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擔憂:“乒乓外交”50年,中美面臨挑戰

美國《華盛頓郵報》4月10日文章,原題:50年前,一個嬉皮士、一個牙醫助理和一個15歲的少女用乒乓球幫助打開中國的大門  朱迪·霍夫羅斯特當時15歲,穿着短裙,需要徵得父母的同意才可以入境紅色中國。約翰·塔內希爾時年18歲,過關時,他穿着流行的藍色牛仔褲。格倫·考恩當時19歲,留着齊肩長髮,穿着紫色喇叭褲。

那是1971年4月10日,幾名青年乒乓球運動員不可思議地成為20年來第一批進入中國的美國人,並推動了一場影響未來50年的中美關係解凍。這場被稱為“乒乓外交”的訪問,是兩國之間激烈的、有時是血腥的競爭中的一個關鍵性突破,並促成了尼克松總統次年對中國的訪問。

1971年的那個星期六,一個由9名球員、4名球隊官員和2名家屬組成的美國代表團經香港進入中國內地,成為1949年以來第一批獲准入境的美國人。他們進行了幾場表演賽。體育館裏有1.8萬名觀眾。霍夫羅斯特説:“我總共打了4場比賽……贏了其中的3場。你可以把‘贏了’加引號。”當他們從中國回到美國時,立刻成了明星,登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第二年,中國乒乓球隊應邀訪問了美國白宮。(作者邁克爾·約安)

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網站4月10日文章,原題:50年後,中美“乒乓外交”遺產面臨挑戰 朱迪·霍夫羅斯特還記得半個世紀前她到中國的那一天。她當時15歲,是美國乒乓球隊中最年輕的隊員。美國乒乓球隊當時正在日本名古屋參加世錦賽。比賽結束前兩天,中國隊邀請美國隊到他們的國家去打幾場比賽。美國人深感意外。

當時正值冷戰高峯期,美國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沒有任何外交關係,美國人也不被允許去中國旅行。

4月10日是那次意外之旅的50週年紀念日。這段插曲也被稱為“乒乓外交”。分析人士説,在中國舉行的那些乒乓球比賽,使中美兩國之間的堅冰出現了第一道裂縫。

此後3個月,尼克松總統宣佈將應邀訪問中國。到1972年初,北京被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併成為安全理事會成員。到70年代末,美國和中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從而為美國支持中國驚人的經濟崛起鋪平道路。

但如今,隨着太平洋地區的力量平衡發生變化,美中關係也處於幾十年來最糟糕的時期,分析人士表示,“乒乓外交”的遺產面臨嚴峻挑戰。隨着北京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壯大,美國兩黨支持對中國強硬的呼聲越來越高。特朗普政府拋棄了長期以來的接觸政策,並試圖使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脱鈎。到目前為止,拜登政府似乎採取了類似的策略。

就中國而言,1971年和今天可謂天壤之別。中國的人均GDP增長了80多倍。中國的軍隊迅速現代化,並能以50年前無法想象的方式投射力量。

最近,西方不斷出現抵制2022年中國冬奧會的言論。1971年訪華的美國球員之一康妮·斯韋里斯説:“抵制會阻礙普通人和運動員之間的交流,而我認為這(參加奧運會)是可以打破壁壘的方式。”霍夫羅斯特表示贊同。她説:“這種健康的交流越多,當面對更大的問題時,我們就越有能力解決。”(作者約翰·盧維奇,喬恆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17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媒擔憂:“乒乓外交”50年,中美面臨挑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