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商家因刷單補税補到破產?如此大的刷單量京東不管的嗎?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科技

最近,一則國家税務總局要求天貓京東網店自查三年補税的消息在網上引發強烈關注。這則“電商刷單遭秋後算賬”的消息一出,一眾電商賣家們瞬間慌了:“一旦補税傾家蕩產也補不起,只能面臨破產了!”“電商大多是虧錢的,而且哪個商家沒刷過單,現在該怎麼辦?”“刷單本質就是造假騙人,被查也是早晚的事,就怕刷單賺的錢連罰款都交不起”……眾多商家刷單量極大,對他們來説,補税可謂即破產,網上哀嚎一片。

其實,電商行業競爭激烈可謂眾所周知,由於搜索排名等規則,商家為了增加曝光、在搜索排名中佔據優勢,偶有刷單也並不罕見。但隨着國家進一步加強對電商的監管,尤其是2019年1月1日《電商法》的正式實行,在税收範圍、繳納主體等税收問題被進一步明確後,商家以前的各種違規違法行為也被放在了放大鏡下。

商家瘋狂刷單騙取消費者確實可惡,但我們在譴責無良商家的同時,也不免思考究竟為何刷單程度竟嚴重到“補税即破產”的地步。其實,細究我們就會發現,商家刷單無節制跟平台的商業模式脱不了關係。

就此次點名的兩家平台來説,京東的情況比天貓要糟得多。原因一方面是,天貓現在已具有壓倒性的規模,對刷單的需求非常小,所以查刷單查的很嚴,而京東是追趕者,需要大量刷單增加平台整體的銷售額,以做給投資人和其他消費者看,故而對刷單很放縱,據説京東甚至在618這樣的大節日,為了達到某個銷售目標而鼓勵商家猛刷。

眾所周知,京東自採自銷,自建物流,賺取差價的模式,決定了其很難獲得可觀的利潤。而除了在交易規模上很難企及天貓之外,無法實現規模化盈利這一京東最大的商業模式困境,也是京東“縱容”刷單的重要原因。

根據京東最新一個季度的資產負債表顯示,京東集團流動負債合計高達1095億元,是其504億淨資產的2倍。而這1095億人民幣的流動負債,多是對供應商貨款的佔用,也就是説,京東商城之所以能在長期虧損的情況下還能存活,正是得益於能夠長期佔壓供應商的鉅額資金。

並且,京東的自採自銷與自建物流模式及其帶來的人員規模幾何級增長,讓組織的管理複雜度大大加劇,京東因此承受着巨大的資金壓力和管理壓力。而所有這些歸結到資金問題上,也就導致了京東對供應商資金的強烈依賴,也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京東在對商家的監管上要比其他平台鬆得多,甚至要“寵着”商家,對商家的很多違法違規行為選擇視而不見。

商家們在享受刷單帶來的交易額猛漲、店鋪排名高曝光時,沒曾料想竟給日後埋下了鉅額補税的隱患,不少商家三年間需要補繳的税額數目巨大,一旦深究,真的是基本是無力承擔。而京東因為自身商業模式的漏洞導致對商家的縱容,其對刷單視而不見、甚至鼓動鼓勵刷單的行為,不僅害了商家、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更是對國家法規的罔顧,值得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