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全球供應鏈重組 對台灣有利嗎?

美國在台協會(AIT)與台灣外貿協會日前發表聯合聲明,強調未來將強化供應鏈重組及韌性的諮商及合作,以確保供應鏈安全。這個聲明表面上是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其實主要是呼應美國針對中國大陸所提的供應鏈重組;非但困難重重,對台灣更可能是弊多於利,得不償失。

台媒:全球供應鏈重組 對台灣有利嗎?

AIT最近動作頻頻,處長酈英傑上週才與台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發表“5G安全共同宣言”,強調5G網路開發、部署與商業化須建立在自由與公平競爭、透明、法治基礎上,明顯針對中興與華為;日前又主動邀集台外事部門與經濟部門、歐洲經貿辦事處、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及台外貿協會,共同舉辦“重組供應鏈:促進理念相近夥伴間之韌性論壇”,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強調,隨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以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持續衝擊全球供應鏈,AIT及貿協將強化供應鏈重組與韌性的諮商及合作,特別是在資通訊和醫療領域。

酈英傑並表示,這次疫情暴露出過度依賴單一國家或供應商提供醫療器材及藥品等關鍵物質,甚至具戰略重要性產業的材料供應所帶來的高度風險。他認為台灣應該把握這次獨一無二的好機會,共同參與全球供應鏈重塑。吳釗燮也指出,從全球防疫期間關鍵醫療物資嚴重短缺的情況來看,供應鏈安全的確就是“國家安全”,現在不單只是供應鏈重組,更是價值及原則同盟的重組及強化。

顯而易見,這個論壇的真正重點不是防疫,而是呼應美國推動的“斷鏈中國”,鼓勵“合作伙伴”將供應鏈佈局於離本國或理念相近經濟體附近的位置,根據共享價值、標準及最佳做法,發展新的供應鏈,以建立能應對危機的供應鏈網絡。就事論事,中國大陸口罩以往年產量佔全球約50%,2019年大陸地區口罩產量超過五十億個,今年疫情爆發以來,大陸口罩日產能更高達兩億個,佔全球總產能90%以上,美國口罩90%要從中國大陸進口。這當然是美國急於重組供應鏈的導火線之一。

不過,這樣與中國脱鈎的構想,本來就有很大的盲點,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下,產業鏈在全球進行高度分工,每個產品或零組件,都儘量在最適合的地方生產,力求成本最低,效益最高,這是全球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中國大陸之所以能成為世界最大的口罩供應國,當然有其道理。

按照聯合國劃分的國際工業體系,共分為39個大類,191箇中類,525個小類,中國大陸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2018年中國大陸製造業總產值佔全世界總產值的35%,中國大陸製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佔比接近30%。2019年中國大陸在汽車、家電、動力鋰電池、光電、服務機器人等方面的產出都佔全球30%以上,而且有幾百種工業品產量居全球首位。不只因為成本較廉,也與中國大陸的工人素質較高、技術熟練,整體投資環境較佳有關。想要轉移到“離本國及理念相近經濟體附近的位置”,談何容易?美國及日本都不惜重金鼓勵大陸美商日商返國,結果多數還是希望留在大陸發展,就是明顯的例子。

再者,台灣非但在政治上採取“倚美抗中”路線,在經濟上也企圖跟中國大陸脱鈎,向美國靠攏,顯然是認為供應鏈重組對台灣有利。然而,早在2011年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就超過美國。2019年美國21.43萬億美元的GDP中,服務業高達17.36萬億美元,佔81%,實體經濟最核心部分的廣義工業佔4.07萬億美元,其中製造業只有2.36萬億美元,只佔美國經濟總量的11%。相對的,2019年中國大陸的廣義工業創造的GDP約為5.6萬億美元,是美國的143.6%;其中製造業創造的GDP為3.9萬億美元,是同期美國製造業的165.25%;製造業19大類行業中,中國有18個超過美國。顯而易見,美國的經濟總量雖然比中國大很多,但是就工業,特別是製造業來看,美國雖然仍在高端技術領先,但就全面來説,已經普遍較中國大陸落後。把中國排除在外而以美國取代的供應鏈,顯然很難達成;縱使真的做到,對中國大陸固然可能造成不小損失,其他國家必然傷害更大,何況與大陸貿易依存度高達41%的台灣?

來源:直通台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4 字。

轉載請註明: 台媒:全球供應鏈重組 對台灣有利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