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人人都焦慮的時代,認知正確的管理者一開始就贏了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科技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酵母酵研院 來源|創業酵母(ID:chuangyejiaomu)

這個時代大家都很慌張。

銀行很慌張。他們只知道客户在哪家公司賺錢、在哪個平台花錢,但客户消費了什麼、為什麼消費、在哪些場景消費,不知道。

線下行業很慌張。年初的疫情給大家上了一課:傳統業務要生存發展,要儘快實現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

電商很慌張。客户的數據和線上營銷工具,主要分佈在各大電商平台。想擺脱平台規則限制,社羣化、私域化勢在必行。

就連互聯網企業也慌張。這個時代,做不了行業第一難免被同行超越;做了行業第一,也無法預測商業巨頭的跨界打劫。

這個時代的財富密碼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業務的非連續性發展越來越明顯。老闆們必須明白,搭建新業務團隊不是為了解決慌張情緒、讓自己放心,而是幫助企業長期健康的生存下去。

未來,每個公司都要迅速拓展新打法、培養新團隊、開展新業務,並學會用技術手段追蹤業務、輔助新的績效管理標準。

想要實現這個目標,管理者不僅要有好的工具,更要有正確的認知,才能追上時代的變化。

新業務新團隊 根本在於數字化

每個企業都希望基業長青,而中國市場的特色卻是業務發展的非連續性。面對十年一次的經濟發展變遷,企業想生存就需要組織創新,就意味着開闢新賽道和搭建創新部門。

搭建創新部門分三步走:第一步定戰略;第二步搭班子;第三步建立決策機制。

我們説新業務一定要新團隊、新觀念。很多老闆擔心,缺少老員工加持的團隊,戰鬥力夠強嗎?價值觀過硬嗎?

其實很多傳統行業裏,老員工雖然能做到經驗業績雙優,卻有很難改變的思維慣性。讓老員工來做新團隊核心,反而更難實現業務模式轉型。

△ 新團隊如何做線上轉型?職能分配上需要:

流量運營,負責線上線下的引流;

內容運營,負責產品的設計和優化;

在線營銷,負責線上渠道銷售和服務;

私域流量運營,負責短視頻、直播平台和社羣等新領域的玩法;

最後是技術人員,給予最堅實的支持,特別要注重把各個營銷渠道上獲得的線索和數據存儲分類,讓銷售人員可以高效追蹤。

體系搭建好之後不能放任不管,因為新團隊的一切都處於實驗階段,必須要更積極的追蹤過程、檢驗效果和調整方向。管理工坊裏我們反覆強調,追蹤業務必須有Review系統,讓覆盤機制細分到日、周、月、季度、半年、年度。

在業績追蹤過程中我們更要用好數字化工具,比如業務管理的CRM系統、任務追蹤的OKR系統,還有根據業務需要使用的各種中台系統。

未來數字化管理應該成為每個管理者的必修課,無論是團隊的業務流打通,績效模型的建立,還是分析業務和團隊中的各種問題,都需要數字化工具的輔助。

數據,只有會用才是你的資源

我們説企業運營中只有數據和組織化架構不會騙人,數據就是企業發展的儀表盤,管理者可以不清楚數據系統的編程原理,但必須明白數據分析的底層邏輯。

詹姆斯·瑞森曾經提出過一個很有意思的理論,叫做“瑞士奶酪模型”,也稱為“瑞森模型”或“事故致因模型”。

這個模型的核心思想是:組織活動可以分為不動層面,每個層面都有不可避免的漏洞,就像切成薄片的瑞士奶酪一樣。組織的各個層面被工作流程串聯在一起,如同多片奶酪的疊加。

多數情況下,上一層的洞會被下面的其它奶酪擋住,但也有全部漏洞都恰好疊加在一起的情況出現。而不安全因素就像一個不間斷的光源,當光線恰好能透過所有這些漏洞時,就會出問題。

我們的運營、銷售、傳播、財務、人力、行政等部門,甚至老闆本人的決策,都有可能出現人為的或制度上的漏洞。

而數字化管理,就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最後把關的那個“救火隊員”,只要數據分析和數字化管理做得好,完全有能力為組織架構查漏補缺,成為整個系統的堅實支撐。

很多企業選擇用雲技術做數字化管理,但我們要小心,盲目上的雲可能是浮雲。支撐數字化管理的核心,依然是企業組織結構的邏輯。

組織架構的變革,就是企業最大的商業秘密。而商業秘密的核心要義,就是我告訴你,你也未必學得會。

考評新團隊的側重點有哪些?

面對業務增長的非連續性,最重要的就是組織和業務的變革。

變革就是已經脱離了第一條業務線,第二業務線是另外一條路,而這兩條業務中間是斷裂的,所以一家公司在做創新業務的時候,他的業務總是是斷裂的,發展也是非連續性的。

因此從老業務轉到新業務時,我們需要研究創新業務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要賦能團隊,要讓他們學會做創新業務的能力。

賦能新團隊,需要內部外部的新組織架構,如果梳理不清晰,沒有好的晉升通道和績效考核,容易導致優秀的人沒有充分顯現出動力和活力,時間一長就會變得人浮於事。

怎樣搭建有活力的組織?

第一,做好人才輕盤點,遵循271原則,“野狗”和“小白兔”要儘快淘汰,管理者和HR不要在不值得的員工身上浪費時間。

第二,進行團隊內部長期人才的培養,尤其要注重培養明星員工,讓他們作為講師和帶動者,自動自發的去培養老黃牛類型的員工,打造學習型團隊,建立團隊內部的講師機制。

第三,設置好的績效目標,根據業務數據的反饋來劃分層級、績效目標,制定月度業務覆盤和季度人員考評。

只要做好這些,我們就會發現,團隊氛圍和業績一下就能提升起來。

那麼對於管理者來説,管理型指標的KPI怎樣更好的制定和考核?首先肯定要考核你的團隊KPI完成度,但這個KPI,一定要根據你的工作重心來設置。

我們不建議老闆和管理者親自設置10%-20%比重以下的KPI考核機制,因為做管理應該抓大放小。老闆每個階段就抓最重要的三個KPI指標,高管和中層的關注重點在自己這一塊的子KPI指標,然後依次向下落地。

每一層管理者目標都不能設的太多,只需要追蹤3個主要指標,抓大放小,這就是我們説的管理要有灰度。

對於員工和管理者的職業素養,每家公司要有獨特的考核方式。但怎樣考核新團隊價值觀呢?

首先我們必須注意,新團隊上到leader下到員工的價值觀,不能一上來就考核。因為價值觀是教員工怎麼做人怎麼做事的標準,不是形式主義。在績效好的員工沒有嚐到獎勵的甜頭,績效差的員工沒吃到考評的苦頭之前,先談價值觀太空泛了。

你需要給新人足夠的時間來磨合與適應,而最好的適應公司價值觀的方式,就是通過完成業績目標。

跟着團隊一起打一次勝仗,價值觀的認同感自然就建立起來了。

在這個變化飛速的市場中,已經沒有時間給企業慢慢發展壯大,絕大多數新公司甚至連試錯的機會都沒有。

管理者在針對新業務搭建團隊時,應該掌握一個認知:誰擁有數據誰就擁有客户,誰擁有數據誰就佔據市場。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創業酵母(ID:chuangyejiao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