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億大訂單 MTK或成華為主力供應商?
據台灣媒體稱,8月4日,華為與聯發科簽訂了合作意向書與採購大單。華為已斥巨資向聯發科訂購了1.2億顆芯片。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華為如此大批量的採購聯發科的手機芯片,將成功助推聯發科的手機芯片出貨超過高通。對於這一消息,聯發科方面回應稱:“根據公司政策,我們不評論單一客户相關信息。”
説起來,這個消息算不上突然,畢竟,在五月份美國加強對華為制裁之後,海思麒麟代工廠一直是大家關心的問題,儘管期間有三星代工説、中芯代工説等一系列的傳言。但業界普遍認為,海思麒麟在短時間內無法解決代工問題,因此,由聯發科供應處理器,將會是華為近期最佳解決方案。如此次華為向聯發科訂購1.2億片芯片的新聞屬實,則那基本上可以確定海思麒麟尋找代工廠家的努力失敗,MTK在未來,將成為華為SOC的主力供應商。
不過,1.2億的訂貨量,也超乎尋常,雖然華為的出貨量巨大,但2020年的出貨目標也僅是2億台。這樣算起來,1.2億的MTK處理器,幾乎佔了華為年出貨目標的60%。而在正常情況下,手機廠商不會一下訂購一年的處理器,多是根據產品的銷量和生產計劃,按月或按季來訂購芯片。也許,華為一次性訂購那麼多芯片,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避免美國政策再次改變,導致MTK無法向華為供貨。因此大量訂貨以充實庫存,避免被動。
儘管海思麒麟的代工遇到問題,但由於有四個月的緩衝期和華為緊急追加的訂單,即便以最保守的方法估計,華為應該還有五六千萬的麒麟芯片庫存,而此次一下訂購1.2億MTK的芯片,未來,華為可能還會向紫光展鋭訂購虎賁系列5G芯片,這樣算起來,此次訂購,可以滿足華為近一年的生產需要。
這也意味着,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在這一年裏,華為可能都不會推出基於高通芯片的手機產品,即便要推出的話,也僅是象徵性的幾款產品。這也許是華為最後的驕傲,也許是華為儘可能將整個供應鏈放在可控的範疇內做出的努力吧。
如果不再有其他變數,那麼憑藉MTK的訂單,華為手機生存應無太大的問題。不過,這樣的平台切換,華為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首先,缺少自有的麒麟芯片,讓華為手機在配置上與其他手機的差異化減少,同質化現象會更加明顯。
其次,由於處理器內部的isp和AI處理器的變化,這樣,華為原有的拍攝,信號以及一些智能算法需要重新適配,由於處理器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上,這樣的適配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效果上也可能打折扣。
其三,麒麟芯片的缺失,對華為來説,無論在宣傳還是在未來的發展上,都帶來的巨大的變數。
因此,全面轉向MTK處理器,對於華為來説,將是巨大的考驗,有可能對華為的市場造成巨大的影響。
1.2億的大訂單,無疑讓華為成為聯發科最大的用户。
甚至有可能讓聯發科在市場上超越高通,成為最大的手機處理器供應商。從而讓聯發科進入營銷改善—增強技術投入—提升性能—進一步增加營銷的良性循環。這對於未來一段時間都要高度依賴MTK的華為來説,也算是個好消息吧。
當然,作為最大客户,MTK也會對華為進行更大的投入,這一投入不僅會體現在價格上,甚至會將一下高性能的產品,給予華為一段時間的獨佔期,讓華為在產品上做出差異化。
不過,某些網友認為,海思將技術給MTK,MTK定製處理器專供華為使用,這讓華為變相繼續擁有麒麟處理器,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畢竟,美國不是傻子,MTK不可能冒着被制裁,甚至覆滅的危險,來幫華為做這件事。甚至是海思自己,能放心將自己的成果交給MTK嗎?因此,華為通過MTK擁有變相擁有麒麟處理器的概率並不高。
不管怎麼説,全面轉向MTK,也許既是華為的危局,也是華為的機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