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血本】英特爾最大處理器:20多年前第一代至強處理器開箱
至強處理器系列雖然現在看來確實是高端應用領域的象徵性產品,但在上個世紀,至強只不過是從奔騰II系列處理器基礎上開闢的高性能計算分支,所以它們叫“奔騰II至強”處理器。
奔騰II至強其實只有2種頻率,搭配不同緩存共有5種版本:
400MHz:512KB或1MB二級緩存;
450MHz:512KB或1MB或2MB二級緩存。
今天我們要開箱的產品就是第一代“奔騰II至強”處理器中的450MHz/1MB型號。
【1】外觀展示
▲ 這顆全新的“Pentium II Xeon”處理器是我從Ebay上一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歐文市的賣家處購得,像這種全新未拆封的古董處理器本身已經很少見,而我們還專門進行拆封展示,那就真的很“稀罕”了。
▲ 該處理器產地為菲律賓,但後面還有一個括號註明零部件來自國內外。早期英特爾處理器有不少都產自菲律賓、愛爾蘭等國,現在已經見不到了。它的Batch碼為19040037,第一個1就代表產地菲律賓,而904代表1999年第4周生產,後面的包裝日期則告知該處理器於1999年2月4日打包出廠,距今21年有餘。
▲ 正面這個鐳射防偽標可能看不清它到底是啥內容,説來你可能不信,它裏面的圖案就是封面上的CPU。
【2】包裝背面
▲ 包裝背面是多國語言關於處理器的定位及參數介紹。“奔騰II至強”處理器是專門為中檔和高檔服務器及工作站設計的產品。“本處理器配有無源散熱裝置”是指該處理器採用被動散熱片散熱,沒有額外的風扇,因為發熱不大。
▲ 處理器細節參數介紹。該處理器主頻為450MHz,總線速度為100MHz,集成1MB二級緩存並且二級緩存與核心運行頻率等速(同時期家用處理器是半速設計),支持當時最先進的MMX(多媒體增強)擴展指令集。處理器包裝兩側貼有一次性封條。
【3】包裝內容物
▲ 處理器本體,默認背面朝上(其實是正面),你看到的是大面積黑色散熱鰭片。
▲ 三合一的安裝説明書、保修信息説明書以及運行狀態管理説明書,還有一張“intel inside”信仰貼紙。
▲ 官方宣傳Logo及實物圖片。
▲ 保修説明書也有防偽。
【4】處理器本體
▲ 處理器塑料封盒由4個一次性連接扣固定,拆封後無法扣回。
▲ 處理器本體(正面/其實是背面)。奔騰II至強整體構造和普通奔騰II有些類似,都是正面(其實是背面)黑色塑料罩 背面(其實是正面)金屬導熱片組成的“小黑盒”。以前的計算機教材稱之為“老式收音機”(普通奔騰II更像一點)。
▲ 所有采用Slot 1/Slot 2接口的奔騰II、奔騰II至強、奔騰III、奔騰III至強處理器黑色塑料罩的凹陷處都貼有一張鐳射標籤,上面刻畫內容就是CPU核心的具體構造。看得出來,英特爾很願意將當時自己的先進設計展現給眾人。但同時期的賽揚處理器不享受這一待遇,表面裸露,壓根連這個黑色塑料罩都不給。
▲ 處理器頂部參數頁。S-spec碼為SL33U,這也是處理器的唯一參數識別碼。
▲ 處理器上的黑色散熱鰭片。奔騰II至強全系列只要是英特爾官方零售盒裝,都是標配被動散熱鰭片,部分OEM廠商生產服務器裏的處理器可能有加風扇主動散熱的設計。
【5】處理器內部
▲ 處理器正面(此面對應散熱片)(圖片來源:cpumuseum.com)
★ cpumuseum正好有本文這顆SL33U的細部拆解圖片,我們可以看到奔騰II至強處理器分為上下結構,上部是2顆512KB的二級緩存(CSRAM)芯片,一共1MB容量,下部是CPU核心本體。CPU核心右側還有2顆小芯片,它們分別是熱傳感器(上)以及擦寫式EEPROM(下)。該處理器TDP為42.8W,正面共有6顆鉭電容。
▲ 奔騰II至強處理器450MHz低配版有512KB緩存的產品,因此它們上部只有1顆CSRAM芯片。512KB版本的TDP為34.5W,也就是説,一顆這樣的全速512KB緩存芯片的TDP是8.3W,
▲ 普通的奔騰II處理器也有二級緩存芯片(上圖為右側2顆),它們運行速度只有核心頻率的一半。
▲ 處理器背面(此面對應黑色塑料罩)(圖片來源:cpumuseum.com),此面只有左側一顆小芯片,該芯片為“PIROM”,裏面存儲了關於這顆奔騰II至強處理器的全部基本信息。
【6】處理器體積對比
▲ 和普通的奔騰II處理器相比,奔騰II至強正好大一倍。
▲ 奔騰II至強處理器是現在LGA1151/1200接口處理器的12倍大小(平面),算立體造型大概是40倍。
▲ 奔騰II至強處理器採用Slot II接口,該接口為服務器主板專用,擁有330根金手指、2個定位缺口。普通桌面級奔騰II處理器採用Slot 1接口,擁有242根金手指以及1個定位缺口。
★ 以上就是該處理器的全部拆解內容,其實閒魚上也能找到一些全新未拆封的老古董,但是價格都比較貴,真有收藏需要的話,還是去Ebay上買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