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第一代生鮮電商開始破產了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科技

本月中旬時候,多家媒體報道國內生鮮電商鼻祖——易果生鮮已經進入破產重組階段。與淘寶同時期誕生,從2005年創立至今歷經15年經營,最終還是沒能破圈出線,依然走向了破產重組的結局。

易果生鮮倒下,生鮮能否電商

生鮮電商是最近兩年互聯網創業領域的高光詞彙,市場上的各方也通過自己不同的佈局方式,都有不同的品牌出現。阿里的盒馬鮮生、京東的7FRESH、美團後來升級的全新生鮮品牌——美團美菜、還有完全獨立的創業玩家叮咚買菜等等,因此在國內並不缺乏生鮮電商的運營品牌。

疫情之下,生鮮電商似乎是等來了自己的神兵神水,藉助消費者極其剛性的需求大發展了一波。但疫情之後呢?似乎除了背靠阿里金主爸爸的盒馬鮮生之外,其它的發展並不是非常的順利,如今易果生鮮走上消失的末路,生鮮玩家們是不是該思考生鮮到底能否電商。

對於易果生鮮的失敗,大多數觀點認為易果自身的原因居多。易果生鮮的業務組成主要為生鮮電商平台、易果供應鏈、安鮮達冷鏈物流。以其中的安鮮達冷鏈物流為例,可以算的上是國內做冷鏈物流行業較早的選手了,並且在藉助阿里的資本投入後,安鮮達很早的就已經從易果的成本中心轉向利潤中心了。只是這單一一塊業務,如果能規模化發展,大概也能撐起易果的半邊天。更何況,易果從上游供應鏈到冷鏈物流到最終的觸達消費者,全流程的閉環都具備,我們能説易果自身的模式有重大的先天性缺陷嗎?

筆者認為並不是,從易果的破產重組的結局上,這些生鮮電商的玩家們更應該思考,生鮮到底能否電商。顧名思義,生鮮電商是電商其中一個分支。但確實電商化過程中最難的分支,在供應和需求的關係鏈上,生鮮產品本身是一個標準化極地的非工業品、這就導致一直以來形成的電商買賣關係中許多商業邏輯並不適用;第二,生鮮的需求是即時性的,用户本身不願意提前預測自己的需求,當需求產生時,便要立刻得到滿足,這就導致電商通過快遞做到更大覆蓋的商業法則同樣不適用。

盒馬鮮生可以在一二線城市得到認可,並且發展出“盒區房”這樣的炒作性概念。極其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通過多點佈局滿足了消費者即時性的需求,這也是當下大多數生鮮電商品牌的極其重要的一個佈局策略。

第三,生鮮運輸和普通產品運輸不一樣的是,冷鏈物流是它的剛性需求。冷鏈物流並不是隨互聯網產生的新事物,但應運在消費者領域是近幾年才發生的事情。易果生鮮遲遲沒能盈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極高的履約成本,這其中最大的一塊就是冷鏈物流所產生的高額成本。這個問題同樣存在於現在還存在於市場上的品牌,可以説誰能率先解決冷鏈極高成本配送的問題,則誰就可以掌握生鮮電商市場的定價權。

筆者認為,這三大原因就像橫亙在生鮮電商門前的三座大山,不是通過繞路就可以解決的,而是實實在在的要將三座大山移除。生鮮電商這門生意的邏輯並不是互聯網式的簡單規模疊加,然後壟斷市場就實現成功的模式。在沒能實現模式盈利的前提下,規模越大,則虧損越大。生鮮電商的競爭者不是一統江湖的線下生鮮市場,而是千千萬萬的“散户”,這些對手看似沒有什麼高深的商業手段,但是它們較低的價格和部分極短供應鏈的模式讓其在區域市場上擁有了高不可攀的商業壁壘。

特別聲明:本文為DoNews簽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DoNews專欄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