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果CBA順利複賽,李春江依然面臨兩難的選擇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體育

  隨着6月份的臨近,CBA複賽的相關事項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一方面,各支球隊都在對自己的球員進行核酸檢測,並在賽事正式開始前達成3次檢測的目標;另一方面,作為重啓後賽會制的主辦方之一,青島方面已經通過審核。

  在這種背景下,外界也普遍認為CBA聯賽在6月中下旬複賽的希望較大。即便如此,CBA在重啓過程中依然難以規避一些問題,其中最為明顯的依然是複賽之後的外援政策。

  在目前的政策下,外援很難入境,而現實情況卻是,各支球隊擁有的外援數目完全不對等——上海隊目前有3名外援尚在球隊,廣東隊目前還有1名外援,有些球隊則沒有1名外援歸隊.。

  在如今的CBA,外援往往決定着一支球隊的上限——當球隊缺少1名或者多名外援時,球隊的實力很有可能大打折扣。當然,也有一些球隊的外援對比賽的影響力並不突出,比如:李春江麾下的浙江廣廈。bpm模型就認為,本賽季的廣廈有幾名國內球員對比賽的影響力完全不遜於他們的外援:

  所以,廣廈國內球員的核心競爭力在哪兒呢?在防守。

  按照籃球比賽本身的邏輯,經常出現在籃下護筐且能夠兼顧好保護防守籃板球的大個子球員才是對防守影響更大的球員。因此,一般防守好的球隊配置往往是:1-3號位的球員防守至少在平均線左右,4-5號位的球員則可以提供頂級的護筐表現。放眼CBA,新疆和廣東都屬於這個範疇。

  然而,李春江麾下的廣廈,卻和這些球隊有着明顯的區別。

  他們4-5號位上的主要球員最多隻是同位置平均線之上(但是非頂級)的防守人:蘇若禹擅長的是頂防低位和防擋拆時造失誤(和李春江制定的防守策略有關),但護筐只能算是同位置平均線附件;胡金秋勝在防守擋拆的機動性更強,但造失誤和更重要的護筐都只能算是高於同位置的平均線。

  廣廈在防守端最為特殊的地方在於:球隊在1-3號位上擁有着同位置防守頂級的球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無疑是孫銘徽和劉錚。

  按照一般的看球習慣,孫銘徽和劉錚在防守端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他們的單防能力上。

  當其中一人不在場時,在場的另外一人就會去防守對方的外線箭頭人物;而一旦兩名球員同時在場,劉錚會優先選擇體型更大的外線箭頭,孫銘徽則優先去防守對方後衞體型的外線箭頭;而在單防箭頭時,兩名球隊都有很強的騷擾意識,隨時會做出下手切球的習慣。

  但事實上,籃球並不是一項不斷重複着面筐單打的運動。在比賽的大多數時間裏,並不存在所謂完全一對一的防守(甚至可以用“完全不存在”來形容),簡單擋拆配合的運行和更為複雜戰術的運用,都預示着協防對於防守的重要性更高。

  劉錚和孫銘徽畢竟不是中鋒體型,他們很難像中鋒那樣用護筐這種形式來起到協防的作用(體型更小的孫銘徽尤為明顯)。但是,他們也有着更強的橫移能力、更低的重心和較快的下手速度,並通過下手切球造失誤的方式來支援協防。在這方面,劉錚和孫銘徽都堪稱同位置頂級:

  他們的另一名外線主要輪換趙巖昊,雖到不到以上二人的造失誤水準,但卻非常善於提前站到自己對位人和對方持球人的一箇中間位置,伺機尋求造失誤的機會:

  在主要輪換球員的防守還不錯的前提下,廣廈正是靠着這些敢於冒險的外線防守球員才將防守提高到CBA最高的檔次裏。

  然而,廣廈的輪換裏也不乏李京龍這樣單防技巧糟糕且本賽季協防表現有所下滑的球員。而且,為了加強球隊的進攻,李春江在做輪換的時候必須適當給李京龍加時間。

  如果説防守是廣廈隊所長,那麼進攻就是這個賽季的廣廈所無法解決的問題。

  相比於其他CBA球隊,廣廈確實有着運控技術更好且能夠發起大量擋拆的後衞孫銘徽,也有能夠做一些持球投中距離的側翼劉錚,還有胡金秋這種中距離接球投大師。

  然而,由於持球投能力平庸,孫銘徽多走攻筐路線還是會存在擋拆產量上限不高的問題(廣廈的外小外援也有這種問題);胡金秋的接球投中距離又過於侷限於近中距離,所以又很難起到太大的牽制力;更何況,球隊的中鋒蘇若禹在射術方面又明顯遜於胡金秋,他在無球端的牽制力又會明顯弱於胡金秋。

  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廣廈三分球出手比重排名第19(倒數第2),三分球命中率處在第12:,與之相掛鈎的有效命中率則排在了CBA第15(倒數第6):

  所以,在目前的國內球員配置下(不考慮外援因素),廣廈想在合理範圍內追求更好的進攻空間,應該怎麼做呢?

  方法之一是,李春江繼續督促胡金秋開發出接球投三分技能。

  以胡金秋目前出色的接球投中距離表現而言,他具備開發出更好接球投三分能力的潛力。事實上,胡金秋本賽季已經在嘗試一些接球投三分了,但目前為止每36分鐘只出手0.8次的頻率根本不足以帶來強大的牽制力。

  方法之二是,給李京龍增加出場時間。

  從履歷看,李京龍是明顯優於趙巖昊的射手,他還能夠適應一些戰術的需要自信開發一些三分球機會。壞消息則是,本賽的李京龍似乎是受到了一些傷病的影響,在小樣本中的投射表現明顯低於自己的水準。即便如此,李京龍也是廣廈在加強外線投射能力時的最佳選擇,儘管這會讓球隊犧牲一部分防守。

  在追分的必要的時候,李春江會顯得更為激進:他會讓胡金秋直接出任場上的5號位,並把一些側翼體型的球員放在4號位上,以便於進一步拉開球場的空間,從而達到加強進攻的目的。

  然而,由於缺少一個內線體型的球員,廣廈在護筐方面的劣勢就會被進一步放大(外線球員在這方面的貢獻還是不夠);球隊整體體型的下降,又會讓球隊在頂防低位、保護防守籃板球等方面存在天然的劣勢(蘇若禹平時就是廣廈頂防低位的最佳選項);又因為李京龍在場,廣廈這種陣容的外線單防和協防水準又會比平時差。

  因此,這種選擇所帶來的效果很有可能是:球隊的進攻水準會有所上升,但防守水準也有明顯的下降。

  總體而言,李春江在廣廈隊陷入了一種兩難的境地。如果要把平時所推崇的防守做到極致,他就必須重用孫銘徽、劉錚、趙巖昊、胡金秋和蘇若禹等人,但代價是犧牲球隊的進攻;而一旦要加強進攻,他就必須在防守端有所捨棄——捨棄一部分的外線單防協防,甚至被迫縮小球隊在場上的體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