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基層特教體育老師親歷的殘健共融“破冰”時刻
新華社記者任延昕、郎兵兵
近十米長的賽道上,紅黃兩色的冰壺交替前進、相互碰撞……偌大的體育館裏聽不到冰壺賽場上常有的吶喊聲,安靜得讓旁觀者都屏住了呼吸。
這是甘肅省蘭州市特殊教育學校裏的一堂體育課,33歲的體育老師祁芃睿正帶領12名患有聽力障礙的學生進行一場旱地冰壺比賽。
由於不受殘疾類別、地域及環境限制,旱地冰壺正作為冰壺運動的普及版,成為殘疾兒童“觸冰”的重要窗口。
這裏的賽場雖然安靜,但戰況激烈。同學們用上下翻飛的手勢“討論”着戰術佈局,每一次成功擊打後,大家都笑着擊掌慶祝。
蘭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創建於1958年,是甘肅省建校最早、規模最大的特殊教育學校。目前有330名殘疾兒童在這裏就讀。
在形形色色的課程中,體育課最受同學們的喜愛。學校為不同年齡、身體條件的孩子開設多樣的體育課程,包括聾人籃球、盲人足球、聾人體操、盲人門球、聾人旱地冰壺等。
“這些孩子對於體育的熱愛是純粹的,這份熱愛甚至比一般健全人更強烈。”祁芃睿説,體育運動成為孩子們感知世界的另一種方式。
從教13年,祁芃睿見證了每一個殘疾兒童與體育初次“觸電”的瞬間,也經歷了無數次通過體育運動幫助殘健共融的“破冰”時刻。
祁芃睿20歲時來到蘭州市特殊教育學校任職,此前從未真正接觸過殘疾人羣體。
初到學校,他自學手語,邀請聽障學生一起打籃球、踢足球。從交流球技,到交流生活中的煩惱與快樂,體育幫他實現“破冰”。
此後每週,祁芃睿要給不同年齡、身體條件的學生上14節體育課。對於這些孩子來説,踢足球、打籃球,甚至是簡單的跑跳都非易事。很多同齡孩子耳熟能詳的體育常識,他們需要反覆講解和示範。
雖然時常有挫敗感,但面對孩子們的渴望,祁芃睿都會重新燃起希望,拿出百倍的耐心。他一手舉着平板電腦,另一隻手打着手語,不斷重複、鼓勵,直到他們樹立起信心,理解並願意嘗試。
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學校並不要求孩子們學會多少運動技巧,掌握複雜的技戰術,“只要能感受到運動的快樂,強身健體,就很好了”。
平日裏,會有社會愛心人士和運動員走進學校,開展融合體育教學。在祁芃睿看來這更有意義,“這些孩子未來總歸是要融入社會的,能有多一點的人願意瞭解他們,他們的未來就能少一點障礙”。
現在,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激戰正酣。賽場上,那些頑強不屈的身影詮釋了殘疾人運動員對於體育的熱愛,中國運動員爭金奪銀的背後是多年來我國不斷推進殘疾人體育事業所付出的努力。
賽場下,殘疾人體育服務已被納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城市的公共體育設施為殘疾人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無障礙環境的提升使得更多的殘疾人開始走出家門,體驗到體育復健的益處。
和無數投身於殘疾人體育事業的人一樣,祁芃睿希望,在這些孩子走出校園之後,體育能從課程表上的必選項成為觸手可及的日常,用它的能量賦予他們色彩斑斕的生命。
(任延昕 郎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