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冬奧)點燃中國冰雪夢——中國首位冬季運動世界冠軍羅致煥見證“中國速度”
新華社哈爾濱1月20日電 題:點燃中國冰雪夢——中國首位冬季運動世界冠軍羅致煥見證“中國速度”(上)
新華社記者林德韌、鄒大鵬、王君寶
一襲征衣,近一甲子。左右胸口,繡着兩個黃色繁體大字——“中國”,正中間上方的碩大國徽熠熠生輝,歲月在這件深紅色領獎服上留下了紋理卻不染點滴灰塵。羅致煥那雙不停摩挲這件寶貝的雙手,彷彿要在時光中刻錄中國人第一次風馳電掣衝上冬季運動世界冠軍領獎台的高光時刻。
羅致煥是誰?他是中國冰雪運動的“破冰人”,見證了“中國速度”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全過程。眼前這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冰雪圖鑑”,在北京冬奧會前徐徐展開,那些曾經的汗水、血水與拼搏,那些曾經的冷眼、嘲笑與驚詫,都在歷史的溝壑中,見證着新的超越。
(小標題)一鳴驚人,為中國冬季運動實現“零的突破”
2分09秒2,羅致煥至今還記得這個成績。1963年2月24日,日本長野,他在第57屆世界男子速滑錦標賽上,以這個成績創造了當時1500米的世界紀錄,成為第一個獲得冬季項目世界冠軍的中國選手。
羅致煥的紅色領獎服成了當天最炫目的風景,在金牌掛在他胸前的那一刻,中國告別了沒有冬季項目世界冠軍的歷史。他的名字,也永遠被鐫刻在了中國體育的史冊上。
翻閲1963年的新華社“中國體育大事記”,第一件就是此事。這一年的體育大事,還有莊則棟在布拉格的第二十七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獲得男子單打冠軍等,而羅致煥這枚金牌激起的漣漪,卻獨特而深遠。
當時,羅致煥一行13人組成的中國代表團,由時任黑龍江省體委副主任萬思元帶隊。輾轉抵達長野時,運動員村尚未開放,中國隊住在一個小旅店裏。那時的中國很少派運動員參加國際大賽,一些反動勢力甚至揚言要綁架赴日參賽的大陸選手。
華僑行動起來了,為防止有人下毒,他們一日三餐給中國運動員送飯;中國運動員住進運動員村之前,近百名華僑人手一根木棍,將小旅店圍了一圈,在冰天雪地裏,一宿一宿地守着。
萬思元,一位曾經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老軍人,大賽前夜給運動員開動員會,講新中國浴火誕生的艱難,運動員聽得一個個淚流滿面、血脈僨張,“豁出命來,在冰上拼死了也要爭取好成績!”
拼了!羅致煥記得,衝過終點線後,體力嚴重透支,加上身體不適,他咳出的唾沫裏已滲着鮮血。當他在冠軍領獎台上高舉雙臂時,手持五星紅旗的華僑沸騰了,熱淚長流,一邊哭,一邊把鮮花拋向中國運動員。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選手亮相國際賽場,其意義遠遠超過了體育本身。羅致煥還記得,參加比賽前中國代表團遭遇的種種磨難:起飛前2小時還沒有辦好籤證、在日本無法上冰訓練、賽前很多外國人嘲諷説“‘東亞病夫’的運動員怎麼會取得好成績呢”……
但羅致煥做到了。
“當年我穿這個衣服領獎,國徽是絨布縫上去的,這件衣服是個寶貝了,對我、對中國滑冰界都是,上哪兒都找不到第二件。”羅致煥自豪地説,在那個中國競技體育依然很弱小的年代,運動員拼了命地訓練,為的就是能擊碎那些懷疑的目光,證明中國人能行!
(小標題)永久遺憾,無緣冬奧競技場
羅致煥的榮耀,不只屬於他一個人,也屬於那個時代,凝結着包括隊友王金玉等無數運動員的拼搏和中華兒女對世界舞台的熱切期盼。
新中國成立前,連年的戰亂讓體育活動幾乎陷入停滯,冬季運動更是“冰封”。新中國成立改變了這一切,20世紀50年代,黑龍江省多地開始建立自己的速滑隊、冰球隊,隨着冰雪運動的開展,競技水平也逐步提高,產生了一批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運動員,羅致煥就是其中之一。
那個年代,訓練條件的艱苦程度超乎想象。為了提前上冰,運動員們“找冷”,哪冷就往哪去。羅致煥記得當年黑河冷得早,整個隊伍就坐慢火車,從哈爾濱到北安,再從北安坐大卡車到黑河,雖然沒出黑龍江省,但全程要經歷50多個小時。“我們自己帶着行李捲,大卡車沒頂篷,凍得人都木了。”羅致煥回憶説。
當年的速滑運動員,首先得是個“游泳健將”,才能自救。雖然有些地方冰凍得早,但凍得不實,容易出危險。運動員們在野外冰上訓練,一不小心就會摔進水裏,凍傷是常有的事。
在浮着冰塊的臭水坑裏“泡澡”是啥感覺?羅致煥有着深刻的體會:“有一次在海拉爾,也掉進過水裏,是存放污水的那種水坑,又臭又冷。”
在東北極寒之地,不僅要與自己競爭,還要與天氣抗爭。數九嚴寒,羅致煥和隊友們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室外,一圈一圈地滑,用不上10分鐘,鼻涕就凍成冰棍兒、眼睫毛凍在一起,只能先回屋暖和一會兒。有時滑得時間長了,腳都凍成了硬邦邦的白色。“凍成這樣不能用熱水,得先用雪搓,然後再穿上冰鞋,再滑。”他説。
即便挨凍,能進行有冰訓練,對運動員們來説總歸是幸福的,最愁的是夏天沒有冰的日子,這對如今習慣了在夏日炎炎中感受冰場愜意的人們來説,是很難想象的。
羅致煥回憶,沒冰滑時就改騎自行車訓練,一騎就是100公里,然後還要長跑17公里回家。“當時沒有現在這樣科學的訓練條件和理念,一切都只能摸索着來。”他説。
這樣日復一日的訓練,磨鍊出了中國運動員鋼鐵般的意志和世界級的水平。以他們的實力,原本有可能參加冬奧會,但因為當時的歷史條件,中國當時還不是國際奧委會成員,因此,羅致煥這批運動員在自己運動生涯的黃金年齡錯過了寶貴的機會。
一腔熱忱、一身絕藝、一聲嘆息,他們錯過了最美綻放。1965年,羅致煥退役,登上冬奧會賽場的夢想,化成畢生遺憾。(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