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棒球殿堂東京巨蛋體育館,中國棒球隊踏上了第五次世界棒球經典賽之旅。首戰面對東道主日本隊,中國隊選手真砂勇介的出場令看台上人聲鼎沸。這位出生於京都的日籍華裔選手是日本球迷“最熟悉的陌生人”——他曾在2016年棒球U23世界盃上幫助日本隊奪冠,打出4記本壘打榮膺賽事最有價值球員,隨後代表日本職棒聯賽的軟銀老鷹隊打了六年球。
在這支中國棒球隊中,真砂勇介(日本)、朱權(韓國)、張彥倫(新加坡)、張寶樹(美國)等四位選手均屬於“血統代表”,他們沒有中國國籍,但被允許代表中國隊參賽。“血統代表”是世界棒球經典賽為了平衡各參賽隊實力而創設的一條特殊規則。與其他運動項目選手必須更換國籍(並有一定的年份及其他條件限制)才能代表新協會參賽不同,世界經典賽的“血統代表”規則允許選手代表其直系親屬三代之內的出生地或者國家所屬的棒球協會隊伍出戰。
從創辦世界棒球經典賽,到設立“血統代表”的概念,再到幫助各隊尋覓“外援”,這都是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為了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棒球運動而實施的舉措。
長期以來,棒球在全球範圍發展極不均衡,普及程度較低。目前棒球運動在美國與日本廣受歡迎,並在兩國建立起影響力極大的職業聯賽。MLB自不用多説,而在日本,棒球長久以來都是最具影響力的運動項目。本屆經典賽上,首相岸田文雄現身日本與韓國一役的開球儀式,日本男足主教練森保一擔任日本與中國之戰的開球嘉賓……這些足以體現棒球在日本國內的號召力。
然而,全球也僅有美國和日本擁有發達的職業棒球聯賽,韓國、中國台北、波多黎各、多米尼加等地也設有聯賽,但近年來逐漸式微;中國棒球聯賽同樣如此,20餘年來幾經停擺,影響力盡失,前景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
在擁有職業體育基因的歐洲,棒球更成了一項充滿玩票性質的業餘運動。在B組第二輪戰勝中國隊的捷克隊就是一支純業餘球隊,幾乎每位球員都擁有一份與棒球無關的全職工作,業餘時間在捷克棒球聯賽打球。球隊隊長、指定打擊彼得·齊瑪是一名金融分析師,投手馬立克·米納裏克在房地產行業工作,中外場手阿諾斯特·杜博維是高中地理老師,這次參加世界棒球經典賽,他不得不找一名代課老師來替自己完成工作。
作為捷克歷史上最偉大的游擊手和投手,馬丁·施耐德的日程安排更為瘋狂:在奧洛穆茨市擔任消防員的他,日常工作節奏是連續值班24小時後休息48小時,因為這份特殊的工作,施耐德在捷克聯賽裏的比賽缺勤率高達三分之一。甚至連捷克隊主教練帕維爾·查迪姆也只是兼職教練,目前他是布爾諾市一家醫院的神經學家,“如果見過一位20歲的年輕人因中風而偏癱,那你就不會因為自己的投手被擊出一支本壘打而感到難過。”
雖然世界棒壘球聯盟總在推廣宣介中模糊職業與業餘的概念,但棒球運動的發展不順是不爭的事實。職棒界的頂流MLB始終對奧運會漠不關心,奧運會棒球賽事鮮有職業明星參與;沒有職業聯賽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本就對這項運動無甚興趣,即使盡遣精鋭也難敵日美二三線選手——在多重因素的疊加下,國際奧委會對棒球運動在奧運會的現狀非常不滿,2012年倫敦和2016年裏約奧運會均將棒壘球排除在外,是警告更是懲罰。
創辦世界經典賽是MLB的一種自我救贖。近年來,MLB感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與職業橄欖球(NFL)在美國國內市場的競爭已處下風,而依託着全球市場的美職籃(NBA)也迎頭趕上。開拓美日以外的市場已經成為MLB最重要的任務。
創辦於2006年的世界棒球經典賽名義上屬於世界棒壘球聯盟賽事體系的一部分,實際運營方是MLB與美職棒大聯盟選手協會。今年與福克斯電視網簽約後,世界棒球經典賽註冊成立新公司,成為一個單屆賽事收入超過2000萬美元的國際性體育組織。
既然名為“世界經典賽”,就需要有更多國家與地區的參與,而職業球員資源集中在美日兩國,因此“血統代表”就成了“配套設施”——這一創新性規則能讓各參賽隊在短時間內招募到實力更強的職業或準職業選手,不至於讓實力差距過於懸殊。強大的MLB球探團一直在收集全球棒球選手的海量信息和數據,也因此擔負起為各參賽隊推薦“血統代表”人選的“額外工作”。
據中國棒球協會主席陳旭透露,這次賽前MLB為中國隊提供了一份多達14人的候選名單,真砂勇介正是其中一員。從小在日本出生長大的真砂勇介原本並不知道自己能代表中國隊參賽,直到今年1月,MLB球探團找到其父母徵求真砂勇介代表中國隊參賽的意願。
經過十餘年的努力,世界棒球經典賽的影響力有所增長,但還遠遠不夠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全球市場。留給MLB的時間並不多了。在東京奧運會短暫迴歸後,棒壘球繼續被2024年巴黎奧運會攔在門外,這勢必給多數國家和地區的棒球運動發展帶去負面影響。
作者:吳雨倫
編輯:穀苗
責任編輯: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