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世界盃丨純粹的足球是贏家
關於幾天前就開始流傳的“俄羅斯裁判執法美伊之戰”的“消息”,我曾經很認真地跟朋友指出過這一定是個假新聞,首先,受制裁原因,俄羅斯裁判壓根兒就不在世界盃的執法名單裏;其次,國際足聯也不可能提前幾天公佈裁判人選,那壞了規矩。始作俑者不過是急着蹭熱點,加戲加過了頭。
其實對於蹭熱點這種事兒,我是習慣了的,也是理解的。畢竟無數事實都證明過,蹭的意義就在於蹭本身,這裏面事實與邏輯是無效的,至於到底是蹭了一臉灰還是一臉血都不重要,重要的在於“蹭到即賺到”。但還是被這件事噁心到了: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世界盃又是一個萬眾矚目的大舞台,註定也會承載不少足球之外的東西,但它也不該是個收納箱,什麼東西都往裏裝,想怎麼裝就怎麼裝。這好比你滿懷興致去看演出,演出開始前有人跳上舞台撒了一地果皮紙屑,然後跟你説:看,這才是重點,是精彩所在。主角還沒出場,倒是幫閒的早早入了戲。
這場當然是一場焦點大戰,賽前的輿論也的確熱鬧。而比賽的過程告訴了所有人:比起來臆想的紛爭,球員之間的龍爭虎鬥,教練之間的鬥智鬥勇,才是真正的主旋律。雙方的專注,讓比賽精彩紛呈。而對於西班牙籍主裁判安東尼奧身上所承受的“壓力”的擔心也純屬多餘——比賽間隙他和美國隊守門員特納的交流,看上去比之前的荷蘭、卡塔爾之戰時,中國裁判馬寧跟範加爾的“談笑風生”還要喜慶得多。
之前已經被威爾士和英格蘭先後都領教過的“美國田徑隊”的威力,又一次被髮揮得淋漓盡致。不只是亞當斯、穆薩、麥肯尼這三個“中場攪拌機”依然動力十足,靈活高效,就連兩個邊後衞德斯特和羅賓遜也頻頻前插助攻,再加上普利西奇、維阿、薩金特三名前鋒,美國從一開始就把絕大多數兵力投入進攻,並持續施壓。“波斯鐵騎”很快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羣不講套路卻又身懷絕技的綠林好漢,這邊還沒擺開陣勢,對面已經開始橫衝直撞,過往的優點此時完全成了劣勢,因為高大所以緩慢,因為強壯所以笨拙,陣腳很快被衝得七零八落。這樣的強力衝擊下,伊朗隊的左後衞穆罕默迪甚至都沒能堅持到上半場結束就抽筋兒下場。所謂水大了總能摸到魚,美國人雖然猛烈但效率不高的攻勢,總是能有所收穫,第38分鐘,普利西奇把皮球送入了伊朗隊的大門,打通了美國人的晉級之路。
被動的局面下,伊朗隊仰仗的也就只有經驗了。下半場一開始,奎羅斯就撤下了阿茲蒙,給塔裏米更多的活動空間——上一場和威爾士的比賽中,其實已經體現出了兩大王牌兒同時在場上並沒有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有意放緩節奏來消解對方的衝擊力,加上中前場的運轉更加自如,伊朗隊逐漸找回了感覺,等到美國隊開始有意識收縮防守來確保勝果的時候,比賽的主動權就回到了伊朗隊腳下。
最後的20多分鐘,比賽逐漸由激烈向慘烈發展,這是令雙方球迷都窒息的20多分鐘,一方面伊朗的狂攻讓美國隊禁區內風聲鶴唳,一方面卻每每與進球失之交臂。還記得上一場伊朗隊怎麼戰勝威爾士的嗎?沒有人懷疑他們的鬥志與意志,而且直到讀秒階段,伊朗隊也依然有複製奇蹟的機會,但這一次,就像那個眼看着接近球門線卻再也滾不動的皮球,波斯勇士們真的是拼到了“燈枯油盡”。
終場哨剛剛響起,雙方球員就都已經癱坐在地,但心境卻各有不同,美國人在享受劫後餘生的慶幸,而伊朗人則是精疲力竭後的失望。打平就能出線的有利局勢下,伊朗人喪失了機會,而3場比賽僅進了2個球的美國隊卻殺入了16強。
沒有喧囂,沒有聒噪,雙方都平靜地接受了這個結果。殘酷的球場上總是要分出勝負,但這個夜晚的阿圖瑪瑪球場內,真正的贏家是足球,是純粹的足球。
正觀新聞記者 郭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