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顛覆者英特爾,也要被別人顛覆了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英特爾的前CEO安迪•格魯夫(Andy Grove)利用顛覆性創新理論,從低端市場起步,並逐漸蠶食高端市場,最終顛覆了傳統巨頭,帶領英特爾走向神壇。但英特爾在歐德寧任職期間,錯失了與蘋果公司的合作。如今顛覆性創新理論依舊在發揮作用,可惜英特爾作為曾經的顛覆者,也正在被新的顛覆者撼動。本文作者James Allworth,原標題為" Intel’s Disruption is Now Complete",希望對您有所啓發。
英特爾(Intel)的前CEO安迪•格魯夫(Andy Grove)是顛覆性創新理論的著名皈依者的。格魯夫主張從低端市場開始立足,並利用其擴大目標市場,同時繼續向高端市場進軍,最終顛覆行業巨頭。
幾年後,格魯夫從英特爾首席執行官的位置上退休,但仍擔任其執行副總裁,他站在了Comdex的舞台上。他告訴世界,他現在手裏拿着的書——克里斯滕森(Clayton Christensen)剛剛出版的《創新者的困境》是“他十年來讀過的最重要的書”。
格魯夫利用克里斯滕森的研究成果來指導其在英特爾期間的工作。其中最著名的一個例子是,格魯夫推動英特爾做了一些其他公司很少有興趣做的事情:推出一種低利潤產品,並用它蠶食市場上高端產品的份額。英特爾做到了——他們在1998年推出了賽揚處理器。這不僅在某種程度上蠶食了奔騰處理器的市場份額,也使他們能夠佔領35%的市場。更重要的是,它避開了來自低端市場的威脅。
在格魯夫穩健的領導下,英特爾製造出了有效地驅動PC電腦的芯片,使PC電腦很快進入千家萬户。和微軟一樣,它成為了台式電腦的代名詞,極具價值。
直到2005年,格魯夫才從英特爾退休。同年,保羅•歐德寧(Paul Otellini)接任首席執行官。對於英特爾和歐德寧來説,那是一個不缺發展機會的時代。當時,蘋果公司的Mac業務正處於上升階段,也基本上是唯一一家從英特爾所代表的x86世界中脱離出來的台式電腦製造商。蘋果公司是一個強勁的對手。
後來蘋果做出了轉變。當時喬布斯邀請歐德寧出現在Macworld的舞台上,如此看來,英特爾似乎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事實上,蘋果和英特爾之間的交易,對英特爾來説可能比它意識到的更為重要。但這並不是因為英特爾獨佔了台式電腦處理器的最後一塊市場。相反,這是因為英特爾剛剛與一家面向未來的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當蘋果公司想辦法為iPhone提供動力時,先去找到了合作伙伴英特爾公司,提出獲得設計芯片的優先選擇權。
那麼當時英特爾是如何回應的呢?
我們有幸在歐德寧擔任英特爾首席執行官的最後一個月採訪了他,在兩個小時的採訪中,他提到了自己當時面對這個選擇時的決定:
“我們沒有贏得它,也沒有錯過它,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它。如果我們做到了,這個世界將會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你必須知道,當時是在iPhone推出之前,沒有人知道iPhone會是什麼樣的。他們有一款感興趣的芯片,但願意支付的價格有限,而且這個價格低於我們的預期成本。沒人能夠預見iPhone未來的走向,價格差值也不一定能夠通過數量彌補過來。當然,事後看來,我們預測的成本是錯誤的,iPhone的銷量是預期的100倍。”
歐德寧把這描述為一個單一的決定。不過,任何大組織內部的真相往往比這更復雜,或許是有一系列決定才導致他們決定放棄這樣一個機會。英特爾從行業之王跌落下來早在2005年就有了預兆,我的搭檔本·湯普森(Ben Thompson)是這樣描述的:
儘管英特爾的XScale業務獲得了ARM認證,該公司拒絕關注能源效率,反倒更願意向蘋果等客户發號施令,想要讓客户的設備適應它,而不是適應客户。
然而,無論哪種方式,最終結果都是一樣的。就像它在PC電腦時代的合作伙伴微軟一樣,英特爾也被自己在PC電腦領域的成功所困。有了成功的經驗,以及成功帶來的利潤,英特爾認為沒有必要質疑自己的制勝法則,即芯片設計與製造一體化。即使客户很有發展前景,但如果帶來業務的利潤不比當下,他們也不感興趣。
11日,蘋果公司發佈了首款採用他們自己設計的硅芯片運行的mac電腦,英特爾將不再參與其中。這是自2005年Mac轉向英特爾以來,Mac運行CPU架構的首次改變。
關於新芯片有很多很棒的報道,但有一項分析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是Anandtech的圖表:
這個圖表有趣在哪呢?事實證明,這張圖表和25年前克里斯滕森所做的圖表驚人地相似。看看克里斯滕森在1995年他的第一篇關於顛覆性創新的文章中所繪製的這張圖表:
當時格羅夫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當他在讀克里斯滕森的著作時,他讀到的不僅僅是英特爾將如何繼續征服個人電腦市場,他還讀到了25年後英特爾的命運。同樣的原因,同樣的結果。
格魯夫很快就明白了,顛覆性創新背後的因果機制是,即使一項顛覆性創新一開始是劣等的,但由於它極大地拓展了市場,其進步的速度也將遠遠超過現有的創新。這就是為什麼英特爾和微軟贏得了計算市場。儘管PC電腦是便宜的,但當時為研發投入的資金要比出售幾台只存在於服務器室內的非常昂貴的服務器多得多,直到每個家庭、每個桌子上都有了電腦。
類似地,蘋果最初進軍芯片領域也沒有在硅方面有所突破,但這並不是必須的,只要有就行了。蘋果的iphone手機大賣,這些銷售收入為研發提供了大量資金,使得內部的硅芯片一直在不斷改進,改進,再改進。
對於英特爾來説,如今圖表上這兩條線再次相交,但英特爾已不是顛覆市場的那一方。現在,基於arm的芯片繼續向高端市場進軍,進軍英特爾的最後避難所:服務器業務。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從現在開始,英特爾不會再一帆風順。
譯者:Jane
推薦閲讀:嘗試了幾十種策略後,我找到了能提高效率的 7 個睡眠習慣
推薦閲讀:10% 法則:從零開始,幫你在10年之內實現財務自由
推薦閲讀:5 種方式,科學地提高新陳代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