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醫療大數據,激發產業新動能
本文轉自【解放日報】;
■本報首席記者 俞陶然
上海近日發佈的《關於加強公共衞生應急管理科技攻關體系與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開發智能溯源系統等重大疫情防控系統,實現重大新發傳染病的早期感知多點觸發預警。此前,中央要求把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作為健全公共衞生體系當務之急,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監測系統,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
“人工智能+醫療”企業如何看待公共衞生智能預警系統?依圖醫療和森億智能的科技專家認為,這種系統不必侷限於新冠肺炎等傳染病,還可以覆蓋各種慢性病、常見病和罕見病,着力打通醫療大數據應用“最後一公里”,把生物醫藥產業價值融入系統。
打通醫療機構間“數據壁壘”
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負責人在院士沙龍上介紹,中心今年與依圖醫療合作,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上海市公共衞生臨牀中心開發了胸部CT新冠肺炎智能評價系統。這個系統還在湖北多家醫院使用,取得了很好的輔助診斷效果。
“申康是上海實現醫療大數據應用的基礎,這麼多三級醫院的臨牀信息通過‘醫聯工程’匯聚在一起,是一個巨大的寶庫。”依圖醫療副總裁方驄博士説。不過,因為關乎病患隱私和信息安全,醫療大數據的開放和應用一直頗為敏感。去年10月,國內首部針對公共數據開放的地方政府規章《上海市公共數據開放暫行辦法》開始施行,市政府將醫療健康列入了數據開放的首批4個重點領域之一。
今年疫情暴發後,傳染病的大數據採集、智能分析和信息直報,成為政府和業界關注的重點。今年3月,依圖醫療發佈了“區域傳染病智能防控解決方案”。它基於公司自主研發的公共衞生大數據平台,運用自然文本處理、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知識圖譜等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可實現疫情相關人羣的智能管控,尤其是出院患者的智能隨訪和高效管理。這個解決方案還建立了智慧化傳染病預警機制,以智能模型矩陣滿足傳染病的發現、上報、聚集預警、態勢預測、決策支持等多種需求。目前,依圖醫療正在與上海、湖北一些政府部門合作,開發公共衞生智能預警系統。
方驄説,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的重要前提,是打通一個地區的臨牀醫療和公共衞生數據,並打通從三甲醫院到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各級醫療機構數據,這樣才能儘早發現重大新發傳染病的苗頭。要知道,傳染病患者很多時候是先在基層醫院出現的。
匯聚一個地區各級醫院的數據,是否只能實現傳染病的智慧化預警?在方驄看來,應該讓醫療大數據發揮出越來越大的科研和產業價值。比如在慢性病領域,二級醫院和基層醫院採集的大量數據,與申康彙總的三級醫院數據融合後,具有很大的科研和產業價值。製藥、醫療器械、醫用耗材等領域的企業可以分析脱敏、清洗過的數據,為產品開發提供重要支撐。
保障隱私安全可“寬進嚴出”
醫療大數據既有科研價值,也有產業價值,還能用於公共衞生智能預警,但應用這類數據的前提是確保病患隱私和信息安全。森億智能真實世界研究總監趙洪鑫博士認為,在先進的技術體系、安全體系、制度體系支撐下,醫療大數據的安全開放和應用是完全能做到的。
以中電數據為例,這個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隊建立了由大數據採集、治理、檢索、管理和服務等平台共同構成的數據技術支撐體系,以及安全融合系統、安全管控系統、安全應急系統“三位一體”安全平台,並聯合多方構建了健康醫療大數據制度體系和國家標準體系,囊括數據資源管理、數據安全、標準規劃等多個維度。
趙洪鑫説:“我們團隊使用中電數據的服務器時,要先摁指紋、刷臉,才能看到脱敏、清洗過的數據,不含任何患者個人信息。數據分析過程中,研究人員全程不能上網,也找不到U盤插口,攝像頭全程盯着。”數據分析報告生成後,須經衞健主管部門和中電數據審批,才能用於進一步研究和發表。
方驄建議國內政府部門採用一些歐美國家的“寬進嚴出”策略。在醫療大數據的進口方面,可適度從寬,允許有某些資質(如國家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三級認證)的單位使用數據;在部門監管和質控方面,則要從嚴,可採用常規檢查和突擊抽查結合制度,在定期檢查相關單位的基礎上,不定期抽查數據脱敏、外出、分析的合規性。有了制度保障,醫療大數據的應用將給百姓健康帶來福祉,也將為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