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體育)CBA工資帽怎麼“戴”?——專訪CBA聯盟運動員發展總裁張弛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體育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 CBA工資帽怎麼“戴”?——專訪CBA聯盟運動員發展總裁張弛

  新華社記者王鏡宇、林德韌

  CBA聯賽自2020-2021賽季開始實施工資帽制度。CBA聯盟運動員發展總裁張弛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對這項新規進行了解讀。

  (小標題)俱樂部入不敷出 投資人推動“限薪”

  CBA工資帽制度的出台,與CBA聯盟和各俱樂部尋求財務健康和均衡發展有直接關係。有俱樂部高管透露,目前CBA俱樂部幾乎都入不敷出,每年虧損數千萬元的不在少數。與此同時,CBA各俱樂部的本土球員薪金支出很不均衡。張弛告訴記者,本土球員工資支出最多和最少的俱樂部的薪金總額比在5:1左右,CBA聯盟希望通過工資帽等措施在未來幾年讓這個比率達到3:1左右相對合理的區間。

  據張弛介紹,在2017年8月舉行的CBA公司財務及薪酬委員會會議上,有關限薪和註冊轉會制度的改革成為重要議題。與會的俱樂部投資人和總經理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設置工資帽、鼓勵各俱樂部自主培養年輕球員、推出球員標準合同、擴大球員交流方式等工作,併為此成立了工作小組。

  (小標題)標準合同為工資帽做鋪墊

  張弛告訴記者,在2020-2021賽季之前的3個賽季,CBA聯盟一直在為工資帽的推出做準備,其中標準合同的使用是重要一環。

  “第一個準備就是合同標準化,以前各個俱樂部與球員的權利義務關係不是很統一,我們做了大量的研究,希望用一份合同涵蓋目前CBA球員與俱樂部之間的工資等各種關係,”張弛説。

  2018-2019賽季,CBA開始測試標準合同,2019-2020賽季全面試行。在此基礎上,相對成熟的2020-2021賽季CBA聯賽球員註冊、報名管理規定得以推出並實施。雖然下賽季還會有微調,但合同標準化的任務已基本完成。

  CBA2020版國內球員標準合同共分為五個類別,分別是新秀合同(又細分為A1、A2兩種)、保護合同(B類)、常規合同(C類)、頂薪合同(D類)、老將合同(E類)。其中,俱樂部自行培養球員籤A1類合同,選秀進入CBA的球員籤A2類合同。值得一提的是,E類合同(老將合同)是為34歲以上或在單個俱樂部累計註冊12個賽季以上且年滿32歲的球員所設,每個俱樂部最多隻能有兩人簽署老將合同,其基本工資不計入工資帽上限。

  張弛説,球員分級是標準合同的第一大特色,它是根據目前聯賽現狀、綜合了俱樂部投資人的意見後製定的。標準合同的第二個特色是培養費條款,其初衷是鼓勵更多俱樂部培養年輕球員、遏止本土球員薪酬過快增長。張弛舉例説,李原宇最早是從廣東隊轉會到江蘇隊,在江蘇隊期間獲得了較多的出場時間,能力和身價都得到了提升。當李原宇從江蘇隊轉會四川隊的時候,江蘇隊有權主張由四川隊向其支付一次性的培養費,標準為李原宇在江蘇隊效力期間的平均年薪。

  “設置培養費條款,是希望讓球員流出的球隊有所補償,這樣可以讓球員的流動性更強,”張弛説。

  標準合同的第三個特色是加強了對俱樂部、運動員的保障和爭議解決的路徑,其中包括CBA球員合同保障險、合同買斷條款等。

  (小標題)累計註冊制撬動球員流動性

  新賽季開始之前的本土球員流動是近年來最活躍的一次,其中涉及可蘭白克、範子銘、李慕豪、於德豪、西熱力江、高詩巖、俞長棟等熱門球員。張弛説,轉會市場的火熱除了跟工資帽的推出有關之外,也得益於新推出的累計註冊制。

  “以前是集體註冊,一個隊伍必須把所有人的材料收齊了才能辦理,這給球員流動的操作帶來了一些實際困難。從今年開始,可以有一個註冊一個,而且註冊之後還可以繼續交易、轉會,範子銘就是這種情況,這就給了俱樂部更大的操作空間。”

  除了增強註冊靈活性之外,今年CBA聯盟還豐富了球員交易的形式和籌碼。除了轉會之外,可以租借、互換、認領(自由球員)。同時,選秀權、頂薪合同獨家簽約權、外援優先續約權等都可以用作交易的籌碼,這也是今年轉會市場比較活躍的一個原因。

  (小標題)CBA特色工資帽初試鶯啼

  經過各方面的準備,CBA聯盟在新賽季開始實施工資帽制度。張弛強調,CBA的工資帽與NBA的工資帽在核心理念上有很大區別。NBA工資帽與所有俱樂部的籃球相關收入(BRI)總額直接相關,這個總額乘以一個比例(目前是44.74%)再除以30(30支隊伍)就是各隊的工資帽。然而,CBA俱樂部的收入來源和構成與NBA有很大不同,籃球相關收入難以準確界定和統計。因此,CBA新賽季工資帽的產生是基於對2019-2020賽季各俱樂部本土球員工資支出的統計數字,算出來平均值是3200萬元人民幣。在此基礎上,CBA俱樂部的投資人商定上下浮動額均為1200萬元人民幣。2020-2021賽季CBA各俱樂部本土球員工資支出的上限為4400萬元,下限為2000萬元,超出或者不足的部分則需要按25%的費率向CBA聯盟繳納調節費。

  “CBA有自己的發展現狀,沒法完全照搬國外做法。我們只能從支出端出發,滿足投資人和中國籃協對於限薪的要求,”張弛説。

  除了本土球員薪金支出這個“大帽”之外,CBA還同時設立了績效工資帽、獎金帽和外援工資帽,其中CBA冠軍球隊的獎金限額為2000萬元。一直以來,針對外援的“軍備競賽”也是推高CBA俱樂部支出的一個重要原因。2020-2021賽季,CBA的外援工資帽為700萬美元。不管一個俱樂部與幾名外援簽約,其包括獎金在內的總支出應不超過這個數字。

  張弛表示,未來幾個賽季,3200萬這個基本工資帽數額(A)預計會保持穩定,而上浮(X)和下浮(Y)的數額可能會微調。

  根據現行的工資帽制度,CBA聯賽中本土球員頂薪的上限為3200萬乘以25%,即税前800萬元人民幣。但是,在工資帽推出之前,有些球員與俱樂部簽訂的薪金數額超出了這個數字。為平穩過渡,採用了“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的解決方式。聯盟認可還在合同有效期內的老合同,但是新簽訂的合同必須嚴格執行對頂薪的限制。

  (小標題)“陰陽合同”能否根除?

  張弛説,今年是CBA工資帽制度的元年,執行效果還有待檢驗。一方面,像新疆隊今年流出的球員較多,上海隊將李根交易到北控,都與俱樂部清理薪金空間有一定關係。到聯賽註冊期截止,只有個別俱樂部的薪金總額超出了4400萬人民幣的上限。另一方面,各俱樂部是否會嚴格執行工資帽制度?可能存在的“陰陽合同”現象是否會消失?現在還難下定論。CBA俱樂部會接受聯盟的抽籤核查,如果在賽季結束後被發現有不誠信的行為將接受處罰,輕則警告,重則取消俱樂部註冊資格。

  “我們目前的工資帽體系與理想狀態比還有差距,但我們有信心完成好這件事,”張弛説。“首先,這件事是俱樂部的普遍共識。第二,我們希望通過規範化的薪酬管理,逐步管理好運動員、家長和身邊人的預期。聯賽是一個共生關係,多方利益需要平衡。如果球員在聯賽中表現出色,除了工資收入之外,他還能從商業贊助等方面獲得收益。我們也希望俱樂部除了靠資金投入之外,也通過俱樂部文化建設、硬軟件環境等吸引球員長期效力。”

  張弛承認,目前的工資帽體系肯定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現在關於俱樂部頂薪合同的界定,只要在本俱樂部工資排在前三位的合同就算是頂薪合同,有可能出現A俱樂部的“頂薪”與B俱樂部的“頂薪”相差甚遠的情況,也有球員對此提出了一些意見。CBA聯盟將根據各方反饋,在今後進一步調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