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個新的“工程院”籌建 企業數字化轉型有了強支撐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科技

10月22日,有着58年曆史的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在杭州正式宣佈籌建“數字化發展委員會”。

該委員會聯合發起人包括: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李津、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孟天廣、一汽數字化部部長郭永峯、南航副總信息師黃文強、中國長江三峽集團CIO金和平、埃森哲大中華區企業技術創新事業部總裁俞毅等二十餘位學界及產業界人士。

據介紹,中國計算機學會數字化發展委員會希望集合政、產、學、研各界力量,共同加強數字化技術與行業應用的交叉融合,推動數字化技術在行業的工程標杆實踐,助力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的跨越式發展,並培養面向不同行業的數字化複合型人才。

中國的數字化轉型探索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實現場景應用前,它已經悄然生長數十年。

1957年,中國第一台計算機103機誕生,這是中國在數字世界的第一次心跳。

1962年,中國中國電子學會計算機專業委員會成立。中國邁入技術理論的科學探索。

2019年12月,新冠病毒襲擊全球,數字化成為應對疫情的主要手段。

疫情中,更多的企業則在狂風中開始了自救。生產製造型的企業開出自己的第一個網上店鋪,銀行開始在APP上發放貸款,政務系統數字化腳步也在加速。

世界從人和物的二元世界,向人、物、信息的三元空間轉變。一場疫情,加速了數字化轉型。

“從地下到天空,數字化轉型可以給製造業帶來巨大價值。”會場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華勇介紹。

例如,地下軌道交通建設離不開盾構機,數字技術可以提升盾構機的使用壽命,從而大幅度減少成本。中國原油消費量在2019年已達到6.96億噸、原煤38.5億噸,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原油原煤的開採和生產效率,可以節省大量成本並減少安全隱患。國產大飛機當前每年只能生產數十架,數字技術則能夠帶來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

“數字化轉型不是信息技術顛覆傳統產業,而是跨學科融合。數字化轉型是一把手工程,懂設計、製造、售後、銷售等環節的人和懂數字技術的人合作,來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楊華勇説。

事實上,在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智能全球技術服務部總經理李津看來,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傳統行業和數字化行業的概念,區別只在於用什麼樣的工具、什麼樣的技術和方式方法而已。

一切的企業,都有數字化的可能。但它需要一個橋樑、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幫助企業聯通當下和未來。

在逐步探索數字化的過程中,一個更大的問題湧現。過往的探索,都集中在不同的產學研領域,相對分散。而人才的培養和人才在各個應用場景下的聚集和分佈也是不平衡的。

在李津看來,數字化最大的概念,是幫助今天整個產業、社會、國傢俱備一些基本性的共同能力,為全社會帶來數字新基建。

中國計算機學會數字化發展委員會,就將扮演彙集這些能力的角色。

“我們希望,今天徹底地拉通過去不同產業之間、不同學界之間、不同科研之間以及不同場景的應用案例。”李津認為,數字化轉型正處於暴風雨前夜,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產業落地,需要工程化、產業化、人才佈局等持續的努力。

在中國計算機學會下面,匯聚了全中國做信息技術的人,全中國所有的新的嘗試都在其中,這是一片天然的土壤。

而最新成立的數字化發展委員會,被視為推動數字化轉型的“工程院”。這個“工程院”將用實踐反哺產研並把產業的能力、場景、不同行業的人才、技術能力拉通,推動數字化發展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數字化不是要改變誰、顛覆誰,而是用新的工具、生產方式、生產力,提高社會的效率,包括管理、生產、生活,而最終受益的是全社會的人。”李津説,“數字化轉型需要有同路人,每個人都要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數字化發展委員會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