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專家熱議人工智能:核心要打破數據孤島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科技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學校所有教職員工和學生的信息搞了一個自主的識別系統和自主的信息系統,每個人每天的情況都能夠準確地掌握在學校信息平台上。”7月9日,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AI(愛)·智見未來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陳杰表示,人工智能技術對於學校的有序復學意義很大。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同濟大學在學校門口設立了智能識別系統,人臉識別後判斷能否進入校園,為了減少矛盾,設置四個不能進的理由顯示在屏幕上,第一,你可能是重點地區來的;第二,你在上海沒有隔離14天;第三,你的體温超過37.3℃了;第四,你不是同濟大學的職工、學生就不能進去。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覺得當前的人工智能是萬能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認為,對於這次疫情來説人工智能僅僅是個開始。

“在整個疫情過程中,開始我們全部用的是人工。上海的醫療人員剛到武漢的時候,希望實現的人工智能是已遍佈全國,知道我們缺什麼,知道哪裏有什麼,應該迅速地進行調配,從口罩開始、防護服,尿褲、呼吸機等,但是什麼數據都沒有。最缺貨的時候,我們是通過直升機直接投遞過去了,這就像戰場上一樣。”張文宏表示,將來人工智能應當具有非常強的物資調配的能力。

張文宏認為,在這次的新冠疫情防疫中,儘管人工智能幫助政府做到智能化的管理,但是中國疫情的控制最終是依靠傳統智慧和城市管理實現的。

“人工智能加速推進預防診斷和相關治療的研究,特別是療程手段的突破。從全球衞生健康、流行病學的數據裏提取發現數據的洞察,然後將它的特徵、變化、趨勢,能夠直觀立體地展現出來,然後看如何應對。”清華大學教授沈向洋認為,人工智能必須解決數據的問題,然後將數據打通,進而分析數據,人工智能才能真正地發現它的實力。

對此,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表示認同。朱民認為:“人工智能其實才剛剛開始,但是在預見未來的時候,人工智能有很大的作用,但是這裏面核心的核心是打破數據孤島。”

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路徑,沈向洋表示,人工智能發展還處於早期,接下來人工智能一個重要的變化是從感知向認知變化;其次,人和AI的交互問題會越來越重要;此外,所謂的通用人工智能最後解決的還是常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