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遇見你丨用聲光電助力冬奧 他是賽場“氣氛擔當”

由 湯生 發佈於 體育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户端】;

精彩的北京冬奧會落下了帷幕,而北京冬殘奧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着。在北京的賽場上,有這樣一個團隊,他們被稱作“氣氛組”。作為冬奧場館冰絲帶“氣氛組”的一員,李和林用手機記錄下了他在冬奧會工作的故事。

冬奧“氣氛組” 聲光電助力精彩比賽

李和林:我叫李和林,我是這次2022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冰絲帶場館的體育展示中方製作人。如果我現在走到一個比賽場上去,邊上聽到的音樂、聽到的播音,現場看到的大屏幕、看到的燈光、看到的投影……帶動氣氛嘛,跟觀眾一起享受比賽,那都是我們氣氛組的工作。

李和林:我1月23日到北京,當天晚上就進了閉環。在這個準備階段,我們主要做兩件事情,一個是彩排,還有一個就是,對於比賽中表演的這些項目,就是展示的項目做一個準備。

李和林:光頒獎彩排我數了一下大概就做了60多次,因為我們這個場館一共有14場的頒獎,可能是所有場館裏面最多的,那頒獎儀式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出錯誤。冬奧組委給了我們一個很龐大的音樂庫,這個音樂庫裏面有1萬多首歌,我們就要跟DJ老師一起,我們要把音樂庫過一下。

李和林:重點的比賽,尤其是中國運動員的這種比賽,我們能夠用什麼樣的歌?印象最深的其實可能就是高亭宇的奪冠。在比賽之前,有一個插曲,就是冰面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出現了一些狀況。製冰車當時可能是在修復冰面的過程中花了一些時間,所以導致男子500米的比賽被推遲了好幾次。在這段時間裏面,我們當時其實是做了很多的嘗試,把這個時間給填上,因為這並不在我們的計劃當中。我在耳機裏面跟DJ説,我説高亭宇喜歡周杰倫,我們準備點什麼。後來DJ就在這個過程當中,他放了一首周杰倫的《給我一首歌的時間》,我雖然不知道高亭宇在不在冰面上,但是這首歌我是放給他聽的。然後在高亭宇奪冠的時候,在採訪的時候,他專門提到了這首歌,他説,我一聽到這首歌就感覺冷靜下來了。

李和林:後來看到這篇報道的時候我還挺高興的,我還給DJ看,我説你看咱們選的歌多好,咱們也算是作出了一些微小的貢獻。

從小就是“奧運迷” 結緣北京2008

作為此次冰絲帶場館體育展示中方製作人的李和林,其實和奧運有着千絲萬縷的緣分。這個南京小夥出生於1988年漢城奧運會開幕後的第二天,從小就是一個奧運迷。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此後的2014南京青奧會、2020東京奧運會,以及今年的北京冬奧會,他都以體育展示工作人員的身份參與到了奧運會當中。而李和林第一次被人們所熟知,是在去年東京奧運會的女排賽場上。根據場上形勢變化,適時讓《最炫民族風》《陽光總在風雨後》等音樂響起,讓這位賽場“氣氛擔當”走紅網絡。

李和林:那次其實完全是我這麼多年對於女排的愛吧。我想把我發自內心的這個話在現場送給她們,這是我作為體育展示工作人員的一個職責。

李和林:我本職工作是做金融的,我在日本做金融已經幹了8年時間了。其實做大家所知道的東京奧運會的主持人的工作是源於我大學時候。2008年北京奧運會,北京奧組委到我們學校來選拔的時候,當時我們就錄了一段音,後來隔了很長時間告訴我入選了。那個時候我是做沙灘排球的現場主持人。

李和林:那個時候真是覺得,奧運會對於一個運動員的意義,對於國家的意義真是太大了。我們有幸站在這個賽場上,我覺得真的是非常光榮的一件事情。從那以後,這十幾年的時間裏面,基本上每年我都會參與幾次這種比賽,然後在比賽裏面或者是做導演,或者是做現場主持,或者是做主持加DJ,就是這樣子的工作,我參與在裏面。

李和林:這個其實是我之前比賽的工作筆記,這是我廣州亞運會的工作筆記,這是當年深圳大運會的工作筆記,這是南京青奧會時的筆記,這個是有一次在日本做的比賽,當時跟我搭檔的DJ,她覺得我播音做得特別好,然後給我寫了明信片,還鼓勵我在後面繼續加油。

李和林:冬奧會這次是一個冬奧組委的朋友介紹了我,但是畢竟沒有排球,任何項目對於我來説都是新的項目,我還挺擔心的。畢竟對於大道速滑這個項目不是很瞭解,所以我補課補了不少。

李和林:對於我來説,其實很多相通的東西。因為畢竟冬奧會對於冬季選手來説,是四年一次最重要的比賽,和之前的夏季奧運會意義也是一樣的。我們同樣要把氣氛營造好,去服務這些現場觀眾。

十四年奧運經歷 感慨祖國變化

如果説體育運動員是賽場的主角,那麼體育展示團隊就是這場奧運的最佳配角,他們在幕後默默為北京冬奧會作出自己的貢獻。經歷過四次奧運會的李和林,對北京冬奧會有着不捨,也十分珍惜這段和夥伴們共同工作的人生經歷。從2008北京奧運會開始,再回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李和林從他個人的角度,感受着奧林匹克的魅力,也見證着中國的變化和發展。

李和林:去日本已經十二三年了,也就意味着我十二三年都沒有回家過年。這次好不容易人在國內,但卻不能陪家人。可能那一刻心裏面感受會比較複雜。不過還算好,因為我們團隊成員一起,還把房間裝飾了一下。

李和林:回想起今年過年我是在閉環的這個房間裏面過的,是跟我冬奧會的同事一起過的,我們覺得還是很難忘的,大家心都是朝一起去的,就是為了這個冬奧會能夠做好。所以這次真的很感激這個團隊,冬奧會結束以後,很多成員到最後都哭了。我們當時説的一句話就是,也許這輩子我們很多團隊同事都不會再相見了,但是我們有緣分在這裏一起度過了一個月的時光。

李和林:2008年第一次的時候,在奧運會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試圖回憶那段時光,找回那段回憶。這次去北京其實有一種找回青春的感覺。

李和林:2008年來看奧運開幕式的時候,還沒有智能手機,很想跟家人分享自己開心的時刻,但是那個時候是不可能的。這次不一樣了,這就是變化。

李和林:有的時候在想,如果沒有去北京上大學,如果沒有參加北京奧運會,沒有那段經歷的話,現在我會在哪裏,很大概率我不可能跟北京冬奧會有任何關係了。

李和林:其實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從體育展示的角度來説,我們並不知道什麼是體育展示。所以那次奧運會我們基本上是被外籍團隊所帶着走,他們説什麼就是什麼,他們放他們的外國音樂,他們用他們大量的外文播音,來填充整個北京奧運會的比賽。但是這次回到北京做冬奧會的時候,我覺得更自信了。

李和林: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裏面,不光是我,許許多多的人都從事着體育展示的工作,或者有了體育展示的經驗,大家把自己在十幾年裏面的積累用在了這次北京冬奧會上。我們讓賽場裏面響起了很多中文歌曲,我們能夠在現場呈現用48台投影儀做投影秀,在賽場上呈現了一幅中國的畫卷。我們可以看到高鐵的元素,看到故宮的元素,我們要把文化呈現在世界的舞台上。我覺得這其實就是我們的民族自信提高了,我們的氣氛由我們自己來創造。

奧運中的文化自信 賽場上的中國“氣氛”

像奧運會這樣的賽事,是去現場看還是在家看直播效果更好?雖然直播的視角更多,但很多東西是隻有現場才能充分感受。

比如賽場上的“氣氛組”這麼細膩和專業的表現,一定是要和運動員們、和觀眾們同處在一個時空下,保持心跳的同頻共振,敏感地去感受和捕捉歡呼與淚水背後的情感起伏,才能做好真正的“氣氛擔當”。

“氣氛組”是自謙的説法,正式的名字叫體育展示。就像李和林説的,體育展示這個工種在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伴隨的是這十幾年來國力上的不斷提升和文化上的逐漸自信。

有了體育展示,中國的運動員可以聽着中文歌曲調整狀態,場內外的中國觀眾也能隨着熟悉的旋律一同心潮澎湃,這是體育賽場上的文化共鳴,真正的“文體兩開花”,我的氣氛我做主。無論是接下來的北京冬殘奧會賽事,還是之後的各項國際比賽,期待在賽場上感受到更多的中國“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