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大黑板,“長滿”各種方程式,講述主人公的工作常態。31歲的江文帥説,比起其他地方,他更願意來辦公室“上自習”。一個個成果也從這間辦公室,走向數學界。
日前,浙江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江文帥副教授與合作者在微分幾何的奇異性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頂尖數學期刊《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連續發表了兩篇論文。他們成功解決了微分幾何領域的兩個重要猜想“曲率積分猜想”和“有限測度猜想”,後者一度困擾了數學界20多年,而“曲率積分猜想”的解決被美國科學院院士齊格認為是 “非常根本且卓越的(very fundamental and remarkable)”結果。同時,他們還證明了奇異集的結構定理,該成果彌補了這一研究20多年的空白。
探索微分幾何的”奧秘“奇異性的研究是微分幾何中的核心難題之一,在數學中被定義為“無法求導、沒有微分結構”。人類對微分幾何進行了幾個世紀的研究,對力學、物理學、天文學、工程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江文帥的這兩項研究工作表明在一定幾何背景下,奇異性不是隨機的,它具有特定的結構。在現實生活中,奇異性現象比比皆是,小到一塊敲碎後玻璃的裂縫,大到宇宙的黑洞。這些都是奇異性現象。
國際科學界認為,研究奇異性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到底有多難?江文帥説,這是要分析一個處處是“無窮大”的東西。要解決這個微分幾何上的難題,首先要在前人的基礎上,發展新理論、新工具,突破現有的桎梏。
這次的成果有助於人類更好地研究幾何空間,在弱的條件下獲得更多的結果,使得他們的結果適用性更廣,就好比讓一把鑰匙能夠打開更多的鎖。
數學猜想是一種想象,是人們在探索數學本質時的一種策略。而每攻克一個猜想,都是將數學推向前進的階梯,引領學科的發展。
很多人問江文帥數學的研究有什麼用?
“現代科技用的數學理論,大部分都是上百年前研究出來的。很多研究今天還無法看出其獨特的應用,但這並不意味着數學工作者可以爬到半山歇歇腳,數學研究者的眼光必須直達未來。”
頂級數學研究更像玩拼圖最近的兩項工作,江文帥從寫作到發表都歷時7年,論文篇幅均超過100頁。研究的過程更像是玩拼圖,不同之處就在於邏輯推導後的嚴絲合縫。
每天,江文帥需要大塊時間開展研究,研究的過程則會化整為零,通過一個個小突破,匯聚成大的突破。他很享受筆尖在紙上的悦動,腦袋中好像有個發動機,各種各樣的新方法不斷湧現,並通過大量的草稿演算不斷證明。
“數學的研究有時候會有孤獨感,但也會覺得科研的時間稍縱即逝。”讀書時,他常常利用各種成段時間,比如每次坐高鐵,都會給自己設一個鬧鈴,以免錯過下車站。“高鐵上做不了其他事,一思考,時間就很快過去了。”江文帥説,這種狀態對他來説是常有的事情。
一張紙,一支筆,沉下內心,便徜徉數學世界。對於旁人看似枯燥乏味的數學,江文帥卻樂在其中。
除了在辦公室“上自習”,還有一大塊時間便是討論“拼不成圖”的癥結。“討論過程中,迸發想法,更新已有觀念,繼續深化。”而江文帥與合作者討論時,坐在電腦前,通過身後的黑板不停地演算,講解着各自的思路。“數學討論,一定要有黑板,不然沒法聊。”
“有時候做好數學研究,只要找到一個交點,就能走出‘拼圖’迷宮。”他説,但這個交點,並不是隨隨便便放在那等着你去撿,需要大量踏踏實實的付出。
有趣的是,由於這兩篇工作與合作者存在時差,他們的解題過程就在接龍中開展。一方休息時,另一方剛好可以在此前的基礎上開始工作。
基礎研究需要大氣候走進位於他在玉泉的辦公室,一整面書櫃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其中的一本《黎曼幾何》,因為看得次數太多,早已被翻破。
江文帥説:“人生的道路,需要自己把握。正是因為出於對數學的熱愛,我才走上了數學科研這條道路。”談及來浙江大學工作,他説陳蘇學派的燦爛輝煌讓他心嚮往之,而寬鬆而又競爭的氛圍讓他沒有後悔在浙大開啓職業生涯。
數學獨有的發表長週期,決定了一個新的概念和工具,需要用漫長的週期才能被審稿人消化。同時,更考驗一所學校對“坐冷板凳”“啃硬骨頭”的堅守。
浙大的寬鬆環境,給他獨立規劃未來的空間。
剛來學校的頭兩年,江文帥並沒有立馬帶研究生。“前面幾年我一直在參加各種會議充實自己,儘快從一名學生向老師這個新身份轉變。不過我非常樂於給同學們上課。”江文帥説,如今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愛數學,願意從事基礎研究,他感到非常開心。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也匯聚浙大數學科學學院,並圍繞代數、幾何、分析、反問題、多復變、函數論等多個特色方向,夯實基礎研究優勢,同時面向科學前沿,不斷追求未知領域。
文字記者:柯溢能
攝影:高興就好
今日編輯:浙江大學融媒體中心學生記者團 陳靜怡
責任編輯:周亦穎
【來源:浙江大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