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賽場也要秀場 小眾項目借全運破圈——十四運會攀巖比賽綜述
雖然是首次成為全運會正式競賽項目,但攀巖的熱度一點不低。從超世界紀錄的成績,到火爆的現場氛圍,這個曾經的小眾項目正在從競技和全民參與兩個維度積極“破圈”。
= 1 =
超世界紀錄
速度賽引領競技突圍
21日,第十四屆全運會攀巖比賽收官,六枚金牌各歸其主。成年組女子速度賽決賽誕生超世界紀錄的成績,湖北隊牛笛6秒74奪冠,超越了由波蘭人米羅斯拉夫在東京奧運會上創造的6秒84的世界紀錄。銀牌得主、湖南隊鄧麗娟也爬出了6秒92的好成績。男子冠軍被湖南隊龍金寶以5秒40奪得。
“全運會比世界大賽難爬,因為世界上最快的兩個女選手在中國。”牛笛賽後説。
9月21日,湖北隊選手牛笛(左)和湖南隊選手鄧麗娟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速度攀巖賽道全球統一、男女通用。標準化的比賽方式為短時間內提高競技成績提供了可能。2018年中攀聯賽啓動時曾經設定了三大目標,其中之一便是推動速度攀巖的崛起。
“中國在國際攀巖界是後來者。幾年發展,中國速度攀巖已處於世界前列。”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攀巖部主任厲國偉説,目前,中國隊已有21名男運動員爬進過6秒以內(世界紀錄為5秒20),12名女運動員爬進過7秒以內。
根據防疫政策,中國隊運動員目前尚未恢復國際比賽。在與全運會同期在莫斯科舉行的世錦賽上,男子速度賽奪冠成績為5秒73,女子為7秒18。
9月21日,湖北隊選手潘愚非在攀石賽中。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此外,中國攀巖也積極利用全運會推進項目標準化建設。全運會前,中國登山協會發布了《攀巖速度賽(標準賽道)全國紀錄認定辦法》,對標國際標準確立新的全國紀錄認定方法,以往賽事產生的各類“紀錄”和最好成績不再有效。
該辦法在全運會首次使用,牛笛和龍金寶的奪冠成績也成為了新的全國紀錄和賽會紀錄。
= 2 =
着眼青少年
攀石難度水平提升是長期工程
攀巖在東京完成奧運首秀,中國男、女兩名小將無緣決賽。本屆全運會對標巴黎奧運會設項,將難度與兩項全能(攀石、難度)分開。湖北隊潘愚非和廣東隊張悦彤奪冠。但兩人坦言,自己和世界頂尖水平還有差距。
“錯過東京,不能完全怪疫情導致積分賽取消,我自己能力有短板。”18歲的張悦彤説,自己長時間不出國比賽,“與歐洲那些高水平定線員的思路有些脱節”。潘愚非也表示,對國際大賽的“陌生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己的發揮。
“難度和攀石運動員要從小抓起,也需要系統的人才體系,包括教練員、裁判員、定線員等,還需要進入國際攀巖的主流話語圈。”厲國偉説,自攀巖入奧以來,各省區市相繼建立專業隊,註冊運動員達到3000多人,中國攀巖的參與人口也達到30多萬,“但難度和攀石項目的人才培養成果,可能要等到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才能看到”。
9月20日,上海隊選手楊立豪完成攀石賽等待裁判示意。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考慮到兩個項目的人才成長週期較長,本屆全運會特別設置了U16組的男、女兩項全能。這是今年4月才確定的競賽項目,許多隊伍尚未建立起該組別專業隊,經營性巖館和社會化俱樂部便在輸送人才上發揮了作用。U16組男子兩項全能冠軍楊立豪便來自上海東冠攀巖俱樂部,此次上海U16組運動員均出自該俱樂部。
= 3 =
賽場變秀場
能嗨的項目有觀眾
從自然巖壁上的極限運動走向競技項目,攀巖的起源奠定了其時尚、大膽、創新的項目氣質。即便成了標準化賽事,運動員依靠自己對線路的解讀,獨立設計攀登策略的核心玩法依舊沒變,他們仍有極大空間在巖壁上發揮創造力,這便保證了項目的觀賞性。
此次全運會期間便常出現選手用新動作引爆全場的場面。觀眾羅寧花説:“以前從沒看過攀巖,沒想到這麼好看,比賽規則也好懂。”
據瞭解,雖受賽程因天氣改期影響,但位於西安市閻良區的賽場決賽日售票率仍近七成,許多當地居民將看比賽當成了度過中秋假期的選項。
此外,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也希望藉此次全運會為攀巖探索體育展示的標準。
9月21日,湖北隊選手潘愚非在難度賽中。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體育展示中最吸引人的就是現場的視聽效果呈現。”此次攀巖項目體育展示總導演宋天歌説,比賽全程設現場DJ和音樂。決賽夜,他們表演了燈光秀,由DJ帶動觀眾互動,為運動員出場設計了綜藝節目式的燈光門和音樂,並用投影在巖壁上播放各類熱場短片。
其中一段用非遺老腔唱的攀巖宣傳曲引人注目,老腔藝人用陝西方言吼出“來攀巖哎”,串聯起了新興項目與賽事舉辦地的文化元素。點擊跳轉:《全球連線|老腔一聲吼,喊你來攀巖!》
賽場變秀場,這在攀巖的國際大賽中也並不少見。東京奧運會上的霹靂舞表演,2019年世錦賽的巖壁秀,都是類似的例子。
“攀巖項目具備進行高水平體育展示的可能,登山中心也很支持。”宋天歌説,“現在各個項目都在用更娛樂化、互動性強的方式爭取觀眾,攀巖雖然以前是小眾項目,但時代變了,它在這方面具有優勢。”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