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讓運動員“更真實”

實習生 馬浩然

2020東京奧運會期間,年輕一代的體育明星在賽場上奮力拼搏,也在場下通過社交媒體發出自己的聲音。澳大利亞“對話”新聞網稱,與往屆選手相比,今年的奧運選手更加關注“鏡頭外的世界”,積極參與社交媒體上的各種討論,期待與觀眾開展一場“綜合賽場表現、心理健康與媒體影響的對話”。

運動員更願意通過社交媒體發聲

“點燃奧運主火炬是我最大的成就。”法網退賽風波後,日本網球運動員大阪直美興奮地説。

澳大利亞新聞網站“對話”稱,雖然大阪直美很早就宣佈退出奧運會網球比賽,但在點燃開幕式主火炬的那一刻,“她還是贏了”。賽前,這位女子網球運動員通過個人社交媒體呼籲人們重視運動員的心理健康問題,她的公開表態對很多人有積極意義。

2021年的法網賽事中,大阪直美通過社交媒體宣佈,自己不會在比賽期間參加媒體見面會和新聞發佈會,並因此遭到法網、温網、美網及澳網的“聯合警告”。隨後,大阪直美退出了法網賽事,並因此面臨賽事組委會1.5萬美元的罰款。

大阪直美的決定讓許多人反思運動員與媒體間的關係。退賽後,這位有海地和日本血統的運動員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罹患抑鬱症、長期遭受病痛折磨的消息。她告訴美國《時代週刊》,對運動員來説,與媒體見面、參加新聞發佈會需要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她希望自己的行動能為有同樣困擾的人“帶來改變”。

英國媒體“women's health”稱,決定退賽後,很多媒體批評這位網球“天后”違反合約,但在社交媒體上,大阪直美贏得了不少人的支持,其中包括知名網球運動員塞雷納·威廉姆斯、籃球名宿史蒂芬·庫裏等體育名人。她的主要贊助商也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對她的支持,稱運動員應該優先保護個人健康。

大阪直美並不是唯一一個選擇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發佈退賽信息、分享“個人困擾”的運動員。本屆奧運會的奪金熱門人選、美國女子體操運動員西蒙·拜爾斯在跳馬和自由體操兩項比賽中失利後,宣佈退出本屆奧運會。與大阪直美一樣,拜爾斯選擇通過個人社交媒體公佈這一決定。值得注意的是,她在聲明中呼籲人們關注美國體壇的“系統性問題”。

“在我成為運動員之前,我是一名黑人女性。”這位32次獲得世界大賽獎牌的運動員在推特上寫道。拜爾斯表示,她希望通過自己的聲音喚起人們對美國體育界廣泛存在的種族歧視、教練性侵等問題的重視。

美國《今日基督教》雜誌網站稱,無論在競技體育賽場還是更廣泛的文化領域中,拜爾斯的選擇都是“罕見的”,需要極大的勇氣。社會學家德麗亞·道格拉斯告訴該網站,一直以來,“黑人運動員,尤其是女性,總是被要求表現出仁慈、感恩與服從,這意味着,他們要以犧牲身體健康為代價”。

拜爾斯選擇退賽後,“心理健康”成了東京奧運會上的熱門話題。在她之後,越來越多的運動員通過社交媒體發聲,呼籲人們關注運動員個人健康或其他社會議題,在東京奧運會女子鉛球比賽中取得銀牌的美國運動員瑞雯·桑德斯就是其中之一。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在與其他獲獎者合影時,桑德斯將雙手在頭頂擺成“X”型。她説,這個動作是為了表達對“黑人羣體、性少數羣體和正在與心理問題鬥爭的人羣”的支持。

桑德斯也是一位抑鬱症患者。在2016年備戰里約奧運會時,她飽受心理疾病的折磨。比賽結束後,桑德斯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獲得銀牌意味着她要“繼續奮鬥”:“我代表了很多人,他們一直在為我祈禱。我很高興為他們帶回這個(銀牌),它不僅屬於我。”

社交媒體展示“更立體的運動員”

今天,人們可以非常輕鬆地從新聞網站上獲取有關運動員備戰和比賽的各種新聞,但“對話”指出,這些消息大多是“經過媒體加工的”,僅限於捕捉即時性的瞬間。與之相比,運動員通過社交媒體分享的見解往往“更加真實”,更能展現“真我”。

“(個人社交媒體上的)信息繞過了傳統的媒體渠道,向人們展現出更真實的運動員。”“對話”寫道。“過去,運動員想傳出自己的聲音,往往只能等到職業生涯結束後撰寫自傳。他們大多會在書中分享以前面對傷病、遭到懷疑和誤解時經歷的彷徨與掙扎。比如,網球運動員皮特·桑普拉斯在自傳《冠軍之心》中首次透露了自己患有地中海貧血;網球運動員安德烈·阿加西在自傳《公開賽》中承認曾經吸毒”。

“對話”認為,有了社交媒體這個發佈平台,運動員可以對外界展露“更立體的自己”,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等着“在職業生涯結束後發聲”。他們可以隨時向幾百萬粉絲分享所思所感,日常生活的點滴將融匯成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數字體育自傳”。

受到與媒體和贊助商簽訂的合同制約,很長時間以來,許多運動員不得不在遭受巨大壓力時堅持參加比賽,有些人甚至因此斷送了職業生涯。據“對話”報道,1988年,15歲的美國體操運動員朱麗莎·戈麥斯在跳馬比賽中發生意外並癱瘓。比賽前,戈麥斯感到身體“不對勁”,但緣於多方壓力,她不得不堅持完成比賽。事故發生3年後,她因併發症不幸離世。

值得慶幸的是,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了這一點,並選擇為運動員“減壓”。例如,美國體操隊在拜爾斯宣佈退賽之後發表聲明,讚揚她將自身健康放在首位的勇氣;英國隊為運動員和工作人員設立了專門的心理健康支持熱線。

“對話”指出,大多數運動員面臨心理壓力過大的問題,其中不僅有個人關注度高漲的因素,也可能源於贊助商、媒體和管理機構的更高期望。在這樣的背景下,社交媒體成為他們表達內心的最佳渠道。

美國《福布斯》雜誌指出,社交媒體的出現影響了運動員的“發聲方式”,也改變了每個人的溝通方式。高透明度、有龐大的用户羣、主打“友好的互動體驗”的社交媒體,已成為今天年輕人生活的必需品。

《福布斯》援引一項最近的研究稱,智能手機已成為75%的年輕人蔘與網絡互動的首選,他們每天在移動設備上平均花費4個小時15分鐘。

與此同時,年輕人越來越多地成為“網絡社羣”的建設者,他們渴望與志同道合的人士建立聯繫,分享看法。這也回答了為什麼運動員們更願意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真實想法,而不是通過傳統媒體分享。

“我們必須感謝這些運動員,他們選擇了冒險、犧牲,他們不再忍受,並因此成為改變遊戲規則的人。”“對話”稱,運動員在社交媒體上的一些分享可能比金牌更加耀眼,因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取得了“勝利”。

“如今,人們欣喜地看到,公眾、媒體與運動員之間的交流更加平等。這也引發了人們對傳統體育媒體更深地思考——那些關於運動員的紀實報道應該更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併為人們塑造更真實的運動員形象。”“對話”寫道。

通過講述自己的故事,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們打破了人們對頂級體育明星的想象:在超凡的運動能力、強大的奉獻精神之外,運動員們肩負着巨大的社會責任。這也是為什麼在今年的奧運會中,人們不再像往常那樣執着於運動員取得了怎樣的比賽成績。“人們發現了比勝利更重要的東西——隱藏在成績背後的那些奮鬥,以及運動員更加真實的內心世界。”“對話”寫道。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58 字。

轉載請註明: 社交媒體讓運動員“更真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