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主打價格優惠、“買一得多”的“聯合會員”在網上遍地開花,成為互聯網企業“拉新”的新玩法,各大平台紛紛加入“團戰”。不同平台會員以打包形式進行發售,是平台間打通消費場景、升級用户體驗的全新嘗試。但各平台熱衷“聯姻”的背後,也隱藏着新用户增長乏力、獲客成本升高的焦慮。打包之後,一些平台會員用不上,部分會員權益“縮水”,引來了不少用户的吐槽。
對於平台而言,付費會員屬於優質用户,亦是平台的核心資源,輕易不會交給其他平台。但基於市場競爭的需要,為了獲得更多用户,平台紛紛開始合縱連橫,推出“聯合會員”模式“拉新”,彼此共享用户資源,以期通過優惠價吸粉,實現會員增長。不過,“聯合會員”猶如“大禮包”,看似優惠多、平台多,但存在會員權益縮水、華而不實、平台多而無用等問題,令“聯合會員”變成了雞肋。
會員付費已成為許多平台的盈利模式,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用户也普遍接受了會員制,平台的付費會員越來越多,諸如視頻、電商、音樂、學習等付費會員數量龐大,多的已經過億,僅會員費一項就能收數十億元。近年來,隨着互聯網人口紅利的消失,平台會員增速漸緩,“拉新”成本亦大幅上升,部分平台每增加一個新會員,就要付出高達數百元的營銷推廣費,實在是難以為繼。
在各大平台均有“拉新”需求的情況下,採取“聯合會員”模式,不失為一種創舉,可以實現跨平台共享用户資源,將單一會員消費場景升級到跨界消費,滿足用户的多樣化需求,給用户提供會員增值服務。對於用户而言,開通“聯合會員”意味着一次付費,就能享受到多個平台的會員服務,其中不乏知名平台,打包價格更低,感覺很划算,也容易心動變為行動,認為自己是撿了漏。
可現實並未如宣傳的那麼好。“聯合會員”是打性價比牌,往往採取以強帶弱的形式,兩三個大平台為主,再夾帶幾個中小平台,形成了抱團取暖的格局。由於各個平台的功能差異很大,雖然可以互補,但對很多用户來講,又非必需功能,聊勝於無。
而且,某些平台花樣百出,給付費會員挖了很多“坑”,比如“VIP專屬廣告”“付費提前點播”等,導致付費會員權益大幅縮水,引起很多會員的不滿。如果“聯合會員”只是為了“拉新”,以所謂的優惠為噱頭,卻忽視了會員權益,難以提升用户體驗的話,終究還是不長久,很多用户在“嚐鮮”過後就停止續費了。
會員生意並非“一錘子買賣”,平台不能急功近利、殺雞取卵,要將眼光放遠些,注重維護付費會員權益,提供優質服務和內容,藉此來吸引會員,提高會員的續費率和留存度。在搞“聯合會員”時,也不宜盲目追求平台數量,搞得太過蕪雜,應遵循少而精的原則,優選關聯度高的平台,強化平台會員的黏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