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乒壇往事:瓦爾德內爾有多牛?16歲替補進國家隊、就打敗世界冠軍

由 湯生 發佈於 體育


現在許多人都把張本智和的作為乒壇天才的模板,這也難怪。作為2003年出生的年輕小將,他13歲便打進世乒賽前八、14歲開始擊敗國乒主力、15歲奪得總決賽冠軍、16歲成為世界盃亞軍,這樣的戰績的確是許多同齡人所無法相比的。

但父母都來自中國的張本智和肯定也聽過這麼一個老祖宗的典故,那就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許多運動員的確是出道即巔峯,那麼如何才能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現在的張本智和自己肯定想不明白,所以他也要去取經,向小時了了、大也優秀的天才學習。

那麼他最後找到了誰呢?

沒錯,就是國乒曾經的最強對手——瓦爾德內爾

作為乒乓球歷史上的首位大滿貫得主,瓦爾德內爾後來的成就大多已為球迷所瞭解,但許多人卻未必知道他早年的一些經歷。雖然14歲來中國練球慘敗輸給球館看門人,但這並不妨礙小瓦在天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那麼,18歲前的瓦爾德內爾究竟達到什麼樣的高度呢?

傳聞他拿了歐洲青少年錦標賽的冠軍、也進不了瑞典國家隊,是真的嗎?

早在東渡中國取經前,瓦爾德內爾已經是全歐洲最有希望的乒乓新星,奪得了青少年賽的男子單打、團體亞軍;第二年,小瓦又與隊友一起拿到了團體的冠軍,但單打卻輸給了隊友,一位後來身高達到了1米86的瘦高個兒,再次屈居亞軍之位。

而這位隊友也將在此後的近30年時間裏成為瓦爾德內爾最重要的戰友,一起譜寫一個有關“常青樹”的不老神話。

他的名字,叫Jorgen Persson,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乒壇“活化石”——佩爾森。他的故事,我們也即將詳細講述,此處暫且按下不表。

從中國學藝歸來後,瓦爾德內爾對自己的技戰術和訓練模式做出了很大改變,首先是深刻意識到了前三板、發接發的重要性,其次也明白了沒有勤奮努力、再好的天賦也白搭。

通過向東方乒乓帝國的學習,瓦爾德內爾的成績開始穩步提升,一口氣就拿下了連續3屆歐洲青少年錦標賽的單打冠軍,創造了當時的紀錄!

但即便如此,瓦爾德內爾竟然還入不了瑞典乒乓球隊的法眼、無緣入選其中!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因無他:當年的瑞典隊實在是太強了!

二戰結束後,匈牙利、羅馬尼亞等老牌強隊開始出現衰退,世界乒壇的中心開始向亞洲的日本、中國轉移。但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瑞典乒乓球男隊開始逐漸崛起,而他們的進步也正是東、西方技術交流碰撞的結果。

原來,50年代的時候日本人發明了海綿套膠和弧圈球技術,極大地改變了乒乓球界的發展格局,但沒過多久大家便發現了一個尷尬的事實,那就是:

身材矮小、力量有限的日本人其實並不適合打弧圈球,反倒是人高馬大的歐洲人相對更兼容新器材、新技術。

恰在此時,一位來自日本的乒壇巨星(考一考大家:他是誰?)開始走出國門,到世界各地執教,於是便把自家新發明的許多技戰術理念傳播了出去,而瑞典乒乓球隊也成為了他的門徒之一,而且還是吸收比較徹底的一個。

於是乎,一支新的乒乓勁旅誕生了。

1967年,瑞典選手阿爾賽/約翰森豪奪世乒賽男雙金牌,到1969年他們又蟬聯了冠軍;1971年,當時才18歲的S·本格森一鳴驚人,奪得了男單金牌;1973年,瑞典人又在男團、男雙比賽中豪奪桂冠,此後便一直處於世界頂級球隊行列了。

這陣容,可不是現在的日本乒乓球隊所能相比的。

所以1980年左右的瓦爾德內爾雖然能在歐洲的青少年比賽中稱雄,但想要進入高手如雲、世界冠軍扎堆的瑞典國家隊確實還有些勉強;不像張本智和,一出道就被日本人當做“香餑餑”,各種大賽機會都給他,13歲就上世乒賽的戰場。


就這方面而言,瓦爾德內爾只能拱手錶示:服了!

直到1982年,瓦爾德內爾才終於獲得了一次寶貴的機會——當時瑞典隊正準備和老牌勁旅匈牙利隊交手,但瑞典國家隊當中有兩個人生病、一個人出去度假,教練組一看就傻眼了:這連個團體陣容都湊不出呀!

咋辦?讓16歲的娃娃兵上場吧!

就這樣,瓦爾德內爾稀裏糊塗地獲得了替補上場、與世界冠軍組隊的機會,結果他一上來就爆出超大冷門,擊敗了世界冠軍名將蓋爾蓋伊,由此而獲得了正式入選國家隊、拿到了同年歐錦賽的資格!

到4月歐錦賽的時候,瓦爾德內爾繼續了自己的黑馬之路,團體比賽又2-0橫掃了另一位世界冠軍、當時歐洲排名第一的舒爾貝克(也是國乒的老對手了,前南斯拉夫、克羅地亞名將,已於2018年去世),再次引發了轟動。

但直到這時,瑞典的教練員們仍然不是特別信任小瓦,認為他只不過是又爆冷了而已。


然而在隨後的單打比賽中,瓦爾德內爾的表現徹底征服了所有人!

一路過關斬將殺入前八名後,瓦爾德內爾先是3-1擊敗了另一位瑞典天才前輩S·本格森(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18歲奪得世乒賽男單冠軍之人),然後半決賽又3-1打敗了自己的偶像、才奪得世界盃男單冠軍不久的克蘭帕爾

決賽之戰,瓦爾德內爾與自己在國家隊的良師、益友,後來也成為了世界冠軍的阿佩依倫(Mikael Appelgren)展開對決,結果他上來就2-0領先將師兄逼入絕境(五局三勝制),如果這次能拿下,他就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歐洲乒乓單打冠軍!

只可惜,小瓦終究還是羽翼未豐,最終錯失大好局面,被阿佩依倫連扳3局打敗,無緣最後的金牌。

最後領獎的時刻,瓦爾德內爾的臉上寫滿了不甘與落寞。


但16歲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放眼乒壇,誰還敢小瞧他?

憑藉歐錦賽的出色表現,瓦爾德內爾已基本確定了自己在瑞典國家隊的地位——1983年世乒賽,他即將與隊友們一起向世界最強的中國乒乓球隊發起衝擊,隨後憑藉一場輸球轟動了乒壇,讓東方的球迷們開始真正知道自己的存在!

這些,我們後面再詳細講述。

下面説些題外話。

1982年歐錦賽的時候,瓦爾德內爾戰勝了許多的世界級名將,但自然也有不少實力一般的“炮灰”,其中就包括男單64強賽那位名不見經傳的對手。

當年此人代表着一個現在已經不存在、分裂成15塊的國家出戰,打得不怎麼樣,面對上升勢頭迅猛的瓦爾德內爾,他1-3敗下陣來,無緣獲得32強的席位。

而在後來的職業生涯裏,此人也沒什麼突出的成績,原本是要徹底消失在乒乓歷史的長河之中。

但有趣的是,這位水平一般的運動員卻將在5年後獲得一個非常爭氣的兒子,而這個兒子又將在29年後奪得世界冠軍!

剛提到的這位運動員的姓名是MikhailOvcharov:這個姓氏是不是有些眼熟?

沒錯,他的兒子就是目前仍然活躍於世界乒壇、中國隊的重要對手——迪米特里·奧恰洛夫(Dimitrij Ovcharov)

而有意思的是,小奧恰洛夫出道後相當長時間所使用的一款球拍,正是以爸爸的老對手瓦爾德內爾命名的(器材黨應該知道吧)!

歷史,永遠都那樣的充滿驚喜;

未來,總是那樣的不可預測。

那麼1983年等待瓦爾德內爾的未來會是什麼?他又將創造怎樣的歷史呢?


原標題《大滿貫瓦爾德內爾(3):天才也難進國家隊》——連載未完待續,歡迎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