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是時候將數據轉移到雲端了嗎?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科技

現在一切似乎都在向雲轉移,那麼存儲呢? 現在是時候拔掉那些昂貴的數據中心存儲設備並將所有數據遷移到雲端了嗎?

答案:它比您想象的要複雜。

儘管與本地數據存儲相比,雲存儲具有許多優勢-只需按一下按鈕(向上或向下)即可擴展,可從任何位置的任何設備訪問,按使用付費定價-也存在一些潛在的缺點。

當企業考慮是否委託公共雲服務提供商提供在數據泄露的情況下可能對公司造成損害的信息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安全和隱私問題。 性能是另一個問題,尤其是對於要求低延遲的應用程序而言。 從定義上講,將數據鎖定在數據中心中時,管理數據比管理分散在單個雲存儲提供商的多個地理可用性區域中甚至分散在多個提供商的數據更容易。 當您談論移動數TB的數據時,供應商鎖定無疑是一個問題。

雲存儲供應商Wasabi Technologies的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大衞•弗裏德(David Friend)估計,大約80%的企業存儲仍在本地,但他預測在10年內,大多數數據將存儲在公共雲中。 Friend説:“自己經營一個存儲農場的業務越來越沒有意義了。” IDC分析師安德魯·史密斯(Andrew Smith)表示同意。他説:“人們期望越來越多的容量存儲在公共雲中。”

據聯合市場研究公司(Allied Market Research)稱,2019年雲存儲市場規模為460億美元,預計每年將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到2027年將達到2220億美元。Inkwood Research得出類似的結論,預計2020年至2028年間的增長率將達到19.75%。

451 Research的存儲分析師Henry Baltazar説,當涉及到與特定工作負載相關聯的主存儲時,無論應用程序是從企業數據中心移動到私有云還是公共雲環境,存儲都會跟隨應用程序。“歸根結底,存儲是應用程序的次要元素”,巴爾塔扎爾説。

有趣的是,有機會將備份數據,存檔數據甚至災難恢復功能遷移到公共雲。 對於正在研究向雲存儲戰略轉移的企業,這裏應考慮一些利弊。

雲存儲優勢

削減成本:在“按需付費”模式下購買雲存儲要比為維護和升級自己的存儲硬件花費數百萬美元要便宜。 實際上,史密斯説,隨着主要的雲存儲提供商(亞馬遜,微軟,谷歌,IBM)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價格繼續暴跌。 “就公共雲存儲而言,在價格底線方面存在明顯的競爭。”

可擴展性:在企業出現意外或計劃外需求時訪問更多數據存儲容量的能力可以為公司節省時間。 同樣,公司可以快速輕鬆地縮減規模。 當公司開始考慮創建數據湖以便將人工智能應用於IoT數據或其他大型數據集時,公共雲幾乎無限的存儲容量將發揮作用。 史密斯表示,數據湖方案仍處於“新生階段”,但他預測,隨着時間的流逝,它將變得勢頭強勁。

可訪問性:雲存儲使最終用户無論在哪裏工作,都可以在任何設備訪問和共享數據。這種類型的連接可以提高協作,生產力和業務敏捷性。

異地管理/維護:無論您如何良好地維護存儲資產,磁盤崩潰,組件故障,設備故障。在內部部署場景中,IT部門必須解決這一緊急情況。在雲場景中,這是亞馬遜的問題。

不斷更新:具有本地存儲硬件的組織必須注意其設備的老化和過時。雲存儲公司在日常業務過程中不斷提供更新。

備份的好處:備份數據對於業務連續性一直很重要,但是在勒索軟件攻擊時代,加密數據並要求資金來解鎖數據的緊迫性越來越高。大多數大型企業都在輔助數據中心備份數據,但是雲存儲提供了一種低成本的替代方案,從而消除了公司維護冗餘設施的需求,並使公司無需支付贖金即可恢復其數據。

災難恢復:災難恢復涉及在不同位置維護生產環境的鏡像,以便在發生災難時可以將其激活。 代替擁有和運營可能永遠不需要的輔助災難恢復站點,將災難恢復放置在雲中是一個誘人的前景。 棘手的部分是弄清楚是自己做,還是要使用Azure和IBM等雲服務提供商的DR即服務產品,還是要與iDRand或Recovery Point等第三方DRaaS供應商合作。

Baltazar表示,一旦公司意識到只要按一下雲中的按鈕就可以啓動服務器和存儲,他們就可以開始使用基於雲的災難恢復來運行生產工作負載,以防主數據中心的容量可能不足。 最終,DR可以提供工作負載移動性。“未來將是根據業務需求選擇合適的執行地點”,他説。

雲存儲挑戰

定價問題:是的,雲存儲很便宜,但要準確地確定成本,以便進行準確的預算和預測並不那麼容易。存儲分為三大類:需要頻繁訪問的熱存儲或活動數據;需要不經常訪問的冷存儲或數據;以及出於法規遵從性或管理法規原因而保留的非活動存檔數據。

當組織必須在Amazon的六個存儲層(標準,智能,標準不頻繁訪問,一個區域不常訪問,Glacier和Glacier Deep Archive)之間做出決定時,就會出現這種複雜性。同樣,Microsoft Azure有四個層,而Google有五個層,隨着向更冷的存儲形式轉變,價格也在下降。

此外,還有一些組織可能沒有預料到的額外費用。例如,雲供應商對數據訪問(get請求和put請求)和數據移動(出口費用)收費。史密斯説,業務需求一直在變化,因此公司可能會發現自己需要訪問曾經認為停滯的數據,這轉化為公司原本沒有計劃的額外費用。

現在有第三方供應商將幫助公司對數據進行分類,以確保數據歸入適當的層,甚至隨着時間的推移“修剪”數據以控制成本。

安全和隱私問題:根據IDC的調查,雲服務提供商已經下定決心緩解這些問題,但安全仍然是企業客户最擔心的問題。 Smith指出,服務提供商現在提供了廣泛的與安全性相關的功能,包括包括數據加密、sla、多個“9”可用性、跟蹤敏感數據的能力等。但是審計師和合規人員仍然保持警惕,尤其是在受GDPR或類似法規約束的地區。

管理複雜性:隨着公司開始將數據移動到雲或多個雲中,他們面臨着跨混合雲環境進行管理的任務,這可能是一個挑戰。首先,IT人員可能沒有正確的技能來執行諸如檢查是否滿足SLA或跟蹤使用成本增加的原因之類的事情。 Smith説,許多企業最終從Veeam,Commvault和Zerto等供應商那裏購買了第三方雲存儲管理工具。

好消息是,現有的存儲硬件供應商(NetApp,Dell / EMC,IBM,HPE等)正在提供軟件疊加,這些軟件疊加將企業的本地存儲及其雲卷集成在一起,以便在多雲環境中創建單一的管理平台。“這種模式在客户中引起了共鳴”,史密斯説。

他補充説,除非有特定的用例,否則大多數企業已經明智地決定不將其存儲分散到多個服務提供商。例如,公司可能將AWS用於其CRM應用程序,將Azure用於電子郵件。但是他們不太可能將CRM數據存儲在一個以上的雲中。

供應商鎖定:實際上,企業通過典型的互聯網連接將大量數據移至雲中可能要花費數月的時間。 Friend説:“移動大量數據仍然很痛苦”。因此,如果組織想要從雲存儲提供商中刪除其數據,則可以想象相反的過程。不僅如此,在許多情況下,公司還必須做出為期三年的承諾。甚至對“過早刪除”冷藏庫和冷庫都處以罰款。

性能:無法解決它,訪問本地數據中心甚至邊緣數據中心中存儲的數據總是比從雲中訪問數據快。 然後問題就來了,哪些應用程序絕對需要低延遲,哪些應用程序可以有一點延遲。 跨國公司還需要進行研究,以確保雲提供商在其開展業務的所有地理區域都有可用性區域。

一句話:存儲需求繼續增長,大多數公司都希望擺脱昂貴的存儲硬件更新週期。但重要的是要意識到將存儲轉移到公共雲所涉及的複雜性。TechWeb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