一個也沒有實現,劉爍表示,只有顏值高的畢業生被安排進了俱樂部,剩下的迴歸老本行。“後面我不甘心,通過投簡歷進入電競行業,機構還將我算進那一屆畢業生就業率中,通過媒體大肆宣傳。”
遊戲行業媒體有飯研究統計,截至2019年4月,國內自主設立電競專業並公開招生信息的高校已經有29所,包括5所本科院校和24所專科院校。這些高校都做學歷教育,本科4年,專科3年,課程包括通識、專業課兩種,學費基本和其他藝術、體育類專業持平。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國內高校,市面上還有一批電競培訓機構,他們的課程包括電子競技遊戲開發、遊戲數字動漫設計、電子競技俱樂部運營管理、電子競技賽事策劃等,而學費從一萬元到幾萬元不等。
有飯研究創始人王薇告訴記者,市面上的培訓機構可分為新華電腦、北大青鳥等添加電競課程的教育公司,鈦度、ImbaTV等添加教育業務的電競公司,及七煌電競、三拍電競等以電競培訓為主營業務的培訓機構。
王薇介紹道,上述機構的理論和實踐課程的比重幾乎持平。不過,老牌教育公司多和高校有合作,可以發學歷證明,培訓服務分為數月短期和幾年長期兩種;而純電競教育公司,多和遊戲公司、電競賽事合作,數月和包時的短期培訓居多;電競公司轉型的機構,因其本身有電競相關業務,週期更短、更彈性,招生門檻高,實踐機會可以內部消化。
全國青少年科技體育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國家一級電子競技裁判員李季濤告訴中新經緯客户端,電競教育行業的困境在於,懂電競的人不懂教育,懂教育的人不懂電競,與此同時有大量的投機者進入這個行業,披着教育的外衣,做着金融產品的生意。
李季濤從另一個角度強調,電競從業者成為高校就業指標後,電競教育行業勢必出現爆發點。而市面上大多數電競教育機構並不能解決學生的學歷需求。“大多數人只能取得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證書,而不是國家公認的普通高等教育畢業證,且就業還未受到檢驗。”
少數頂級選手才有高收入
記者在BOSS直聘等招聘網站上搜索關鍵詞“電競”,搜索結果不僅包括電競選手,還包括內容運營、電競解説、電競產品經理等等,月薪也從6000元至3萬元不等,與其他行業類似職位薪資水平大致相當。
電競相關崗位 前程無憂與BOSS直聘截圖
對於公眾更為關注的“錢”景問題,劉爍指出,對比傳統行業內相同崗位之間收入差,電競從業者之間的收入依然有很大的差距。“事實上只有職業選手才能做到人均月入過萬,我工作三年,月收入和剛畢業的上海普通本科畢業生差不多。”
記者瞭解到,職業電競選手是少數站在聚光燈下的人,工資較高,而其他電競相關從業人員工資較低。但李季濤告訴記者,電競行業向下兼容性強,月薪與城市平均工資相比並不低。
“月收入真正低的是單純靠接單、陪玩並且技術不過關的人,他們需要時刻保持在非常勤奮的狀態,不斷保持自己技術優勢,才能取得市場(競爭)優勢。”
那麼處於電競行業中心的職業電競選手,他們的薪酬待遇能否不負眾望?
李季濤告訴記者,職業選手也面臨非常殘酷的現實:不同級別的職業電競選手,職業發展前景完全不同。李季濤解釋,一線職業電競選手,一年賺夠三四線小城市白領一輩子的錢,退役後也可以進入管理崗、成為教練或自主創業,當發現學歷不夠,也可以繼續讀書深造。身居二線的職業選手也攢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三四線選手,職業生命甚至不如平常人長久,職業前景堪憂,但恰恰這部分羣體才是電競職業選手中的大多數。
“任何電競遊戲項目都是有壽命的,而且更新換代頻率極快,隨着電競項目增多,電競冠軍貶值速度也在加快,電競職業選手離開了電競行業還能做什麼?”劉爍反問道。
即便電競行業越來越受大眾認可,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户端採訪時,劉爍仍直言反對職業電競選手被納入就業指標。
劉爍認為,目前電競行業只是一個被全方位包裝起來的“泡沫”,未達到真正的昌盛。劉爍從職業規劃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大學畢業生如果想進入電競行業,可以入門與電競相關的傳統行業;而已經步入職場的可以先在傳統行業積累經驗,以後即便不進入電競行業,也有一技之長。
統計標準相對模糊 需精細化落地措施
2020年,CCTV發現之旅頻道與騰訊電競聯合拍攝的6集紀錄片《電子競技在中國》在央視播出。
對此,李季濤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户端採訪時表示,電子競技正彌補中國在文化輸出方面的缺陷,也在扭轉人們對其的偏見與認知誤差。正如紀錄片第一集標題所言,電競“不只是遊戲,是體育、是藝術、也是文化”,電競行業的內容形式、相關政策、大眾認知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告訴中新經緯記者,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就業以學生簽署三方協議為準,作為自由職業者的畢業生,以往按失業或待業處理,今年變成了自主擇業。
“此前自主就業並沒有納入就業統計口徑中,如今納入統計口徑,足以見得電競行業的發展,也反映了我們對這個行業的把握與認可。對於選擇打電競、開網店、開公號的畢業生,國家並沒有看不起你們,國家需要這些領域大量專業人才,在政策的引導下,這些領域會迸發更大的潛力。”王鵬表示。
不過,對於統計標準,王鵬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慮。據《通知》,就業統計審核依據為畢業生本人簽字的證明材料,並由校、院兩級就業部門負責同志審定。
“統計標準相對模糊,很多高校就業率不好統計,還需更加精細化的考慮與落地實施措施”。王鵬指出。“如果學生當電競陪練,做電競直播,做到什麼樣的規模才算就業?新業態效果好不好,是否需要後續的調查?”
資深人力資源服務專家汪張明告訴中新經緯記者,把靈活就業納入就業統計數據中,與此前相比有很大進步。
關於電子競技工作者的標準,汪張明認為,應該將完整產業鏈下的各種崗位列入其中,如電競場館管理、賽事運營、電競多媒體制作等。而即便是電子競技陪練,屬於個體經營,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必須申請個體工商户,並依法納税,符合合法經營,也屬於就業。
“今年執行肯定五花八門,各有各的方法。畢業生按照自由職業方式,採用個人申報,校、院二級就業機構審定模式操作,校、院可以按照要求,設置固定格式模板,讓自由職業者填寫,附上具體證明材料,並承諾其真實性,作為證明材料。” 汪張明表示。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劉爍、小鄧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