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連環殺手像狩獵者,而女連環殺手更像採集者。這與遠古人類生存環境下的心理是相符的。我們依舊對謀殺著迷,更確切地說是內心的病態好奇心使然。
謀殺女性暴力
心理學家馬爾文·扎克伯格等研究人員很早就發現人類有著病態的好奇心理。總有一些恐怖和可怕的東西吸引我們的注意。
確實,沒什麼比謀殺更讓人恐懼、讓人著迷的了。我和賓州州立大學哈里斯堡分校的同事湯姆·鮑爾斯一起研究犯罪和連環殺手的特徵很多年,但重讀每個案例時仍然心懷恐懼。
直到去年,一位學生埃琳·墨菲找我研究女連環殺手,我才意識到,在這個課題上,文獻是多麼匱乏。大多數人都只聽過男性連環殺手,比如傑弗裡·達默和泰德·邦迪,相關文獻汗牛充棟。
另一方面,很少有人聽說過蓓爾·甘尼斯和南妮·多斯,她們同樣罪惡滔天:甘尼斯在19世紀末殺了25個人,包括她的孩子和丈夫。多斯在20世紀上半葉殺了11個人,包括她的母親和孫子。
我們透過資料分析發現,女連環殺手確實擁有一些共同特徵。
多數屬於中上階級
加州州立大學弗雷斯諾分校的犯罪學家、《連環殺手及其受害者》一書作者埃裡克·希基採訪了美國64個女連環殺手,得出了一幅令人不快的女連環殺手肖像。
她們大多數是白人,通常殺害7到10人,更傾向殺害家人而非陌生人。儘管多數殺人犯都是中上階級,但她們最普遍的動機是錢。
其他研究使用了更少的樣本,但也有一些值得一提的發現。比如,在2011年的研究中,阿曼達·法雷爾、羅伯特·凱佩爾和維多利亞·提特靈頓回顧了十位美國女連環殺手的新聞。
他們發現,女連環殺手的犯罪時間明顯比男性連環殺手長。法雷爾和同事指出,諷刺的是,護士在女連環殺手中比例很大,在2000年的一項研究中,黛布拉·舒爾曼-考芙琳採訪了八位女連環殺手,也得出了類似結論。
女連環殺手究竟長什麼樣?
所以當決定研究女連環殺手時,我們帶著兩個目標研究這個課題。
首先,我們想用更近的例子來記錄這些罪犯的方法、動機和歷史(樣本越大,結果和模式就更接近現實)。其次,作為心理學家,我們也想填補女連環殺手心理研究的空白。
和法雷爾及其同事一樣,我們也使用大眾媒介來研究女連環殺手。
我們發現murderpedia.org這個網站是搜尋謀殺案媒體報道的有用工具。最終我們蒐集了64位女連環殺手的檔案(和希基的數目一樣),時間和地點是從1821年到2008年之間的美國。
儘管我們的發現限於報道這些女性及其犯罪的報紙資訊,但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大眾媒體是有效的。
和前人的一系列研究一樣,我們發現多數女連環殺手來自中上階級。
92%的人認識受害者,幾乎全是白人,最主要的殺人方法是下毒,主要動機是錢。
多數人有大學學歷。職業各種各樣,從宗教教師到妓女。接近40%的人在醫療相關行業工作,比如護士或助手,約22%的人是直接看護者的角色(如母親和保姆)。
多數女連環殺手都結過婚。事實上,這些連環殺手平均結過兩次婚,最多的有七次。就相貌來看,被報道的多數人都是中等以上水準;就宗教而言,全都是基督徒。
近2/3的人和受害者是親屬關係,近1/3的人殺害了丈夫或戀人,44%的人殺害了親生子女。超過一半的樣本殺害了孩子,約1/4的人殺害了年老或體弱的人,這些人沒什麼抵抗力。
生物遺傳因素?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我們發現了兩個重要圖景。
首先,我們的資料(和其他研究一樣)顯示,女連環殺手的主要動機是錢。前人的研究,比如希基,發現男性連環殺手主要是因為性。
這和進化心理學理論一致。羅伯特·特里夫斯1972年的作品指出,由於繁殖潛力有限(相對較少的卵子),女性在進化過程中更注重於確保獲取資源(比如在遠古環境中,對配偶的謹慎選擇)。
相反的,近乎無限制的繁殖潛力(相對無限制的精子)讓男性更傾向於大規模獵豔。
當然我不是說人類的進化目的是為了大規模謀殺。我的意思是,基因學上的無意識慾望進化,或許可以解釋男性與女連環殺手之間的某些區別。
其次,研究表明,男性連環殺手傾向於跟蹤並殺害陌生人。而女連環殺手更傾向殺害認識的人。看起來男性連環殺手像狩獵者,而女連環殺手更像採集者。這與遠古人類生存環境下的心理是相符的。
所以,我們確切知道是什麼讓女性變成連環殺手的嗎?很不幸,答案是否定的。即使像心理學家阿德里安·雷恩的大腦成像研究,也無法給出確鑿的答案。
儘管如此,我們依舊對謀殺著迷,更確切地說是內心的病態好奇心使然,所以我們關注這些最終可能傷害我們的現象。我們希望描繪一個“典型”的女連環殺手形象,以此因發更進一步的分析和可能的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