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分析丨緋聞不斷,美團滴滴聯姻大猜想

文丨曹倩 李坤陽

編輯丨陳姿羊

美團將收購滴滴?

這個起初看似荒誕的傳聞,如今也讓業內人士冷靜下來,開始思考這一問題的可能性。

此前曾有市場傳言稱美團有意收購滴滴,雙方一度已到達談判階段。事件很快得到回應。6月11日晚間,滴滴官方微博發文“有人真敢編,有人真敢信”,並且配上了一個摳鼻的表情,和一張“蝦扯蛋”的圖,疑似澄清收購傳聞。

但隨着美團在6月中旬啓動組織架構調整,這一猜想又有了些許合理性。美團原LBS平台下屬充電寶業務部、兩輪事業部、公交業務部、地圖服務部被調整至美團平台,最終LBS平台下只剩打車業務。36氪就此詢問相關人士,不少人認為,這不排除是美團收購滴滴的前奏。

無論收購案最終能否成真,美團與滴滴在出行業務上的競爭、雙方在業務的互補與融合,以及美團與阿里在本地生活和同城零售業務上的“短兵相接”,都為這樁“虛擬收購案”提供了合理的想象空間。

在不排除任何可能性的前提下,我們此次單純以“假如美團收購了滴滴”作為討論前提,探討這一事件的潛在發生條件、事件影響及未來行業格局的變遷。

36氪本次共訪談6人,覆蓋一二級市場投資人、美團員工、券商首席、電商專家等不同身份角色。我們試圖立足多個視角,深入討論這樁虛擬層面的“史詩級併購案”。因話題特殊性及身份不便,大部分討論者選擇了匿名受訪。

收購滴滴?愛奇藝、拼多多也瞭解一下

受訪者:某互聯網系財務投資機構投資人

主要觀點:

  • 打車業務對阿里本地生活和美團的優先級都很高,美團即使不收購也得調整業務架構。

  • 滴滴被迫賣身,無非是其估值在一級市場撐不住、現金流不足,以及受到政策制約。這也會是美團收購滴滴後面臨的問題,但王興一旦走了這步險棋,大概率不是為了交易流量,而是留有後招。

  • 美團也應該考慮下愛奇藝,再開更大的腦洞,王興甚至可以去和黃崢談一談——所有離錢近的,美團都能拿。

美團收購滴滴有一定可能性,但美團LBS部門組織架構的調整與併購滴滴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很少有企業會在收購前先調整組織架構,這違反了管理邏輯,而且組織架構是根據組織本身市場邏輯來調整的,是市場價值在公司內部價值鏈的反應。

打車行業空間巨大,用户已被教育得相當市場化,美團即使不收購滴滴,調整組織架構也應該在日程上。比如對競對阿里本地生活而言,打車業務的優先級同樣很高,這不代表一定要去收購誰,只是一個戰略的重視度。

滴滴最終委身美團可能的原因,無非是滴滴的估值在一級市場撐不住了、現金流不足。滴滴原本是一個有強盈利能力的公司,現在不斷有對手入局,市場化競爭愈加激烈,同時又面臨政策風險。滴滴收入趨向瓶頸、盈利能力緩慢下降,帶來的直接後果是現金流跟不上戰略發展計劃。

美團收購滴滴後也會面臨上述風險,如果王興真的走了這步險棋,大概率不是為了交易流量,而是留有後招。比如通過滴滴的流量把聚合打車做起來,儘管利潤率低,但只做平台沒有政策風險,讓用户使用聚合打車只能通過美團入口。或者用滴滴來做會員的抓手,比如將會員體系做大,用户成為平台會員後可以進行追劇買大牌精選及尾貨促銷商品等活動,甚至再做幾款全民爆款的遊戲,讓好的供給全在一個平台上。

如果是這樣,那美團也應該考慮下愛奇藝,再開更大的腦洞,王興甚至可以去和黃崢談一談——所有離錢近的,美團都能拿。美團是一個用户價值、交易轉換率相對較高的平台,單靠線下外賣是不夠的,擴張邊界大概率要靠併購,最考驗美團的也是現金流。作為交易平台,美團的業務架構還比較薄弱,商品流沒有覆蓋,只收購滴滴、摩拜還不夠。

再看美團與阿里的競爭,商品流難打過去,只靠本地生活服務雖説也能建起一面可防守的城牆,怕就怕在張勇現在宣揚的“線上線下一盤貨”,要將線下商品流與線上服務流、內容流徹底打通。

美團和阿里、騰訊之間的市值差距會越來越小。現在美團搶交易流量是因為這端還沒有佈局完,一旦把交易流量全部吃透,下一步就是和騰訊搶場景流量,所以美團收購滴滴,騰訊不會是主要推動方。

交易給出的估值差異,在於自動駕駛的想象力

受訪者:互聯網行業觀察者馬踏

主要觀點:

  • 估值的確是收購過程中很有話題性的內容,美團給出的估值可能會更高。原因在於看重自動駕駛對配送成本的攤薄以及本地生活業務的自然延伸。

  • 阿里面臨多方面競爭,拼多多所在的電商戰場是阿里熟悉的主戰場。拼多多的GMV和用户高增長,淘寶在建立初期也經歷過,但美團所在本地生活市場未來會觸及更多的實物電商,會給阿里帶來一定的競爭力。

根據現有的信息擴散來看,收購案是否為真暫時無法確認,但雙方一定就此事進行過交涉。美團在二季度股價一度翻倍,在6月中下旬的股價上漲與收購的傳聞存在一定關聯性,但更多是市場投資者和機構認可美團的長期價值。

就收購細節而言,估值問題是潛在收購案中比較受關注的話題。若估值差距較大,主要原因會是雙方基於未來的長期規劃存在較大差異。

滴滴的主營業務在於出行,儘管此前曾在外賣業務有過嘗試,但反方向去切入生活服務,對於教育用户和中長期方向來看不一定是合理的業務補充。而美團作為一個標準的生活服務入口,延伸到出行是一個必要選擇。因此美團可能會提供一個很有誘惑力的估值區間,甚至會高過滴滴上市的心理預期。

如果收購案落實,出行業務首先對美團會有一定補充,在出行領域佔據行業龍頭位置。美團的核心定位可以被認為是“電商”,目前不論是同城零售做閃購或買菜都是業務的交匯口,未來會延伸到實物電商的更多領域。

作為用户消費的選擇之一,同城實物電商能夠壓縮用户的等待時間,更快速地滿足用户需求。若延伸到具體需求,物流和倉儲將是美團補充實物電商發展中很重要的一環。

自動駕駛會成為未來物流基礎很重要的基礎設施。如果只有快遞員沒有訂單量,會成為資源浪費,目前美團靠訂單量的綁定來阻擋外來競爭。而自動駕駛的車隊會把配送成本降到非常低,騎手單筆收入現在在4~5元左右,若攤薄到自動駕駛車隊,未來一公里也就1~2毛錢。

在美團進一步壯大自己的業務後,也勢必會引起其業務延伸領域的頭部玩家重視。美團會是阿里重視的玩家,如若其在中後期將外賣和閃購業務做到一定規模後,將會替代掉一些用户在電商層面的實物需求。

不只打車,美團還有更多新故事

受訪者:美團交通事業部(原LBS平台)員工

主要觀點:

  • 電商會是一個新故事,美團今年可能會嘗試做相關佈局。此外,外賣團餐、無人配送也有了新的進展。

  • 美團和阿里重合度已經很高,支付寶、口碑、餓了麼,甚至淘寶、天貓都會成為阿里狙擊美團的重要抓手。

最近美團股價一路走高,原因可能是美團還有很多故事沒有講完,收購滴滴的傳聞或許是推動股價上升的原因之一。如果美團能夠順利收購滴滴,本地生活的護城河會更強。

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的是,程維在滴滴內部開會討論關於美團的收購事項時很不情願,情緒比較激動,是資本方在推動這次收購,因為滴滴一直在虧損。

早前美團打車業務在上海上線後,王興曾表示,打車完成的訂單中,與吃喝玩樂等休閒娛樂場景相關的佔40%。這證實了打車與餐飲、到店及酒旅等業務有協同作用。前不久拉開百城大戰瘋狂地推的充電寶業務,也主要因為共享充電寶使用場景與美團相符合,美團未必指望着靠這個業務賺錢。

這都是美團正在講的故事。美團更多的新故事是電商,今年可能會嘗試做相關佈局,主要圍繞美團主站展開;外賣團餐、無人配送也有了新的進展。

美團和阿里重合度已經很高,支付寶、口碑、餓了麼,甚至淘寶、天貓都會成為阿里狙擊美團的重要抓手。可以看到,支付寶、美團的APP首頁佈局及入口設置都較為相似:餓了麼——外賣、口碑——美食、酒店出遊——酒店/住宿、電影演出——電影/演出、滴滴出行/高德打車——打車……

收購滴滴後,美團股價方面可能面臨兩種截然相反的影響:第一種,市場看到美團保持了本地生活服務包括打車在內的壟斷地位,進而推動股價大漲;第二種,美團跨過10年虧損的坎兒,終於首次實現了連續兩個季度的盈利,卻因為疫情影響再次回到了虧損狀態,收購後滴滴後美團虧損漏洞或會更大,這又可能造成美團股價下跌。

美團的主戰場,是圍繞B端企業做各類嘗試

受訪者:某券商首席

  • 收購滴滴對美團的整體業務提效有限,美團在打車上的聚合模式做得很好。

  • 美團在打車業務方面的投入會有,但不是業務主戰場重點。美團的主戰場在於圍繞B端企業做各類嘗試。對商家標準化端口的合理建立,未來的想象力或成為本地生活的“Windows”。

滴滴所在的出行業務不是目前美團業務的主戰場。美團的核心業務是到家、到店酒旅等業務。其核心在於圍繞商家進行數字化升級,也就是商家標準端口的搶奪。目前第一步是餐飲外賣的商家入口。

“外賣戰場只是美團的第一戰爭,後續在於對商家的服務,做起來了就是‘Windows’,操作系統也是贏家通吃的玩法。”相對於外賣提點的做法,當這套服務於B端商户的體系逐漸落成,從體系中抽取固定收入對商家也是更友好的方式。

其實,不論是阿里還是美團,都已經在相關產業鏈有了一定佈局。像餐飲Saas領域,美團收購了屏芯科技、阿里收購了客如雲。收購Saas公司的行為也可以幫助餐廳實現經營環節線上化。在一些餐飲合作領域上,如用户線上線下的支付、頁面瀏覽時長、菜品喜好等數據,都可進一步幫助商家與平台實現融合。

“如果我是騰訊,我不會這麼幹”

受訪者:私募基金投資人楊起(化名)

主要觀點:

  • 滴滴賣身美團,唯一的原因是美團出價夠高,並且兩家企業背後的資本已經站隊,要求美團收購滴滴。

  • 一旦出行交通、餐飲、生鮮等業務做起來,發展支付業務會成為順水推舟的事。這至少是20萬億的市場。

  • 如果我是騰訊,我不會願意推動美團併購滴滴,美團已經足夠制衡阿里本地生活。

美團、拼多多、B站幾家不斷刷新股價新高的企業,在某一個大盤向好的時間段裏,同時出現了逆市下跌的情況,表明大概率是同一撥人在炒這幾個票。當然,美團股價好本身也有基本面支撐,確實有機構已經着眼於美團將收購滴滴而提前進場埋伏。

打車本身是一個能賺錢的生意,滴滴賣身美團一定是程維不願看到的結果。唯一的原因是美團出價夠高,並且兩家企業背後的資本已經站隊,要求美團收購滴滴。美團的動機很好理解,將本地生活所有交易場景全部覆蓋,而打車是非常高頻的本地生活交易場景之一。

研究王興的發家史不難發現,他很早之前就主張“要通過交易來獲得流量”。滴滴如若接入美團,再加上最後一公里的美團單車,美團在LBS領域的數據以及整個本地生活的交易場景就全部完成佈局——這會讓發展支付業務成為順水推舟的事。騰訊支付的交易訂單,恰好大多來自於這些本地生活服務。

如此一來再去暢想美團未來的市值,不會遜於阿里和騰訊,這至少是20萬億的市場,不比零售或娛樂等市場小。不過,等到美團真正成長為這樣的巨頭,與騰訊的關係或許不會像現在這麼融洽了。如果我是騰訊,即使現在我也不願意推動美團併購滴滴,美團已經足夠制衡阿里本地生活,沒有必要再去扶持王興。

阿里本地生活版塊形勢會更為嚴峻

受訪者:上海財經大學電商研究所教授崔麗麗

主要觀點:

  • 美團打車與滴滴的關係,就像直播電商和電商直播,一個是用短視頻直播內容帶電商流量,一個則本來就是電商玩家。

  • 美團收購滴滴,符合互聯網當中“抓住一個客户、覆蓋全部場景、促進高頻消費”的規律。

  • 按照曾鳴教授的智能商業理論,美團也擁有了能夠創造萬億體量的網絡協同效應,必然會形成壟斷;但騰訊以社交為場景的網絡協同效應其適應面更廣,覆蓋其他領域的可能性更大。

美團近半年來股價變化的原因主要是投資人對疫情期間外賣業務的持續看好;美團基於餐飲外賣的實物商品外賣業務拓展,以及在單車、充電寶、社區團購等業務方面的拓展。交通事業部的調整包含在第二點內,即圍繞LBS將美團旗下現有的各種優勢業務做整合、創新。

美團打車業務覆蓋面雖不如滴滴廣,但這個後來者其實更能採用一些創新方式去做打車,比如做聚合打車平台,以及通過吃喝玩樂向打車業務導流訂單。這兩者的關係類似於直播電商和電商直播,前者是用短視頻直播內容帶電商流量,後者則本就是電商玩家。

滴滴最終委身美團,可能的原因無外乎兩個:收購價格,也就是公司估值;以及從自身業務發展角度考慮,美團流量的接入是否有益於將打車業務做大。滴滴的商業模式已經相當成熟穩定,合併後滴滴管理層放權未必不可行。更重要的是,美團該如何整合滴滴及原先的打車業務,讓它們能更好融入到美團已構建好的吃喝玩樂出行閉環。

美團將滴滴攬入麾下的邏輯,符合互聯網當中“抓住一個客户、覆蓋全部場景、促進高頻消費”的規律。如若這一動作完成,美團會在本地生活領域一家獨大,將客户在除上班和購物以外的全部移動過程中的生活消費場景一網打盡。客户場景全覆蓋的弊端可能是,如有一項業務讓客户體驗不佳,可能會全盤失去該客户。

一旦收購達成,美團就可能成為可以比肩阿里、騰訊的大平台。按照曾鳴教授的智能商業理論,美團也擁有了能夠創造萬億體量的網絡協同效應——根據該理論,美團必然會形成壟斷;但另一方面,即便是網絡協同效應,實際上也會區分覆蓋場景,我認為騰訊以社交為場景的網絡協同效應其適應面更廣,覆蓋其他領域的可能性更大。

這樣一來,阿里本地生活版塊的競爭壓力無疑會增大。

(如果您是電商、零售、旅遊行業從業人士,歡迎與我交流,我的微信是CQ_Beatles,添加請備註姓名、公司、職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329 字。

轉載請註明: 焦點分析丨緋聞不斷,美團滴滴聯姻大猜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