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雙奧”火炬手侯斌:殘奧會3連冠,換個舞台繼續“戰鬥”|專訪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體育

侯斌是殘奧會F42級跳高項目3連冠得主。受訪者供圖

3月2日,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火炬開始傳遞,天壇公園站點的第一棒火炬手是前田徑運動員侯斌。他曾創下殘奧會F42級跳高項目3連冠的紀錄,也是2008年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主火炬手。

時隔14年,再次高擎奧運會火炬的侯斌心情十分激動,“我知道火炬手的名額非常難得,有機會在全世界面前展現中國人向上的精神和狀態,感覺很驚喜,也很幸福。”

準備

為火炬傳遞定做新“腿”

2008年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主火炬手坐着輪椅登場,在將火炬固定於身側後,他用手拉動繩索,帶動自己和輪椅向上“攀登”了近40米,到達主火炬台下方的點火位置處。當火種以巨龍之姿從他手中“飛”向主火炬台,全場沸騰了,無數觀眾被這一幕感動、震撼。這位主火炬手正是侯斌。

如今,北京冬殘奧會來臨之際,侯斌再次參與火炬傳遞。不同於14年前在輪椅上完成傳遞,這次他選擇站起來、跑起來。為此,他私下做了不少準備。

9歲時,侯斌因為意外,左腿高位截肢,必須藉助假肢行走。這次為了做好傳遞工作,他先聯繫假肢公司換了一條更適合慢跑的新“腿”。“我要求骨關節要靈活,不能太重,還要有色彩,所以對他們考驗非常大。”侯斌笑言。

因為左腿殘肢較短,很多款式的假肢都無法很好控制,精益求精的侯斌跟假肢公司工作人員反覆討論,對假肢不斷調整。最終,他找到了滿意的新裝備。

為了保證萬無一失,侯斌特意帶了幾副厚鞋墊,“因為換了新腳板,鞋底的高矮會影響走路的穩定,我就把鞋墊兒剪了一下,放在左腳的後跟。也是一直在調整,因為我的習慣就是要認真把每一個環節做得更好。”

此外,在得知自己成為今年冬殘奧火炬手後,侯斌提前練習了慢跑。他會利用每天送兒子上學的時間,兩人一起慢跑幾十米。雖然傳遞火炬的時間很短暫,但侯斌表示,想用這幾分鐘,在全世界面前展現出最好的狀態。

侯斌藉助假肢滑雪。他年輕時還嘗試過滑冰。受訪者供圖

經歷

差點成為滑冰運動員

雖然侯斌曾經是跳高運動員,但他與冬季項目頗有緣分,當初差點成了一名冰上項目的選手。

1975年,侯斌出生在黑龍江,很小的時候就對體育運動產生了興趣。至今,他仍記得年幼時爸爸帶自己到廠區看籃球比賽時的場景,運動產生的歡樂氣氛在球員和觀眾之間傳遞,給小侯斌留下了深刻印象。

初中畢業後,他進入殘疾人福利廠工作,當過搬運工、鍋爐工。工廠裏日復一日的單調生活沒有磨滅他對運動的熱愛,身體上的缺陷也沒有把他困住。工作之餘,他喜歡打籃球,沒事的時候就愛蹦蹦跳跳。工友們下班回家後,侯斌會找材料製作簡易的槓鈴,繼續鍛鍊。

一次,侯斌偶然在電視上看到運動員登上領獎台的畫面,那一瞬間,他心裏冒出一個想法:要是我也能站上領獎台就好了。可那時的侯斌從未進行過系統訓練,更不用説參賽領獎了。

但侯斌對運動的熱愛被很多人看在眼裏,在他自學自練了一段時間後,廠長忍不住對他説:“你去體校找教練吧,自己這麼練就練壞了。”

在廠長的建議下,1992年冬天,侯斌走進了體校大門。“我第一次找到的是冰上項目的教練,教練説這孩子不錯,上冰滑幾圈。”不過,在得知侯斌有一條腿是假肢後,教練表示沒辦法帶他,失落的侯斌只能騎着自行車回家。

第二年春天,不死心的侯斌再次前往體校,這次,他如願成為了一名跳高運動員。

1996年亞特蘭大殘奧會,首次參加奧運會的侯斌在跳高F42級項目的比賽中一鳴驚人,成功越過1米92,將一枚寶貴金牌收入囊中。2000年悉尼殘奧會和2004年雅典殘奧會,他又兩度登上最高領獎台,實現了這一項目的3連冠。

退役後,侯斌通過演講傳遞奧林匹克精神。受訪者供圖

聲音

演講場次超1600場

2008年,33歲的侯斌正式退役,“我當時覺得很傷心,因為不能再比賽了。”

為了繼續留在熱愛的體育行業,為了把奧林匹克精神傳遞給更多人,侯斌選擇了以演講的方式繼續“戰鬥”,用親身經歷去鼓舞更多人。退役至今,侯斌完成了1600多場演講。他從學校教室講到世界五百強企業,從萬人體育場講到聯合國青年大會,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傳遞出昂揚向上的精神力量。

“我們都有無限的可能,我也在嘗試很多領域,像我小時候一直唱歌,後來唱着唱着,唱到了中央電視台。”去年,包括侯斌在內的55位世界冠軍共同演唱的冬奧歌曲《我們北京見》正式發佈,這讓侯斌很興奮,“不要給自己設限,只要熱愛就堅持下去。”

命運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這句話放在侯斌身上再合適不過,他從未因為身體的殘缺封閉自己、輕言放棄,而是張開雙手、擁抱生活。他説:“我相信美好的生活,相信夢想,相信堅持的力量,這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即將到來的北京冬殘奧會,侯斌祝福運動健兒們能展現最優秀的一面,“無論是在賽場上,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要展示中國人的精神,努力表現得更精彩。未來,不管我們在哪個行業,都要永不放棄,永遠向上。”

新京報記者 趙雪

編輯 王春秋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