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開在村小
2月18日晚上結束訓練後,張盤小學足球隊員們圍坐在球場內拉伸。
張盤小學榮譽牆。
王虎佔在縫紉機前。
王一好(前排左一)在訓練中。
張盤小學女足隊員在練習頭球。
張盤小學女足隊員在訓練中。
一份特殊的新年禮物在早春時節送達。
2月裏的這一天,河南的一羣小學女生收到了中國女足的祝福。
剛剛與隊友奪得亞洲盃冠軍的王珊珊、婁嘉慧對着攝像頭,認真地説:“你們雖然身處農村小學,但心中懷揣着足球夢想,5年磨礪,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説起來也算不上什麼奇蹟,但足以讓這支球隊在當地擁有名氣——洛陽市孟津區平樂鎮張盤小學,不過200來個學生,2017年才成立足球隊,至今已拿了14個女足冠軍。
“縣長杯、市長盃、一帶一路國際邀請賽……”回憶某一場“關鍵”比賽的“關鍵”時刻,校長、教練和時任前鋒球員一人一個説法。
一方面,他們獲得的冠軍太多,“真記不清了”。另一方面,比賽錄像和資料存檔是“奢侈品”,球隊沒人、沒工夫也沒設備做這些。在2019年以前,他們甚至連個像樣的練習場地都沒有。
從一開始,這支村小女足就是野生的植物,貿然破土,卻格外茁壯。
“張盤村的女生體育好”
“隊長王珊珊直傳,肖裕儀斜插進入禁區後打遠角成功!93分鐘!3∶2中國隊反超!”看着電視直播畫面,12歲的小姑娘王一好激動得又叫又跳。
2022年2月6日,在印度新孟買帕提爾體育場,人稱“鏗鏘玫瑰”的中國女足決賽中逆轉韓國隊,時隔16年重奪女足亞洲盃冠軍。
王珊珊是洛陽人,王一好也是洛陽人,幾天後,這位王珊珊的小老鄉,將對另一座獎盃發起爭奪。
在2月8日-13日舉行的2021洛陽市青少年校園足球“市長盃”總決賽中,代表張盤小學出場的王一好5場比賽打入了14粒進球,成為小學女子組“最佳射手”。
王一好4年前開始踢球,因為户外訓練,皮膚黑裏透紅。她剛剛長過1.5米,只要一看見鏡頭,就露出羞澀的笑容。
球場上的她是另一副模樣,在剛結束的決賽中,她用一個精彩的拉球接“馬賽迴旋”連過對方4名防守隊員,打入一球。
野玫瑰長出了花骨朵,已畢業的張盤小學足球隊員,已有1名女隊員獲授國家一級運動員,8名女隊員成為國家二級運動員。9歲開始在學校參加訓練的梁佳琪,已入選中國女足U14國家隊,正在集訓備戰第三屆亞洲青少年運動會。
玫瑰的種子是5年前種下的。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張盤小學就是一所普通的村小。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它都只有一棟3層的教學樓,還得和張盤初中共享操場。
兩所學校所在的張盤村距洛陽市區近20公里,村裏3000多人大多務農。隨着出生率降低、村民向城鎮遷移,學校的生源逐漸減少。張盤小學教導主任王營科記得,2006年時學校每年還有100多名新生,能編3個班,如今每個年級只有1個班、三四十人。
學校13名教師的平均年齡達到了42歲,到今年年底還將有兩人退休。為了完成6個年級的教學任務,老師“哪裏需要往哪裏搬”,有的教兩個年級,有的教兩個學科,有的包下一個班的語數外3門課程。作為教導主任,王營科主要教數學,也幫着帶體育課,有人對他講起著名的段子“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這位鄉村教師聽完一臉茫然。
2015年,張盤初中撤點並校,當了快40年初中體育教師的梁耀武成了張盤小學體育教師。他練田徑出身,今年60歲,精神矍鑠,講話中氣十足:“張盤村的女生體育好,可以算得上一種傳統。”
這種説法,多年來在當地口耳相傳,梁耀武對此亦有貢獻。上世紀80年代,他發現學校裏有不少女生能跑能跳,就組織她們練田徑,逐漸在市裏小有名氣。3名女隊員在河南省中學生運動會上取得好成績,得以進入省市體校學習。
他回憶:“那時候農轉非、進城工作好得很,要不一輩子都在農村。那批孩子通過練田徑安排工作,現在還在體育戰線上的都有五六個。”他最得意的弟子曾在1985年鄭州舉辦的全國第一屆青少年運動會上,獲得標槍女子乙組第三名,隨後考入北京體育大學,留在了北京。
2015年8月到張盤小學工作後,梁耀武上體育課時發現幾個“好苗子”,“速度、耐力、彈跳、爆發力,這些先天素質都不錯”。他把三、四年級的7個女生組織起來,先練跑步,這些孩子進步很快。
2007年出生的扈佳凝就是其中之一,當時她上小學三年級,從沒接觸過足球。儘管被梁耀武認為“有天賦”,但當時扈佳凝身體素質並不好。在學校,她因為低血糖暈倒過好幾次。
“孩子小時候吃飯不好,身體虛。”扈佳凝的母親楊青青説,她想讓孩子鍛鍊鍛鍊身體,同意她練田徑。一學期下來,扈佳凝頭暈的次數少了。
另一個女生李笑語,後來參加孟津縣(孟津縣、吉利區2021年合併為孟津區——記者注)中小學生運動會,連續兩年拿了全縣第一。
梁耀武琢磨,如今練田徑“出路不好”,就向校長宋海波提議,得“跟上時代步伐,響應國家號召,練足球”。
那時,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門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提出把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作為推進素質教育、引領學校體育改革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完善激勵機制,優化發展環境,大力普及足球運動。
宋海波説,“咱先試試”。
“校園足球才是土壤和未來”
2017年上半年,張盤小學的足球隊裏只有之前練過田徑的7名隊員。
梁耀武從沒練過足球,比賽都很少看,只能邊學邊教。他看專業書、上網搜索足球教學視頻,給隊員們講足球的知識和規則,練練基本的觸球。他怕教錯,主要還是練體能。
那時學校只有一塊“土操場”,中間鑲嵌着兩個平行的“半塊”水泥籃球場,場地之間不僅有3米寬的土地,高度上還有落差。學校總務長張燦波找來施工隊,投入2000元進行場地硬化。他不知道去哪兒買標準球門,就到市場上買來一張球網,按照網的尺寸買來幾根鋼管,焊接了一個球門。就這樣,一塊長38米、寬18米的簡易水泥足球場建成了。
校長宋海波則到處打聽,最後請來一位真正的足球教練。
這位教練叫李雷,85後,從小練足球,進過洛陽體校專業隊,後來作為特長生進入河南科技大學,代表該校參加全國大學生足球聯賽。
畢業後,李雷做過生意,但他放不下足球,每個週末都和朋友們組織業餘比賽。2016年,他和一羣愛好足球的年輕人成立了“洛陽遠航星青少年足球俱樂部”。
這家“俱樂部”,場地是在平樂鎮一座草莓種植園剷出來的,主業是培訓。
“雖然起步晚了,但張盤小學那批孩子身體條件特別好。”李雷和宋海波一拍即合,到張盤小學帶隊。
“職業的路是很殘酷的,如果為了練球不好好學習,將來沒踢出來,到社會上找不到好工作、生活壓力大,我會告訴下一代踢球啥都幹不成。”在“過來人”李雷看來,校園足球才是足球的土壤和未來,“讓每個孩子學會踢球、喜歡足球,哪怕他踢得不好,哪怕他幹別的行業,未來他都可能教下一代踢球,這樣中國足球才會後繼有人。”
他的加入讓訓練步入正軌。2017年5月,“張盤小學校園足球辦公室”成立,除了“外援”李雷,成員包括3個張盤村民和一個張盤女婿。他們分工明確,校長宋海波統籌全局,梁耀武負責球隊組織和體能訓練,李雷要制訂訓練計劃、負責比賽臨場指揮,總務長張燦波負責後勤保障,解決器材的購置、維修,外出食宿等問題。教導主任王營科則負責給小球員“補文化課”。
李雷從帶球、顛球開始教,逐漸進行傳球、配合的練習。這是一位格外嚴苛的教練,不管颳風下雨,放學後的2小時必須訓練。“足球運動員的技術在小學的時候基本已經定型了,初中以後就要練力量和技戰術,不可能再去練基本功了。”李雷介紹。
扈佳凝記得,有一次李雷要求她們做到連續顛球5次才能回家吃飯,她做不到,但“不讓回家就是不讓回家”。晚上6點放學,她直到9點半才完成訓練目標,球場已經黑透了,靠校外路邊昏黃的路燈照明。
到2017年暑假,球隊已經擁有12名隊員。宋海波希望能吸引更多孩子,面向全校招募,組織假期練球,一下來了40多個學生,有男有女,不同年級。“足球比田徑有意思”,梁耀武發現,很多家長在外打工,孩子願意假期來學球,“能有小夥伴一起玩”。
宋海波沒想到,9月一開學,自己被潑了一盆冷水。
放學後,李雷準時來到訓練場,發現參加暑假訓練的學生沒來,之前的12名隊員也不見了。
“為啥不練了?”宋海波挨個問家長,大多數人“害怕耽誤俺孩子學習”,也有人怕孩子摔傷,“特別是女孩子,會影響美觀”。
隊員們已經升入四年級,張盤村人歷來重視教育,在大部分家長心中,只有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才是孩子們的出路。“你讓她踢球,覺得是叫孩子們耍,農村人説也踢不出來啥道場。”梁耀武説。
2009年出生的梁夢研是初次接觸足球。那時她剛上完二年級,平時看足球隊踢球“怪好玩的”,也要來踢。練了一個暑假,母親擔心她學習成績退步,堅決不讓她練。
宋海波組織開了3次家長會,講政策,講好處:“國家對足球非常重視,大學都已經開始招足球特長生了,咱也可以通過練球讓孩子們走特長生這條路,照樣可以考上好大學。”“最起碼通過訓練增強體質,磨練意志,身體好,不得病了。”
沒有家長響應,宋海波又想辦法“逐個擊破”。扈佳凝的一位姑姑,當年就以體育特長生考入重點高中,後來上了好大學,工作後改善了家庭環境。宋海波用這個案例説服了扈佳凝的母親。
隊員梁嘉琪的母親也在猶豫:“那時候對足球也不懂,誰知道能練成啥樣。”宋海波也曾是梁母的小學老師,搬出這層關係勸她,“讓孩子練吧,絕對沒有錯。”又成功了一個。
有人帶頭,家長們挨個被説服。在停擺了十幾天後,足球隊恢復訓練。
為了解除家長的後顧之憂,老師們利用午休和週末給小隊員補文化課。外出參加比賽時,隊員們要帶着作業,踢完比賽,教導主任王營科會檢查她們的作業完成情況,給她們講錯題。
“孩子們越踢越聰明。”王營科發現,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兼顧練球和讀書,隊員們有了緊迫感,學習效率提高了。“起碼她知道努力了就有收穫!我中!我也不是那麼笨。”
儘管學習成績在班裏長期排前三名,想踢球的梁夢研也沒有得到母親的支持。她“不依”,放學以後圍着操場轉,看隊友訓練,就是不回家。雖然訓練很累,但她喜歡那種和小夥伴一起吃苦、一起享受進球和勝利的感覺。
母親拗不過她,答應讓她在四年級試一試,“如果學習退步,就不能踢了”。她每天用40分鐘把作業寫完,抓緊能利用的時間練球,成績還穩定地保持在班級前三名。
“從沒見過這麼好的球場”
“它不像田徑,投資少,一雙跑步鞋,一個褲頭,一件汗衫就妥了,足球不中。”梁耀武説,村小要發展足球,經費是繞不過的一個坎兒。
張盤小學的經費主要來自上級撥款,按照生均630元的標準,每年只有十二三萬元來保證整個學校的運轉。發展球隊的錢,是從學校的辦公經費和維修資金中摳出來的。
扈佳凝記得,剛開始練球時,她們連一人一個足球都無法保證,器材室空空如也,擺着幾個塑料錐桶。練了一段時間,有的足球破了皮兒,內膽都露出來了,也得繼續用。
在一次訓練比賽中,梁嘉琪在搶球時迎面撞上隊友,重重摔倒在水泥地面,胯部淤青,“一分鐘都沒起來”。梁耀武把她送回家,晚上不放心又上門去探望。家長心疼得不得了:“孩子説,問題不大,沒事,但我們不敢練了,下次摔骨折了咋辦?”
小學組的比賽是5人制,場地加上緩衝區要800多平方米,鋪最便宜的塑料草皮也要3.5萬元。
宋海波先是找到村裏,村支書擠出1萬元經費給了他。這位校長又召開教代會,最終形成決議,“校足辦”的幾個老師先把錢墊上,學校分兩個學期把2.5萬元付清。
2017年10月,張盤小學女足隊第一次代表平樂鎮參加校園足球“縣長杯”比賽。宋海波動員隊員家長到現場看比賽,“讓他們看看咱孩子在賽場上到底啥樣,經過這段訓練,孩子們有啥變化”。
大多數隊員那時剛上五年級,悶頭練了幾個月,對自己的真實水平不瞭解。第一次參加大賽,特別緊張。扈佳凝記得,李雷教她們一種方法,傳球前、要球時大聲喊出來,既能緩解緊張的情緒,聽到隊友的呼喊也能下意識地動作,不至於因為緊張失去思考能力。
到了賽場上,扈佳凝發現,對手派的基本都是畢業班的隊員,年齡大、身體壯,她們在力量上吃虧,被撞得人仰馬翻。“但是家長、教練、老師都在旁邊看着,我們特別想贏比賽,就非常拼。”
梁嘉琪在比賽中受傷,當時腳就腫了,下場噴了噴藥,繃帶一打,又上去拼了,她母親回憶:“俺只有問問她你能跑不?不能跑咱就下來。人家從來回答的都是能。”
張盤小學女足以全勝的戰績小組出線,半決賽面對孟津縣直小學。宋海波對這場比賽記憶猶新,賽前他曾擔心,“縣城的學校規模都比較大,都是一兩千人,選擇隊員面寬,優勢大一點”。
宋海波記得,當時球隊的守門員王譚雯,飛身撲點球時,被地上彈起的小石子劃傷嘴唇,鮮血直流。梁耀武上去做了止血處理並安慰她,“孩子特別堅強,就繼續回去守門了。”
這場比賽以張盤小學勝利告終。決賽中,她們也輕鬆取勝,拿到了第一個縣長杯的冠軍。這個冠軍出乎宋海波的預料,“提振了咱的士氣,家長在現場看比賽都特別激動,改變了以前的態度。”
扈佳凝開始意識到,原來自己挺厲害。母親也鼓勵她:“如果你喜歡,要繼續學足球的話,可以練下去,爸媽會支持你。”
由於當時區縣學校裏小學女子組的隊伍不多,市長盃區縣聯賽中沒有設置這一組別,張盤小學女足沒能參加當年的市長盃總決賽。
第二年,歷經了一年的練習與磨合,球隊碾壓式奪冠,蟬聯了縣長杯冠軍。宋海波下決心,一定要花大力氣發展校園足球。隊員們訓練做急停變向等動作時,簡易的塑料草坪保護不了腳踝,球速也與正式比賽中的不一樣,宋海波想,得修更好的足球場。
8人制足球場佔地2400平方米,加上緩衝區,需要的草皮價值近30萬元,加上地面硬化、安裝燈光,總預算要40萬元。宋海波到處“化緣”,加上球隊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2018年11月,孟津縣教體局和平樂鎮政府籌資40萬元,球場建成了。
當時已經入冬,“農村孩子從沒見過這麼美的場地,一躍撲倒在草坪上,打滾撒歡。”宋海波看着直掉眼淚。
這年年底的校園足球市長盃總決賽上,張盤小學女足以絕對的實力獲得總冠軍,打破了洛陽市組織校園足球聯賽以來,“冠軍不出市區”的歷史。
按宋海波回憶的版本,他們在決賽中遇到了最強對手澗西區東方三小女足,多進一個球,拿到了冠軍。而在李雷的回憶裏,東方三小女足是半決賽的對手。開場沒多久,對手先入一球,打起了傳控。李雷“指揮若定”,下半場張盤小學通過角球扳平,終場前7分鐘通過逼搶拼得了球權,在禁區外一米遠射破網,戰勝了奪冠路上最強大的對手。扈佳凝的記憶則最為驚心動魄。她記得,決賽中和東方三小進入點球大戰,自己第一個出場。面對對方守門員,她害怕射不進會影響隊友。她反覆回想教練説過的話,不要慌,打一個角度。
她擺腿將球踢向球門右下角,守門員判斷錯了方向,球進了。扈佳凝激動地跑回隊友身邊,對她們説:“別緊張,只要推個角度就行。”她站在場地中央,目送隊友罰進最後一粒點球,以5∶4戰勝對手。女孩們激動地抱在一起痛哭,“當時只覺得太不容易了”。
無論哪一種版本最接近真實,都不影響這朵村小“玫瑰”綻放光彩。接下來,這支新科冠軍球隊要備戰2019年在洛陽舉辦的省長杯。市縣兩級教育部門送來足球和器材。但宋海波覺得,球隊最欠缺的還是大賽經驗。
牛肉買2斤,切成薄薄的片
2018年年底,李雷得知,2019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要舉辦“一帶一路國際青少年足球冬令營”,參賽球隊來自俄羅斯、蒙古、塞爾維亞,以及內蒙古各地市,他想帶隊去練兵。
主辦地在二連浩特市,張盤小學足球隊靠洛陽教育部門、學校和隊員家長湊出了機票錢。航程中,第一次坐飛機的孩子興奮又無措。李雷記得,當空姐推車分發航餐時,幾雙小手不敢接,幾雙眼睛直直地看向他,他趕緊解釋,這是免費的。開幕式上,其他各代表隊穿着整齊、嶄新的羽絨服,張盤小學的隊員身着各式各樣的花棉襖。別的教練員站在隊伍前面,李雷捂着臉貓在隊尾,“感覺有點丟人”。
二連浩特冬季室外嚴寒,比賽被安排在室內進行。張盤小學女足隊日常穿的橡膠底球鞋在室內場地打滑,對手們則穿着幾百元一雙的室內場地專用鞋。李雷臨時給每人買了28元一雙的回力鞋,告訴隊員:“別看他們裝備好,咱們小米加步槍一樣能贏。”
U12女足組別共有16支隊伍,經過9天角逐,張盤小學擊敗了包括蒙古隊和俄羅斯隊在內的所有對手,進球38粒,僅失一球,奪得了U12女子組冠軍。在決賽時,現場主持人看着他們球衣背後的“張盤小學”字樣,介紹説這支隊伍是來自洛陽市張盤地區的一所小學,宋海波趕緊上去解釋:“我們是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張盤村的,跟地區差着好幾個行政級別呢。”
這是球隊歷史上獲得的最有含金量的一個冠軍。比賽全程在內蒙古電視台足球頻道直播,張盤小學有兩場比賽被播出,張盤村轟動了。儘管女兒還小,沒能參加這次比賽,但村民王虎佔“可為學校的球隊緊張了”。他清楚記得,當時自己正在去拉原材料的路上,正趕上決賽直播,他把車停在路邊,拿起手機看完了整場比賽。
歸來的老師和隊員受到了村民和家長的熱情歡迎。有家長開車到洛陽機場接機,還準備了橫幅和鮮花。宋海波説,當時真的有中國女足載譽歸來的感覺。
為了備戰2019年省長杯,張盤小學女足把週末都用來訓練和打友誼賽,晚上也加練到很晚。新球場有6個照明大燈,每個功率6千瓦,晚上訓練開2小時燈,光電費就要幾十元錢。
訓練艱苦,一些吃不好的小隊員“營養不良,臉色整個都黃了”。老師和教練從家裏帶來鍋、灶具,在學校食堂給她們“開小灶”。體育教師、教導主任、總務長在校園裏坐成一排,洗菜、擇菜,李雷負責掌勺。
7月,省長杯開打。老師們每天買牛肉、大蝦、香腸給孩子們。熟牛肉六七十元一斤,每天只能買2斤多,切成薄薄的片,分給10個隊員,老師一口都捨不得吃。
隊員聶夢涵家裏經濟條件有限,張燦波每次偷偷給她多留一份營養餐。此時已經放暑假,學校財務封賬,這些開支都要靠張燦波先墊付。
決賽上,張盤村幾十名村民驅車40公里到現場為孩子吶喊助威,最年長的拉拉隊員75歲。
現場人山人海,面對這樣的大場面,有隊員緊張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兒放,全場用雙手攥着球衣兩側下襬,比賽結束一看,衣服被汗濕透了,留下兩個指印。
最終他們輸了,李雷安慰隊員:“有贏就有輸,總結教訓,這會兒哭不是壞事,不希望你們長大了哭。”
在他看來,這也體現了農村孩子在足球運動上的短板——心理素質和心智發育相對較弱。“往往咱的孩子興奮比較慢,不太張揚,而足球又是需要激情的運動。另一方面,她的成長環境在這裏擺着,眼界不夠開闊,有時很難做到舉一反三。”
儘管輸了比賽,但這支村小“玫瑰”難掩“鏗鏘”的氣質——能吃苦,敢拼命。“下雪天組織訓練,城裏孩子家長早過來請假了,她們把雪掃到一邊照樣練。最冷的時候,手上的凍瘡直流水。”
“無論將來走哪條路”
張盤小學的“初代”女足面臨畢業時,足球給了她們更多的選擇。
隊員梁嘉琪加入了福建女足,成為U字號國腳。在母親眼中,女兒訓練從不請假,還常常加練,踢比賽時跟“二桿子”一樣,受傷了也從來不説。最近的兩個春節她都沒有回家過年,總跟家裏説,“咱是農村的,本來起步都晚,回來幾天老耽誤事,跟人家有差距了”。另一名隊員宋佳琪,現在效力於江西省女足,已經是國家一級運動員。
除了專業隊,更多隊員繼續在校園足球的路上奔跑。省長杯比賽結束後,按照洛陽市的相關政策,扈佳凝和幾位隊友獲得了進入洛陽市重點初中東方二中就讀的機會,也成為該校女足主力。在剛結束的市長盃上,她們奪得了初中女子組冠軍。
在這裏,她和普通的初三學生並沒有太大區別。她們在一個教室裏上課,一起學習,只是別人在上晚自習時,她們要進行高強度的訓練。有男同學開她玩笑,説她“猛”“女漢子”,她也不以為意。為了學習成績不落下,她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利用別人午休的時間看書、寫作業。
“足球是我的愛好,我的水平可能去不了國家隊,就想學習學好,到時候再通過特長加分考個好高中、好大學。”這是扈佳凝對自己的規劃。
歸功於學校的梯隊建設,梁夢研領銜的“第二代”張盤小學女足也蓬勃發展。奪得了2020年市長盃冠軍,2021年省長杯中以小組頭名出線。去年河南省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最佳陣容遴選活動中,張盤小學9名隊員全部入選省最佳陣容,5名隊員入選全國夏令營總營。梁夢研入選全國總營最佳陣容,進入校園足球國家隊選拔名單。
父親身體不好,母親也只能在當地打打零工,梁夢研的家庭無法支持她到市裏上學和訓練。她只能到鎮裏的初中上學。學校以她和另兩名張盤小學畢業生為基礎,也建立了女足隊。要強的梁夢研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牀練球,直到7點半。下午兩節課後,還要再練2小時。在市長盃上,這支新組建的女足獲得了初中女子組並列第三名。
她的學習成績也名列前茅。母親心疼她:“我能看出來孩子不甘心,出去見過世面了,要窩在鎮上很難受,但確實條件不允許。希望她努力學習,將來能考出去。”
王一好也即將面臨選擇。父親王虎佔的營生是做鞋,每年農忙後,他就和妻子從一些廠子攬下訂單,組織親戚鄰居在家縫製布鞋鞋面。
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王虎佔正坐在院子裏的一台縫紉機前,手裏忙個不停。他穿着粉色格子的圍裙,胸前還有一隻大嘴猴。
不大的幾間房放着五六台縫紉機,堆滿布鞋鞋面半成品。他每天早上5點多起牀,要一直忙到夜裏12點,除了開車去拉原材料、送成品,他基本都在操作縫紉機。手快時,他40分鐘能縫出30雙鞋。每縫一隻,能掙3分錢,每月收入三四千元,養活一家人。
王虎佔活得不容易,但他疼閨女,“從小把她當公主養”。王一好4歲時,就被父親送去學民族舞,聽説能“培養氣質”。王虎佔每年要交差不多2000元學費,與如今每學期1000元的訓練費差不多。王一好8歲那年,踢上了足球。
“現在更喜歡踢球,踢球讓我交了很多朋友。”王一好説。
學習舞蹈讓她擁有良好的平衡性和柔韌性,被教練認為有天賦。喜歡足球,她不怕訓練苦,因為掌握類似“馬賽迴旋”的動作而快樂,也因為外出比賽而激動。
每次比賽進球,王一好都要打電話給家裏人報喜。聽説王一好拿了賽事“最佳射手”,王虎佔忍不住地一直笑,“聽了幹活也有勁了,跟喝紅牛一樣”。
王一好平時穿三四十元的布鞋踢球,在她參加2019年“市長盃”決賽前3天,王佔虎在購物網站發現某運動品牌搞特價,花165元給閨女買了雙皮質足球鞋。
王一好珍惜球鞋,一下訓練場就換掉。隊友的鞋釘,一般兩個多月就磨平了,而她省着穿鞋,一雙能穿半年,直到鞋底開膠,張起大嘴。
去年夏天,王一好入選河南校園足球最佳陣容,進入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武漢分營,被評定為三級運動員。
長期伏案勞作讓王虎佔患上腰椎間盤突出和頸椎病,但他捨不得在工作時起來活動,“趁年輕多幹點,過幾年幹不動了再説,為閨女多攢點錢,無論將來走哪條路。”
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這朵小小的玫瑰花。教育系統加大了投入力度,電視台來宣傳報道,愛心人士也捐款捐物。學校的經濟狀況在逐漸好轉,為隊員們解決了裝備的問題,減少家長的負擔。
“村小能力有限,如果音樂、美術、科技啥都想發展,可能啥都抓不好。抓住文化課不放鬆,發展校園足球創品牌,贏得了家長們的信任。”宋海波欣慰地看到,自己對學校發展校園足球的設想,進入了良性循環。
就在幾天前發來的視頻祝福中,中國女足隊員對這朵小花説:“希望你們繼續弘揚女足精神,不畏艱難,永不言敗。”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言 文並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