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的新起點——各方解讀首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體育

  新華社杭州7月10日電(記者肖世堯、公兵、夏亮)10日,首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啓動儀式在杭州舉行。這項以打造覆蓋面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競技水平最高、社會影響力最大的青少年足球賽事為目標的賽事,從誕生之日起就受到各方期待。

  聯賽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指導,中國足協主辦。在10日的媒體通氣會上,三方有關負責人表示,賽事組織工作正在有序開展,將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對賽事進行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爭取讓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成為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的新起點。

  賽事組織工作有序開展

  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辦公室執行副主任、中國足協副主席高洪波介紹,6月1日《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賽事組織工作方案(2022-2024年)》正式發佈,社會反響熱烈,球隊報名踴躍,目前全國45個賽區的賽事組織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7月10日,高洪波在第一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媒體通氣會上。新華社記者江漢攝

  “賽事將覆蓋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全部學年段。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暨全國女子足球乙級聯賽將在7月13日正式開賽,男子U19組球隊報名工作已經開始,全國校園足球聯賽(大學組)也在籌備當中。高中年齡段男子、女子U17組報名將在7月下旬結束,並在8月下旬和9月初進行第一階段的賽事。從7月31日開始,初中年齡段U13、U15組的全國總決賽也將開打。各地小學年齡段的賽事根據各地實際情況有序進行。”高洪波表示。

  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辦公室副主任、教育部體衞藝司司長王登峯介紹,教育部正在積極組織校園足球隊伍參與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賽事的參賽主體來自校園,教育部將在近期下發通知,並召開視頻會議,全力確保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報名工作。”王登峯説。

  7月10日,(從左至右)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辦公室執行副主任、中國足協副主席高洪波,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辦公室主任、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辦公室副主任、教育部體衞藝司司長王登峯和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副司長王雷在媒體通氣會現場。新華社記者江漢攝

  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副司長王雷介紹,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工作,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責無旁貸。國家體育總局將整合資源,動員全國體育系統,協助各賽區成立賽事辦公室,確保賽事組織工作順利開展。

  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

  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辦公室主任、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介紹,這項聯賽成果來之不易,各方都從中國足球發展大局出發,形成最終共識。

  陳戌源説,賽事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足協聯合組建辦公室,以體教融合發展理念,對賽事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動,“真正做到了不設壁壘,由各類球隊自由參賽”。

  7月10日,陳戌源在第一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媒體通氣會上回答媒體提問。新華社記者江漢攝

  王登峯介紹,這項聯賽將與校園足球原有的五級聯賽體系按照一體化推進、一體化設計的思路有效銜接。教育部門將在組織好原有校園足球比賽基礎上,將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組織選拔工作融合進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不會對校園足球比賽造成衝擊,而是建立起更廣泛的平台,讓校園足球的競賽體系更完善。”

  王雷表示,聯賽實現了全開放、全融合,為不同體系的球隊搭建了全面展示和交流互鑑的平台。“根據工作方案,各方都要首先保證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的地位。在這個原則下,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再來開展各自原有的品牌賽事。”

  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的新起點

  陳戌源認為,缺乏高質量比賽是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長期面臨的一大問題。足球的核心是比賽,舉辦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能夠讓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到足球運動中來,通過比賽踐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體會足球的快樂,同時能夠為中國足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中國足協將為首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的舉辦提供全方位的人力、物力、財力的保障。客觀來説辦賽有很多挑戰,我們會全力保障賽事有序、安全、順利舉行。期待賽事能夠成為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一個新的起點,為中國足球發展奠定紮實基礎。希望大家能夠給首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多一些掌聲、多一些鼓勵。”陳戌源説。

  7月10日,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左一)宣佈第一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啓動。新華社記者江漢攝

  王登峯表示,能不能帶動越來越多的孩子踢球,是現階段中國足球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

  “經過校園足球普及推廣的努力,踢球的孩子越來越多。今年啓動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比賽,可以帶動更多的孩子踢球,同時也能夠更加精準選出足球后備人才,為青訓體系輸送優秀球員。”王登峯説。

  王雷則強調,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具有示範意義。體育總局將推動地方青少年體育部門,以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為參照,積極推進各項目競賽體系改革。“在服務好青少年體育教育、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同時,不斷完善我國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系,營造體育後備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為體育強國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編輯:樹文、吳博文、吳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