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感動中國,40餘年排球生涯,女排精神鑄就“鐵榔頭”
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尼采
在中國的排球史上,有一個傳奇人物,那就是“鐵榔頭”郎平。上個世紀,她是中國最厲害的排球運動員,而到了二十一世紀,她從排球場上退下來,到了二線當教練員,如今,她又是中國最好的排球教練員。在中國的排球史上,她的名字將會永遠存在。
就在今年,上映了一部由陳可辛導演的電影《奪冠》,講的就是中國女排的故事。其中的由鞏俐飾演的女主角便是郎平。在銀幕上,郎平從上個世紀走向21世紀,由排球隊員變成了排球教練,在電影中,郎平的故事只講了兩個多小時,然而在現實之中,郎平的故事卻不能那麼簡單的被概括。
1960年,郎平出生在天津的一個家庭。郎平出生於寒冬之時,況且在六十年代,物資貧乏,生活水平亟待提高,出生在此時的郎平營養有些跟不上,甚至是有些虛弱,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郎平,日後竟然長成了一個身體健康的打排球的大高個兒。
説起郎平和排球的緣分,首先就不得不提及郎平父親從小對她的影響。當時,郎平在北京上學,每次有機會父親就會帶着小郎平到附近的工人體育館觀看體育比賽,正是這樣,在一場場的體育賽事現場氛圍的薰陶下,郎平開始喜歡上了運動,尤其喜愛看別人打排球。於是,一顆關於排球的種子就這樣悄悄的埋了下來。
現如今,大家看到排球場上的運動員們,首先發現的一定是運動員們高挑的身材,身高在排球運動員裏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參考指標。當時十幾歲的郎平就已經出落得很高挑了,在同齡人周圍顯得格外的突出。
在這個社會上,倘若我們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並且自己又有這方面的優勢的話,我們一定不要輕易放過這樣的機會。當時年少的郎平就牢牢地抓住了這樣的機會。1973年的時候,才剛剛十三歲的郎平就被選入了北京工人體育館的少年體校排球班進行排球練習,三年後,她被選入北京市排球隊,1978年,十八歲的郎平成功進入了國家集訓隊。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説,十八歲的時候我們還在迷茫自己究竟要選什麼專業,然而郎平早已明確了自己以後要做什麼。
上個世紀,中國的建設、發展都還剛剛起步,經歷了幾年的發展後我們也希望能讓國際社會看到我們的成長。而不得不説的是,郎平隨着國家隊一起,為中國迎來了太多的榮譽。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讓世界知道中國並不是所謂東亞病夫。
令郎平和國家隊嶄露頭角的是在1978年的亞運會上,女排一口氣拿下了銀牌;1979年之時,獲得了第二屆亞洲女子排球錦標賽的冠軍;前幾年的範圍主要是在國內,後來,郎平和國家隊一起,慢慢打向了國際。1981年,郎平獲得了“最佳攻球手獎”,這對於年輕的郎平來説,是一種很大的鼓勵與肯定。後來真正令郎平和女排姑娘們走紅的是1985年的女排世界盃奪冠以及1986年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奪冠。雖然是集體奪冠,但是年輕的郎平在團隊中同樣表現得很出色,一米八四的郎平是隊裏的主攻手,她還有一個響亮的名號:鐵榔頭。
不過,雖説郎平無論是資質還是身高方面都很出色,然而在團隊裏她卻不會因為自己的優勢而炫耀自己,她懂得在團隊中和隊員們團結一致,擰成一股繩,所有人齊心協力,一起贏得勝利。也就是這種精神,讓我們一次次的奪冠,這就是最樸素的女排精神。
然而,人才無論走到哪兒都是人才,都值得被人們發掘。2005年,離開了中國的郎平竟然當起了美國隊的教練,並且在2008年的時候,幫助美國一舉拿下了北京奧運會的銀牌。國人知道後,輿論一片譁然,原來敬業、聰明的郎平忽然成為了眾矢之的,人們紛紛指責郎平的所作所為。
面對如此大的爭論,郎平解釋説:“我執教美國,絕對不是為擊敗中國隊。我是作為一名職業教練接受這份工作的,希望能為排球事業做出點貢獻。”並且她還告訴中國球迷:“郎平是屬於中國的。無論走到哪裏,我時時刻刻記得,我是一名中國人。”
其實或許郎平出任美國的排球教練員多少會讓人感到不解,可是從郎平的回答裏,我們能感受到郎平的真誠,真性情的郎平,也絕不會拋棄培養她的國家。
果不其然,郎平雖然身在他鄉,可是心裏卻裝的是祖國。2009年,國家隊召喚郎平,希望她能回國執教,郎平二話沒説,跨越重洋,回到了祖國大陸上。
2013年,郎平正式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並且在次年帶隊一舉拿下了世錦賽女排亞軍。當然,郎平的實力絕不止如此,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的比賽上,郎平帶領女排姑娘們拿下了奧運會女排冠軍。幾乎是一瞬間,全國上下都為郎平教練以及女排姑娘們取得的成就而驕傲。
一個人,想要成功,就一定會歷經無數次的失敗。在這條奔赴成功的路上還會有許多質疑,只有把這些都一一扛下來,我們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就像郎平教練一樣,在她四十多年的排球生涯裏,有成功,也有過失敗,有過千呼萬喚的時刻,也有遭受質疑的時刻。如今,她成了中國最好的排球教練,還是感動全中國的用心、用生命付出的好教練。
參考資料:《人物》《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