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明景帝的死,明英宗的奇怪做法,和史書記載,似乎認證一個事實
從景泰七年(1456)年底開始,到明景帝去世,在皇家的記錄中,關於明景帝病重的記載多達20多處,這些記錄,足以説明明景帝的病情日益嚴重,最後終於不治身亡。這種記載説明明景帝是正常的死亡,已經無誤了,但
從景泰七年(1456)年底開始,到明景帝去世,在皇家的記錄中,關於明景帝病重的記載多達20多處,這些記錄,足以説明明景帝的病情日益嚴重,最後終於不治身亡。這種記載説明明景帝是正常的死亡,已經無誤了,但
今天我們要説的不是説相聲的于謙,而是大明王朝的功臣,民族英雄于謙。在明英宗親征時,于謙只是一個區區兵部左侍郎。也正是明英宗親征,把兵部尚書鄺埜帶去了,所以留下於謙主持兵部的日常工作。其實在當時于謙是反
大明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夜,京師(北京)一片寂靜,除了巡城兵馬司軍士和更夫之外,城內街道中幾乎見不到人影,只有皓月當空,星光閃爍。夜半剛過,京師皇城長安門外,突然聚集了上千人的隊伍,他們打開
朱祁鎮之所以能夠活着回到明朝,完全是因為後來形勢發生了改變。如果形勢不發生改變,朱祁鎮就算不被殺,也很難回到明朝。就像當年金國把宋徽宗、宋欽宗俘虜到北方去,就再也沒有把他們放回來一樣。那麼,當時形勢發
公元1435年(明朝宣德十年)正月,明朝第五為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駕崩。這位締造“仁宣之治”的皇帝僅僅在位10年,只活了38歲。彌留之際,明宣宗用哀求的目光望着張太后,久久不能開口。張太后是明仁宗朱高熾的
于謙(1398—1457),為大明王朝續命的大功臣,被譽為“救時宰相”。一生幹過幾件轟轟烈烈的大事,尤其是組織打贏了北京保衞戰,穩定明朝政權,事關中原文明的延續,居功甚偉。景帝朱祁鈺在位那八年,于謙權
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太師也先率軍犯邊,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卻兵敗被俘,經于謙等大臣提議和孫太后首肯,留京監國的郕王朱祁鈺即皇帝位,是為明代宗。次年,明英宗朱祁鎮被放歸京城,但旋即便被朱祁鈺囚
文/林巖于謙明朝洪武年間,工部主事於彥昭辭官之後,隱居在杭州府錢塘縣太平裏(今屬浙江杭州上城區祠堂巷)。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於彥昭的妻子生下了一個男嬰,取名“謙”,希望這娃長大之
奪門之變,又稱南宮復辟,明朝代宗朱祁鈺景泰時期,明代將領石亨、文臣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於景泰八年(1457年)擁戴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的明英宗朱祁鎮復位的兵變。景泰帝在位年間,重用大臣于謙等人,治理朝政
説起明朝的宮廷政變,最典型的就是“奪門之變”了。公元1457年(景泰八年)正月,被軟禁了8年的太上皇朱祁鎮,在將領石亨、政客徐有貞和太監曹吉祥等人擁戴下,進行了一場奪位復辟的宮廷政變。事情的經過大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