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三大體系”深化體教融合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體育

近年來,在進一步深化體教融合背景下,國家體育總局提出構建“三大體系”,即青少年健康促進體系、青少年體育訓練體系和青少年體育競賽體系。這對於深入貫徹落實體教融合各項要求,及下一步在全國各地開展相關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深入解讀“三大體系”建設。

本報記者 顧 寧

家校社攜手推動健康促進體系構建

武漢體育學院教授柳鳴毅認為,對於構建青少年健康促進體系,體育部門、教育部門和衞生健康部門等要積極溝通協作,體育系統要從全體青少年教育和健康角度思考體育工作,要將不同類別、不同身體特點、不同目標訴求的青少年吸引到的體育序列中來,避免將大部分孩子排除在外。教育系統要將體育納入教育範疇,將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方式和內容,重視學生參加體測、體育競賽等,讓體育成為塑造校園精英、榜樣的重要內容。讓孩子掌握體育技能和養成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為培養身體素養奠定基礎。

為改變學校體育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柳鳴毅認為應鼓勵俱樂部有序規範進入校園,充實提高學校體育力量,同時加強對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管理,體育教育部門應該聯合制定相應政策,規範行為。

柳鳴毅表示,相關工作的開展,需要體育部門、教育部門,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共識,讓體育真正促進青少年健康。

以體校改革促進體育訓練體系搭建

在強化青少年體育訓練體系方面,柳鳴毅認為,在體教融合背景下搭建青少年體育訓練體系需要體育、教育部門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力。

體校一直都是體教融合的重要陣地。基層體校長期以來為中國競技體育後備人才的培養起到了巨大作用,但隨着社會的發展和變革,出現了招生難、出口不暢等問題。當前,在很多項目培養都處於低齡化的背景下,訓練不可能完全依靠體校,而是需要學校、社會俱樂部的齊心協力。在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的《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提出,要推進各級各類體校改革,在突出體校專業特色和體育後備人才培養任務的同時,推動建立青少年體育訓練中心,配備複合型教練員保障團隊,以適當形式與當地中小學校合作,為其提供場地設施、教學服務、師資力量等。

柳鳴毅説,要充分發揮體校場地和教練員的資源優勢,走好“兩條路”:一條是競技體育後備人才精英化培養之路,要打開教育部門的大門,通過學校選材,找準適合成為運動員的“目標羣體”,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集約化的訓練培養體系中,真正實現精準選材、精準培養、精準輸送,不斷提升後備人才的成材率。另一條是要走訓練“一集中”的青少年訓練中心之路。體校要提升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理念和意識,以制定專業化的課程、標準化的訓練等方式,開門辦校,對學校、社會俱樂部提供服務。

拓寬賽事渠道提升體育競賽體系

在完善青少年體育競賽體系方面,柳鳴毅指出,競賽是促進青少年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和訓練的重要槓桿之一。競賽的意義不僅是拿冠軍,而是讓更多孩子參與其中,體驗和感受體育帶來的樂趣,在競賽過程中挖掘自己身心潛力和技能潛力,這也是競賽面向全體孩子的多元目標。同時,競賽還具有選拔體育人才的作用。隨着青少年體育技能的不斷普及,青少年羣體參與體育競賽的需求將不斷提升。需要充分發揮協會、社會組織、俱樂部的作用,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辦賽,才能補充賽事投入的不足,滿足更多青少年的參賽需求。

柳鳴毅總結,“三大體系”互為聯繫。健康促進體系面向全體青少年發揮體育最重要的作用;體育訓練體系是重要中樞,讓孩子們能夠接受系統訓練;體育競賽體系則是槓桿,是用以衡量前兩大體系的槓桿,同時也是衡量青少年全面發展的槓桿。

來源:中國體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