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冬奧賽場“五朝元老”張昊:培訓補冰員,用另一種方式“參賽”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體育

在北京冬奧宣講團的成員裏,有一位冬奧會賽場上的“五朝元老”——中國花樣滑冰運動員張昊。今年34歲的張昊參加過鹽湖城、都靈、温哥華、索契、平昌5屆冬奧會,他曾和搭檔張丹挑戰前所未見的超高難度動作——拋四周跳。

今年12月,張昊因為傷痛不得不選擇退役,但他始終沒有離開自己熱愛的冰雪事業。張昊在北京體育大學中國冰上運動學院和藝術學院冰上舞蹈班從事教學工作。在冬奧會來臨前夕,張昊在北京體育大學為冬奧會“補冰員”培訓,他還參加了冬奧宣講團,向大中小學、醫院、社區等推廣冰雪項目、助力冬奧。

北京冬奧會倒計時100天當天,張昊在北京體育大學給冬奧補冰員進行培訓。受訪者供圖

在冬奧會倒計時50天之際,張昊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講述他與冬奧的故事。

因堅持訓練,曾經差點患上敗血症

新京報:花樣滑冰的訓練是什麼樣的,能給我們講講嗎?

張昊:冰上運動員要面臨體能和傷病等多方面的嚴峻挑戰。例如力量訓練、陸地訓練、託舉舞伴,每天我都要舉起五六萬斤,胳膊、膝蓋、腰部都承受着巨大的壓力。

比賽和高強度的訓練,讓我接受過五處不同部位的手術。之前我發現小腿起了一個紅色的包,非常疼,醫生囑咐不要進行大運動量訓練,可是我的組合是新編排的節目,新練的技術動作,雙人滑是需要兩個人高度配合的項目,如果我休息,舞伴怎麼辦?咬着牙我再次投入到訓練中,沒想到紅包慢慢變成了黑包,小腿腫得快跟大腿一般粗。

醫生説這是軟組織感染,再等下去可能就是敗血症,所以要馬上做手術。手術非常成功,經過短暫的恢復期後我又投入到了高強度的訓練。

新京報:是什麼支撐你進行如此高強度的訓練?

張昊:我一直有一顆奪冠的心,我無法忘記離奪冠最近的那一次:2006年2月13日都靈冬奧會花樣滑冰雙人滑自由滑比賽。當時我和搭檔張丹位列第二,落後第一名3.88分,有希望奪冠的選手一般會被安排在最後一組出場,而當時我們就是壓軸出場。

我和張丹決定要向世界呈現前所未見的超高難度動作——拋四周跳。簡單説,就是男選手將女伴拋出,女伴在空中完成縱軸的四軸旋轉後落地。在當時乃至技術水平高速發展的現在,很少有雙人滑組合能夠在國際比賽中以100%成功率完成這一動作,而這個動作就是我和張丹的殺手鐧。

音樂《龍的傳人》響起,我心裏很清楚,此刻也許就是中國運動員改變歷史的時刻,此刻也是現場和收看實況轉播的億萬中國觀眾翹首期待的時刻。

按照提前編排好的動作,踩着音樂的節拍,我將搭檔拋在半空中,伴隨着美妙的音樂,她在空中旋轉,一圈、兩圈、三圈、四圈……可萬萬沒想到意外發生了,落地的一剎那,搭檔重重地摔在了冰面上。我到現在還清楚記得她的膝蓋摔在冰面上發出的尖鋭又扎心的聲音,還有現場觀眾驚歎和惋惜的聲音。根據國際滑聯的規定,比賽中斷後,只有兩分鐘的調整時間,也就是説,我們必須在這兩分鐘之內繼續比賽才能獲得有效的成績。

新京報:在當時,這一定是一個重要而艱難的選擇吧?

張昊:是。放棄還是繼續?張丹抬頭看着我,疼得額頭上都是汗,卻又露出我無比熟悉的堅定目光。我用力扶起她,重新進入比賽場地。《龍的傳人》音樂再次響起,我們堅持以幾乎完美、零失誤的技術動作完成了剩餘的比賽。

新京報:這次比賽取得了亞軍的成績,心裏會有遺憾嗎?

張昊:比賽結果是亞軍,雖然在當時已經是中國隊在冬奧會花樣滑冰項目歷史上的最好成績,但在我們的心中仍有萬般的不甘和遺憾。我們作為運動員,每一份努力、每一次拼搏都是希望能夠為祖國爭奪獎牌。我知道,金牌並不代表一切,但是我總覺得遺憾和歉疚,總覺得本可以做得更好。

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完成比賽回國後,國內外的媒體朋友們和很多觀眾都在支持我們,説我們的競技體育精神感動了世界,説我們詮釋了奧運精神,説我們成為了都靈奧運會的英雄。比賽的遺憾和不甘很快就被感動和温暖填滿。

從事補冰工作的教學指導,助力冬奧

新京報:你目前主要的工作是什麼?

張昊:從事花樣滑冰三十多年,我參加了近400場比賽,奪得獎牌200多枚,經歷過巔峯和輝煌,也品嚐過挫折和失敗。很多人説我該休息休息了,今年12月1日,我也因為傷痛不得不選擇退役。

但為了推廣冰雪運動、繼續堅守在我所熱愛的運動領域,我決定留在母校北京體育大學,教學生們學習花樣滑冰和冬季運動知識。

目前我以教學工作為主。我的學生在冬奧會參加志願者活動、參加冬奧的相關演出,同時作為補冰員助力冬奧。平時我會給他們進行補冰工作的教學指導,教他們如何又快又穩地將被冰刀刮花了的冰面鋪平。

現在我也是冬奧宣講團的成員之一。在工作的空餘時間,我大力推廣冬奧及冰雪項目。目前我已經進過六七十所中小學,還有大學、醫院及社區,進行冬奧的宣講,讓更多人瞭解冬奧文化,熱愛冰雪運動。

新京報:你在北京體育大學如何培訓補冰員?

張昊:花樣滑冰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常常會有點冰的動作,這個動作會在冰面上留下坑,或大或小。這時就會有工作人員過來澆冰,澆冰之前就需要志願者們進行補冰,這樣有助於冰面完整。下一組運動員就不會因為有坑出現失誤,進而影響成績。

專業的補冰員需要先用雪將坑補平,再澆水,用卡尺將多餘的雪刮開。我們學校參加冬奧會的補冰員都是專業的滑冰運動員,他們知道怎麼滑,但是之前都不知道如何補冰。所以需要經過我們的培訓,用最短的時間把冰補齊。

張昊與冬奧補冰員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比賽的中場時間為10-15分鐘,有80到100個坑需要補冰員們補齊。所以需要補冰員們做到快、準、狠,這也是我在日常教學和訓練過程中對他們提出的要求。

新京報:你對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有什麼期待?

張昊: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就要來了。希望中國的奧運健兒們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國風采,為“家裏”辦的冬奧會贏得更多世界目光。這樣就會讓更多人熱愛冰雪運動、參與冰雪運動。我作為一名老運動員,完成了在國際賽場上征戰的光榮使命。現在是冬奧會“北京時間”,奧運健兒們加油。2022,我們準備好了。

新京報記者 吳為 實習生 王美約

編輯 張磊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