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可怕又可敬,最動人的是“一拼到底”丨羽生結弦使命感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體育

在業餘賽場拼盡全力,羽生結弦將轉戰職業滑冰。  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世上有一種人,讓人可怕又可敬——既有天賦、又拼了命努力。羽生結弦就是這樣的人。他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提到過一個詞:“一生懸命”(意指拼死的決心),並將其貫穿運動生涯始終。

初識羽生結弦是2012年尼斯世錦賽。那個短節目失誤,自由滑逆襲的17歲少年,世錦賽首秀就拿到了銅牌。在那個還沒有“四周跳”滿場飛的年代,羽生結弦讓人驚豔的,除了看似輕鬆的“3A”(阿克塞爾跳三週跳,阿克塞爾跳是所有跳躍中難度最大的),還有男單賽場久違的“貝爾曼旋轉”(直立旋轉的一種,單足旋轉,浮足從背後彎起超過頭頂,全身呈水滴狀,極少有男選手能做到)。

除了令人豔羨的天賦,羽生結弦身上日漸清晰的使命感,才是真正讓越來越多不熟悉花樣滑冰的觀眾喜歡上他的原因。

尼斯世錦賽舉行的一年前,羽生結弦經歷了日本“311大地震”。深處仙台的他,彼時正在滑冰,他穿着冰鞋逃出了冰場。

震後有段時間和家人住在學校的體育館避難,他開始思考滑冰的意義。這段日子被他形容為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苦澀”。

在多年後回訪體育館的節目中,羽生結弦談到:“沒有經歷過地震的人生,在我心裏已經想不起來了。我深深覺得,正因為我們是保全了性命、活下來的,對於那些逝去的人們,還有如今揹負着痛苦的人們來説,我們必須要昂首挺胸地生活下去才行。”

帶着這份“苦澀”與思考,羽生結弦此後的滑冰,就已經不僅僅是因熱愛而滑。2012年尼斯世錦賽表演滑,羽生結弦選擇了《白鳥之湖》(White Legend),這首曲子是川井鬱子以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為理念創作的。羽生結弦曾表示,《白鳥之湖》對他而言是特別的存在,是“311大地震”後,他滑冰的原點之一,“每次我都希望能把這首曲子凜然而立的強大與優美表現出來。”他想在國際舞台上,用這段表演給災區的人們帶來温暖和力量。

2014年索契奧運會,他再次選擇了《白鳥之湖》作為表演滑曲目。在奪冠後的新聞發佈會上,他直言自己被那麼多人,包括仍處於災區的人們支持,才走到了現在,拿到了金牌,對支持他的人才稍有回饋。

也許正是因為身上揹負的使命,才讓羽生結弦無論經歷多大的困境,一次次“賭上自己的一生去拼搏”(注:羽生結弦自己對於“一生懸命”的解釋)。無論是2014年中國杯男單自由滑熱身6分鐘撞傷後,堅持滑完《劇院魅影》,還是當年年底帶着臍尿管殘留髮炎的身體,拼命拿下大獎賽總決賽冠軍;無論是2018年帶傷空降平昌冬奧會,吃着止痛藥上場,實現蟬聯,還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打了止痛針,在自由滑中展現“4A”。

今天,羽生結弦宣佈將告別他熱愛的花滑競技賽場,轉戰職業花樣滑冰領域。這次,他也許將有新的使命。

□何建為(評論員)
編輯 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