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取消金牌榜後 淡化“金牌至上”還需更優解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體育

  第十四屆全運會於今天閉幕,不同於東京奧運會後被中國代表團“38金32銀18銅”的成績單刷屏,全運會並沒有公開列出各省(區、市)代表隊最終表現的榜單。“取消金牌榜”從上一屆全運會已經開始實施。

  這個榜單存在過。尤其從1993年開始,實施奧運戰略被納入全運會乃至中國體育的發展進程中,全運會改革的步伐跟隨奧運的步調更加緊密。1997年第八屆全運會,除了設項全面與奧運會接軌,為了調動各參賽單位的積極性,還將奧運會金牌帶入全運會的金牌榜計算。

  “每個代表團都是帶着成績任務參加全運會的,這既包括金牌數,也包括在各省中的名次。完成任務的,後面4年能向政府申請到更多的人、財、物;完不成任務的,政府很可能減少對體育部門的投入。”西部某省一位體育局局長曾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坦言。當金牌成為考核主責主業的指標後,“金牌至上”的觀念從帶着歷史烙印的宏觀層面開始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深入人心。

  當競爭逐漸白熱化,“金牌內定”“消極比賽”“興奮劑醜聞”“假球黑哨”逐漸成了全運會新聞標題裏的常客,孫福明的假摔、花遊雙胞胎姐妹的憤懣、橄欖球賽場的罷賽成了全運會讓人難以擦拭的鏽斑,“唯政績論”原形畢露,招致“取消全運會”的呼聲出現在全國兩會上。而最能體現“競爭”的金牌榜,被視作潘多拉魔盒,得率先蓋上。

  2014年,中央巡視組曾專門就全運會提出“金牌至上的政績觀扭曲了體育精神”的巡視意見,2015年國家體育總局宣佈全運會取消金牌榜、獎牌榜和總積分榜排名,淡化金牌觀,轉而為全運會增設羣眾體育賽事,鼓勵普通羣眾參加全運會。

  “取消金牌排名的初衷是為了淡化錦標主義,但競技體育拼的就是成績,作為競技水準最高的綜合大賽,怎麼能害怕談競技?有問題的不是金牌榜,而是籠罩在各參賽單位頭上的不夠科學的評價機制。”一位執教我國傳統優勢項目的教練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沒了榜單,各參賽單位“仍會自己打算盤”,對於運動員和教練也很難有太大影響,“達到一定競技水平的運動員是發自內心想爭金奪銀,想挑戰自己,不會因為沒有榜單就不去拼。”但他強調,取消榜單對引導民眾淡化“唯金牌論”或有一定效用,“媒體少了炒作的素材,民眾少了誤讀,關注點自然不會只盯在一處,眼界也能打開。”

  “賽風賽紀是綜合性運動會成功的標誌。”十四運會開幕前,國家體育總局競體司司長、組委會常務副秘書長劉國永表示,歷屆全運會上,確實存在不少賽風賽紀的問題,“假球、假摔、讓球等,社會詬病很多。”因此,除了延續取消金牌榜,“這屆全運會要下大力氣、大決心,把賽風賽紀問題作為頭等大事管住、管好。”

  劉國永介紹,重點在三個環節上下功夫:首先是壓實國家體育總局有關項目中心、協會的組織管理責任,“裁判自己選的,規則自己定的,所以絕不能出問題。”他透露,過往比賽中,有問題或有爭議的裁判一律不使用,必須確保裁判隊伍、競賽規程規則、器材、場地的公平公正,經得起行業檢查;其次要把各個代表團的管理責任壓實,要求各代表團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鼓勵運動員拿道德的金牌、風格的金牌、乾淨的金牌。要加強督導檢查,“體育總局本次派出了全運會史上最強大的督導檢查的隊伍,重點加強對打分記點、交手類項目的賽風賽紀監管。”再次,加強處置,體育總局出台了一系列賽風賽紀的處罰辦法,“堅持頂格處理,發現問題絕不放過,發現問題絕不手軟。”

  中部某省一位教練從事的項目中,裁判具有很大權限,甚至能在最後時刻扭轉局面,但她表示,“這次裁判執裁確實沒得説。”相較以往,各家“盤外招”也明顯收斂。但本屆賽會獨有的“奧運聯隊”讓她有些疑惑,“個人項目中,奧運選手參賽能激勵我們的普通選手以他們為榜樣,不斷提高成績,同場競技是難能可貴的經歷,但在集體項目中,這種對抗是否值得商榷?”

  由於東京奧運會推遲一年舉行,全運會被迫與奧運“背靠背”,為充分發揮體制優勢,保持國家隊運動員訓練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本屆全運會就實施了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和組合帶入本屆全運會的政策。國家隊與地方隊較量,引發爭議的不僅是“降維打擊”,更是一道獨贏還是共贏的選擇題。

  以備受關注的女足為例,女足聯合隊以1:0小勝上海隊奪冠,看似普通的比賽背後有很大學問。按照新規,如果聯合隊奪冠,包括上海隊在內,輸送了球員的江蘇、山東、遼寧、廣東等10個省市都將有金牌入賬,而如果上海女足奪冠,則有且只有上海隊能獲得1枚全運金牌,換言之,“誰贏聯合隊,就意味着讓其餘9個代表團各損失1枚金牌”。即便取消了金牌榜,拿到這樣的選擇題,答案似乎也不算難。

  本報西安9月27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璇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