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法治政府藍皮書:傳統行政方式正因互聯網而深刻變革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科技

中新網客户端北京7月24日電(記者 張尼)手機APP網上辦事、人機互動、大數據……隨着行政自動化不斷髮展,政務事項辦理更加便捷。對於這樣的變化,日前在北京發佈的《法治政府藍皮書:中國法治政府發展報告(2019)》分析稱,傳統以人際互動為基礎的行政方式在模式上發生了深刻變革,但同時還有一些法律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

資料圖:某企業工作人員通過“互聯網 海關”關區特色政務服務(廣州)系統無紙化辦理報關企業註冊登記業務。關悦 攝

22日,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與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基地正式發佈了《法治政府藍皮書:中國法治政府發展報告(2019)》。報告旨在總結2019年中國法治政府建設的總體情況,進一步梳理中國依法行政的問題與經驗,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中國近年來尤其重視相關新技術手段在行政管理和服務活動中的應用,國家層面先後出台了一系列規範性文件,自動化的行為模式在越來越多的公共行政領域得到了肯定和鼓勵。

傳統上只在工作時間開放並且限定於特定物理場所的政府,通過互聯網的虛擬化手段實現了“無人管理”,並且24小時“不打烊”。政務服務的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完善及其在效率上的優勢,也使其受到了行政立法、行政決策、行政處分等活動程序實施上的青睞。在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綜合作用下,相當範圍內政府治理活動的實施,已經由傳統上“人-人”間的直接作用模式轉變為“人-機”間的交互模式。

但報告強調,正如以往技術進步帶來的社會關係變革最終都會引起法律上的巨大爭議一樣,法學界對於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行政活動領域應用的討論亦不絕於耳。

報告也提出,對於行政活動方式的自動化趨勢,目前還有一些法律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這其中就包括:大數據基礎上行政活動自動化實施的主體問題,行政機關利用大數據過程中結論的合理性問題,算法的缺陷與規制問題,人工智能判斷和決策應用於行政決定的問題,等等。

報告強調,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對行政活動方式以及監管內容的法治化都提出新課題。

在此背景下,從行政合法性的角度來闡述當前行政自動化發展趨勢與行政法律規範體系的契合性非常有必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