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經濟大發展得益於創新政策和最大市場
今年以來,數字經濟為各地經濟恢復性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無接觸配送……一大批新業態新模式加速發展,展現出數字經濟的強勁韌性和巨大發展潛力。
11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科技與抗疫)主論壇上表示,“數字化成為中國抗擊疫情、走出疫情、恢復經濟的助力,也正在為全球經濟的發展注入動能”。
數字經濟具有韌性
“作為中國數字經濟的一分子,阿里巴巴既是中國數字經濟時代的參與者和建設者,更是受益者,對這個時代充滿感恩。”
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科技與抗疫)主論壇上,張勇表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已經走在了全球前列。“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領先全球,得益於政府鼓勵發展和創新的各種政策,得益於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
“在所有高度的不確定性中,永遠存在一些高度的確定性。面向未來的最大確定性,就是整個經濟和社會生活全面走向數字化的大趨勢。”在阿里發佈2020財政年度報告時,張勇的致股東信就曾提及數字化的必要性。
張勇表示,阿里在努力幫助實體經濟的各個產業全面擁抱數字化,實現兩者的融合創新,“我們從作為全球電子商務的‘水電煤’,正成為各行各業走向數字化的基礎設施”。他強調,阿里巴巴的終極目標,就是為社會創造價值,更好地解決社會問題,變阿里巴巴的能力為中小企業發展的能力,為整個社會進步的動力。張勇説:“我們將一如既往建設好面向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為未來投入,為未來孵化,讓創新為社會帶來更多美好。”
中小商家數字化突圍
中國科技抗疫的實踐和成果令世人刮目相看,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深切地體會到數字化的力量。
今年4月,阿里巴巴時隔11年重啓“春雷計劃”,利用數字商業平台的能力,努力與受疫情影響而停擺的工廠和商家一起重新找到市場。從外貿到農業、從工廠到商家,“春雷計劃”實施的半年,也是中小企業全力數字化突圍的半年。
“春雷計劃”通過穩外貿、轉內銷、產業帶數字化轉型等措施,和中小企業一起尋找突圍方向。11月1日-11日,2020天貓“雙11”誕生了105個成交額破億的產業帶。工廠車水馬龍,參加天貓“雙11”的全國2000個產業帶、120萬商家、30萬個外貿工廠,緩過來了。
各地政府紛紛把數字化作為復甦經濟的最重要抓手。在河北,“春雷計劃”助力保定打造百億產業帶。浙江正在加速義烏、諸暨等產業帶數字化升級。福建零食糕點產業通過阿里數字化升級,將“福建甜”賣到全國。
在廣東,東莞依託阿里內貿平台加速外貿轉內銷。重慶是“春雷計劃”首個通過雲簽約的戰略伙伴,數字化升級助“渝貨行銷天下”。在四川,淘寶直播助力酒水產業銷售轉型,成都成“酒水淘寶直播第一都”……產業帶與產源地上的企業們加快數字化轉型,多地的中小企業逆風生長。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抗擊疫情加速了中國的數字化進程,更凝聚了全社會數字化發展的共識。11年前,阿里推出“春雷計劃”是2009年全球面臨金融危機,11年後,“春雷計劃”重啓不僅幫助中小企業渡過眼前危難,也給中國經濟帶來了信心。
從“暫停”到復甦再到活躍起來,中國企業通過加速數字化走出了一條生命力頑強的折線。
“雙11”檢驗經濟復甦
剛剛過去的天貓“雙11”購物季是社會全面數字化的一次大操練。同時,作為疫情後全球最大的消費季,“雙11”購物季是衡量當下經濟運行狀況的一支靈敏温度計。
今年是參與商家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雙11”:有500萬商家、25萬個品牌、近8億消費者,有2000個產業帶、30萬外貿工廠,還有22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3萬海外品牌,“雙11”的“價值半徑”在不斷擴大。
回看9個月前,據全國中小企業協會對6422家中小企業的調研顯示:近40%處於完全停頓狀態,超半數斷貨,海外訂單同比下降70%。產業帶與企業挺過來了,又反哺了“雙11”,成為“雙11”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成為了新品牌中的重要一員。
“雙11”是一個引信,真正爆發性力量,潛藏在湧動的中國經濟中。
不久前,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公佈:經濟增速由負轉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季度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速首次由負轉正。中國經濟穩步走出疫情影響。
“雙11”從一個維度體現出中國數字商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消費力的巨大成就——購物季總成交額4982億元;比11年前增長了9000倍的物流訂單;210萬家線下小店加入“雙11”;80%的商家都是中小企業;日銷售額低於1000元的小微賣家日均成交額增長了70%以上;31萬個貧困縣的商家參與;銷售了1406個縣域的41萬款農產品。
從商家到消費者,從外貿工廠到田間地頭,從直播生態到物流體系,從線下商業到技術保障,從國內到海外,人們在新冠疫情的特殊背景下感受着消費的熱度和力量,這也讓這個“加長版”的“雙11”更加意義深遠。
4982億元,不只是一個數字,也不只是一場國內的復甦之戰,更是22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3萬海外品牌對中國投下的信心票。
內需強勁,人心穩定。不久前剛剛落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全面促進消費”的定調。對於走過12年的“雙11”而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的意義不言自明。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看來,“十四五”我們要建設現代化國家,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數字經濟發展。過去十年間,數字經濟已為國內大循環創造了強大市場動力。一些傳統商品在互聯網上被賦予了新價值、新內涵、新面貌,變成了新產品。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本月發佈的《中國數字化之路》報告也給出這樣的判斷,疫情席捲全球,充分展示了數字經濟的強大生命力,進一步凸顯數字化是面向未來的最大確定性,到2030年,我國數字經濟體量將有望突破百萬億元。
北京商報記者 趙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