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花31億 2年26傢俱樂部蒸發 現在1/3中超隊不想玩了

  舊時商業往來,年底必須結清欠賬,欠債的人過年之難,猶如過關,故稱年關。

  這是年關這個詞的釋義,放在今天,之於中國足球,仍舊妥帖。

  年關將近,繁盛將遠,中國足球,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裏,卻撞上了一道又一道難關。

  砸手裏的高薪球員

  這個冬天,轉會市場突然冷了下來。

  其實去年也冷了,只不過今年更冷。

  2016年冬窗,中超花了26.9億,全球第1;2017年,31.2億,全球第1;2018年,12.5億,全球第3;2019年,17億,全球第1;2020年,3.69億,全球第8;今年到現在1.48億。

  中超一傢俱樂部一直致力於降低球隊薪酬總額,球隊中的幾名税後過千萬的球員一直都是俱樂部的心病,然而在2020賽季初的冬季轉會期,以及2021賽季初的這個冬季轉會期,俱樂部突然發現,球員很難再賣出去了,甚至不要轉會費,都沒有俱樂部願意接手,原因很簡單:

  沒有俱樂部願意接手一名高薪球員。

  還有一種情況是自由身球員。

  一年前,一名國腳成為了自由身,然而他在轉會市場上滯留了很久,卻沒有願意接手的俱樂部。

  而在這個冬天,轉會市場上同樣有幾名國腳級的自由身球員,但除了石柯加盟了山東泰山之外,其他球員都還沒有找到下家。

  據説,石柯加盟山東泰山也只是權宜之計:山東泰山也無法提供高薪,所以協商之後:

  山東泰山按照税前500萬人民幣的薪酬和石柯簽約一年,一年之後,如果沒有公司提供贊助合同,石柯將獲得自由身。

  據説,山東泰山之所以能夠撿便宜,一方面是因為石柯是濟南女婿,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山東泰山要征戰亞冠,這也是石柯繼續證明自己的最好機會。

  其實,發生在山東泰山身上的事情是最有趣的:2020年,山東泰山經歷了股權變更和俱樂部管理層變更,普遍的觀點認為,山東泰山將是最不穩定的球隊之一,然而到了現在,各界突然發現,山東泰山竟然成為最穩定的球隊,首先不欠薪,另外迅速敲定了孫準浩和石柯。

  但即便是山東泰山,也不願意再引進球員了,一方面俱樂部仍舊要精打細算,另一方面此前魯能打得底子好,青訓出色。

  至於其他俱樂部,目前解決欠薪問題已經讓俱樂部焦頭爛額,直到現在,天津津門虎和重慶當代仍舊沒有遞交工資確認表,至於遞交了工資確認表的俱樂部,也有近半數仍舊有欠薪現象,這個時候,討薪的球員天天盯着俱樂部,俱樂部還哪有心思去引進球員。

  當然,中國足協也不甘寂寞,一紙限薪令也斷了很多球員的流動之路。

  可以預見的是,在2021賽季的冬季轉會窗口,高薪的大牌球員,問價者多,談價者少,更遑論實質性引進了,有價無市,將是這個冬季轉會窗口最真實的寫照。

  消失的看不見的手

  轉會市場是個小市場,中國足球是個大市場。

  喜歡歐美聯賽的球迷,總是喜歡把職業足球掛在嘴邊,在中超出現泡沫化的時候,這些球迷會説:這有什麼可着急的,讓市場來調節就是了。

  而在中國足球由熱變冷,過熱變成了過冷之後,這些球迷又説:這是市場的選擇,優勝劣汰,不用着急。

  關鍵是,中國足球,從來都不是市場來決定的,中國職業聯賽,也從來都是偽職業聯賽。

  市場調節,這個看不見的手,在中國足球發揮不了什麼作用。

  比如泡沫化和過熱,那些瘋狂的投資者所追逐的,絕不是對於足球的熱愛,也絕不是對於職業聯賽的認可,他們追逐的,要麼是政策,要麼是希望獲得認可,這一切,其實都是投機行為。

  換句話説,他們進入足球,從來不是市場的選擇,所以讓市場指揮中國職業聯賽,必然是失敗的。

  和市場對應的是調控,或者説,市場和調控兩者缺一不可,但問題是:

  中國足球,調控也沒用,甚至越調控,越墮落。

  就比如泡沫化最瘋狂的時候,2017賽季中國足協就準備出台調控措施,結果根本無人搭理,等到2020賽季中國足協下決心實施限制投入、限薪的調控之後,足協赫然發現,調控對現實已經毫無意義:比如中超支出限額6億人民幣,但現在不少俱樂部的目標是2到3億,比如中甲的限額是2億,但不少中甲俱樂部投入已經不足5000萬,中乙的限額是5000萬,但有的中乙俱樂部一年都花不了500萬。

  希望在哪裏?

  其實,不管多艱難,日子都要過下去,比如2019賽季初,中甲中乙退出或者沒有獲得准入資格的俱樂部達到了9家,但2019賽季仍舊開始了,2020賽季初,中超中甲和中乙退出或者沒有獲得准入資格的俱樂部更是達到了17家,但2020賽季還是照樣進行了,只不過中乙從此前的32支變成了2020賽季的20支,還得加上中國國青隊。

  2021賽季當然還是要開始的,但是,一道過不去的難關叫---信心。

  説起來,過去兩個冬天,退出俱樂部即便達到了26家,但各界並沒有完全失去信心,但這冬天,雖然至今尚未有一傢俱樂部退出,但各界的信心已經降至谷底。

  中國職業聯賽的危機,從過去兩個冬天的中甲和中乙,已經全面蔓延到了這個冬天的中超:

  半數俱樂部出現資金問題,另外半數俱樂部中的部分俱樂部也有隱憂;約三分之一的俱樂部已經萌生了退意,當然,退意並不意味着會真正退出,但退意萌生,意味着他們對於未來沒有了期待。

  這會出現怎樣的局面呢?

  很簡單,俱樂部和球員之間的(欠薪)矛盾仍舊會一如既往,甚至有可能持續加劇;此外,因為信心的缺失,新賽季有可能出現更多的負面事件;至於聯賽的精彩程度,恐怕所有的球迷都已經不再抱有期望了看看這個冬天離開的大牌外教外援,以及加盟的價格低廉的外教和外援就知道了。

  我們甚至可以悲觀地説:單單依靠中國足球的吸引力,單單依靠中國足球職業聯賽,我們幾乎看不到中國足球恢復興盛的希望。

  更必須要説明的是,中國足球的悲劇,有中國足球自身的因素,比如中國足協過多的新政不斷撩撥投資人的神經,消磨他們的耐心,最典型的就是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政策。

  但中國足球的困境,其實和以下四個因素更加密切:

  其一,中國企業的價值觀往往是扭曲的,他們時而瘋狂,時而卑微,他們進入足球比兔子跑得都快,等離開足球,可能跑得更快。

  其二,房地產企業目前處於整體調控的態勢下,以房地產投資人為主體的中國足球自然缺乏流動性。

  其三,中國經濟目前出乎轉型階段,這也因為者眾多的企業也需要面臨轉型,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

  最後,則是疫情了,客觀的因素也嚴重影響了中國足球,除了球迷無法享受主場觀賽之外,疫情其實也加劇了絕大部分投資人的經濟危機。

  唯一的解決辦法恐怕是強勢國企的進入,以此進行託底,哪些國企是強勢國企呢?央企!當然,也包括一些盈利能力很強的地方國企,不過對於地方國企,我們其實不能報以太大的希望,在中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房地產企業的負債,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地方國企)的負債,被認為是有可能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兩大潛在威脅。

  但是,這個解決辦法仍舊需要整體的規劃,以及全面的激勵,我們也注意到,包括洛陽、滄州在內的城市也表達了對於足球的興趣,但絕大部分城市對於足球並非是真正的重視,所以,現有的投資人舉步維艱,新的投資人望而卻步。

  這就是現在的中國足球,潮水褪去,沒有褲衩,困在原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64 字。

轉載請註明: 4年前花31億 2年26傢俱樂部蒸發 現在1/3中超隊不想玩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