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名家張全亮:傳武防身自衞技術無可非議

本文節選自《中華武術》雜誌,原標題為《如何還原真實武林》,本文作者為武術名家張全亮先生。張全亮先生,1941年出生,北京人,自幼習武,先後練過八極拳、通背拳、八卦掌、太極拳等,入選《中國當代武林名人志》。

武術名家張全亮:傳武防身自衞技術無可非議

我們都是傳統武術、傳統文化的愛好者,我們的責任是把老祖宗的東西傳播出去,不但讓國人受益,而且要造福人類。我要通過實現上述目標而為傳統武術的百花園增色添彩,無私奉獻給祖國和人類。這就是我的理想。

練習傳統武術貴在精純

我曾經給我的弟子寫過一個座右銘:

拳術之道貴在精純,

成功之道貴在堅持,

為人之道貴在誠信,

育人之道貴在開竅。

今天我重點要説説第一句“拳術之道貴在精純”的問題。這個問題我覺得在當今形勢下,有很重要的意義。

武術名家張全亮:傳武防身自衞技術無可非議

武術名家張全亮先生

傳統武術的繼承、發展、弘揚,“博”當然是很重要的,但是還必須注意要在“博”的基礎上專,在“專”的指導下博。只博不專,傳統武術就很難生存了。練習傳統武術必須在精純上下功夫。

現在學練傳統武術的人多追求“博”,不追求“精”。你看,早晨公園裏,練拳的人很多,都是音樂一響,一遍一遍地練,練了陳式練楊式,練了吳式練孫式, 練刀、練劍、練扇子等等,太極拳各式都練一遍,出一身汗差不多就到時間了。

很少看到有人反覆純練、精練某一散手,進行反覆的單招單式的練習(形意拳、八卦掌還好),更少看到兩人的實戰對搏。很多拜師學藝的弟子也多是以博學為主,一般課徒傳藝的師父也多是一套一套的以教拳術套路、器械套路為主。

武術名家張全亮:傳武防身自衞技術無可非議

老前輩們常説:“少則得多則惑。”你要少學,多練,你就能夠得到它的精髓。如果你學很多,你會產生疑惑,是練陳式太極拳好,還是練楊式太極拳好?是形意拳好,還是八卦掌好?其實哪個拳種都好。

三拳如三書,形意拳、少林拳好比楷書,一招一式,一筆一畫,如鐵畫銀鈎,眉清目秀;太極拳好比行書,緩慢均柔,繾綣多姿,連綿不斷,如行雲流水;八卦掌好比草書,捭闔縱橫,如風捲殘雲,巧暢連環。真、草、隸、篆,顏、柳、歐、趙,哪個體都好,就看你寫得怎麼樣。

所以,我們要想把一門技藝練好了,必須要精。俗話説:“千招會不如一招熟。”傳統武術人的技擊功能普遍出現了退化現象,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 不能因此就得出太極拳乃至所有的傳統武術“根本就不能打,説能打都是騙人的”錯誤結論。

武術名家張全亮:傳武防身自衞技術無可非議

傳武防身自衞技術無可非議

傳統武術和練傳統武術的人要區別開來。傳統武術是民族的、優秀的防身自衞技術,這是無可非議的。只要我們回顧一下冷兵器時期乃至近代戰爭中,我們的祖先,我們的先輩為了民族的生存、發展,同國內外強敵所進行的一次次可歌可泣的生死搏殺的歷史,我們就會感到無比的崇敬與自豪。

恐怕沒有人否認中國傳統武術的搏殺技能,包括中國近代像李小龍、霍元甲等一些搏擊高手,包括孫祿堂先生擊敗來中國挑釁的日本武士板垣一雄,他們所學練的不都是中國傳統武術的功夫和技法嗎?他們不都是中國傳統武術的傳人嗎?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華武術》雜誌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張全亮

責任編輯:十三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2 字。

轉載請註明: 武術名家張全亮:傳武防身自衞技術無可非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