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玩壞的歷史人物
1、角色:武媚娘
扮演者:范冰冰
出自:《武媚娘傳奇》
影視形象:
范冰冰版的武媚娘簡直是不折不扣的瑪麗蘇,真心不懂這樣的瑪麗蘇怎麼在大唐後宮活下來,並且成為皇后,然後當上皇上,晉級成為一代女皇。電視劇中的武媚娘深的李世民的寵愛,李世民對武媚娘一直情有獨鍾,處處維護。
而且殺死獅子驄居然是為救雉奴被迫殺獅子驄。不僅如此武媚娘還與李世民戰場共進退,殺敵不讓鬚眉啊!在劇中,武媚娘剛入感業就懷有身孕,劇中改編成了李世民的遺腹子,她以太妃身份再度回宮。
但是歷史上武媚娘從未懷過李世民孩子,這個孩子本來就是李治的。總局認為這一改編違背歷史,所以只能靠配音和剪輯改成李治的孩子,所以才會出現跟李治抱抱就懷孕的奇葩劇情。好好的一部女皇稱霸史,卻演變成了一個天馬行空的瑪麗蘇愛情故事。
歷史形象:
其實李世民時期武媚娘並不受寵,做了12年才人。電視劇中說的韋妃透過對唐太宗贈送給武媚孃的獅子驄下藥,想來陷害武媚娘。誰知當天雉奴騎上受驚白馬,武媚娘為救雉奴殺了白馬。
史實上武媚娘自告奮勇想要馴服白馬,對唐太宗要三樣東西:第一,鐵鞭。第二,鐵錘。第三,匕首,說這馬如此暴烈,必須用特 殊手段,武媚孃的兇狠和膽色可見一斑。上戰場就更加不可能啦,武則天是後宮女子,女子上戰場本就稀少,更何況她是後宮嬪妃,況且武則天並未得到唐太宗的寵愛,不會有並肩上戰場之說。
再有就是武媚娘從未懷過李世民孩子,反而在李世民病重時與太子私通。而且武則天也有不少的男寵,薛懷義、張易之、張昌宗、沈南 等,他們都是相貌英俊、體格健壯的男人,能夠滿足武則天的荒淫慾望。
2、角色:李世民
扮演者:張豐毅
出自:《武媚娘傳奇》
影視形象:《武媚娘傳奇》中花了將近一大半的劇集講述武媚娘與李世民的虐戀情深,這條愛情線成了劇情的主線,李世民對媚娘寵愛有加,付出真情。大肆渲染李世民與武媚孃的情投意合,兩情相悅,甚至在李世民臨死之時,都不忘託付好武媚孃的歸宿。這樣一位心地善良,有情有義,對武媚娘全心全意的真的是李世民嗎?你確定不是湯姆民嗎?
歷史形象:歷史上的李世民,根本不寵愛武媚娘,而是更加寵愛徐慧,因為徐慧與長孫皇后同屬溫柔賢惠又不失才氣的女子,武媚娘雖貌美無雙,但內心太過剛強,並不討李世民喜歡,所以徐婕妤才是李世民的“菜”。武則天在唐太宗一朝,那叫鬱郁不得志,從貞觀十一年進宮當才人,到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去世,時間過了十二年啊,武則天也從一個十四歲的花季少女,成長為一個二十多歲的成熟婦人了,可是職位沒有變,開始是武才人,最後還是武才人。”有史料透露李世民只寵幸過她一次,李世民愛的是長孫皇后,寵的是徐慧,跟武媚娘沒什麼關係。
3、角色:徐慧
扮演者:張鈞蜜
原型:徐惠
出自:《武媚娘傳奇》
影視形象:沒錯我就是要為徐姐姐平反啊!電視劇中將徐慧描述成一代奸妃,從當初和武媚娘一同進宮情同手足的“傻白純”姐妹徐慧,因嫉妒武媚娘受李世民寵愛,徐慧暗暗了斷與媚孃的姐妹情,邁入極盡手段背地裡陷害媚孃的道路,溫婉善良的徐姐姐徹底變身陰險蛇蠍女。最後機關算盡終究自食惡果,在與媚娘相互撕逼的時候被太宗發現,被禁足,太宗死後自縊而死。
歷史形象:歷史中唐太宗在長孫皇后死後,一直對徐慧寵愛有加。歷史上的徐慧才貌雙全,納為才人。後被封為婕妤,接著又升為充容。徐惠在自己的居住宮殿中,唐太宗下召讓她去見駕。她過了很久還沒到,唐太宗非常生氣。
徐惠因此獻了首詩:“朝來臨鏡臺,妝罷暫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唐太宗見後怒氣全消了。貞觀末年,唐太宗頻起征伐、廣修宮殿。徐惠上疏極諫,剖析常年征伐、大興土木之害。唐太宗認可了她的看法並對她厚加賞賜。唐太宗駕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藥,又作七言詩和連珠以示愛慕。永徽元年病逝,年僅二十四,被追封賢妃,陪葬昭陵石室。
4、角色:李治
扮演者:李治廷
出自:《武媚娘傳奇》
影視形象:電視裡李治就是依賴武媚娘呵護的柔弱少年以及此後仰仗老婆鼻息的軟弱皇帝。風流多情,優柔寡斷只可以概括李治。李治的少年時期,在掖庭手持兩個傀儡發洩心中不快,也成了和武如意第一次見面的地方。
後為武媚娘製作皮影,一起感化彭婆婆。在大朝會前夕,眾皇子比劍決定誰為馬球隊統領的時候,與武媚娘第二次邂逅,之後武媚娘還為李治殺了獅子驄。
在李承乾與李泰爭儲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似乎誰也沒把這個九弟稚奴當成潛在威脅,在武媚孃的細心教導幫助下,李治成功的獲得李世民的肯定。而隨著李承乾謀反,李泰逼宮等諸事發生後,似乎這個九子稚奴的優勢凸顯出來了。在長孫無忌、褚遂良、房玄齡等人的推薦以及同意下,李治順利即位。
歷史形象: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早在李治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與大他四歲的太宗才人武氏私通。李治其在位時曾平定漠北,大破百濟與倭國聯軍,滅亡高句麗,滅亡西突厥,大擴中國版圖。此外,在“二聖”的權力分配上,李治也握有絕對的主動權,在大部分時間裡,武則天的權力是由李治授予。
當然,李治對武則天也是很寵愛,武則天開始給他生孩子,唐宮內便不再有其他女人能分到李治的寵愛。而武則天生下最小的太平公主時,已40多歲。一個大權在握、擁有眾多後宮佳麗的皇帝,幾十年來只和一個女人生孩子,可見其用情之專。
5、角色:韋貴妃
扮演者:張庭
原型:韋珪
出自:《武媚娘傳奇》
影視形象:電視劇中的韋貴妃,太宗四妃之貴妃,在長孫皇后病歿後,後宮中權勢最大、地位最高的人,出身於京兆韋氏的門閥貴族。伯父韋源承為兵部尚書,在太宗朝初期佔有一席之地。
依仗家勢在宮中囂張跋扈,不僅是武媚娘在太宗朝時期的最主要敵人,連李世民對其都敢怒不敢言,甚至長孫無忌還都勸李世民要多去韋貴 妃宮中坐坐。逼死劉賢妃、脅迫殷德妃,與楊淑妃對立。對武如意多次打壓以及攻擊,與魏王李泰聯手,掀翻了李承乾的太子地位。編輯如此腦洞大開,我也是在是佩服。
歷史形象:韋貴妃,名韋珪,出身於京兆韋氏的名門。與劇中不同的是,韋貴妃先嫁給了隋朝戶部尚書之子李珉為妻,生下一女,隨即才嫁給了李世民,被封貴妃。歷史上韋貴妃有三個孩子,一兒兩女,紀王李慎和臨川公主,還有個女兒是與前夫隋朝民部尚書李之雄之子李珉生的定襄縣主,韋貴妃也從未像劇中所說的那樣掌管過後宮。韋貴妃的前夫在叛變的時候被弄死,所以她算罪人之婦,哪裡來的囂張?太宗死後她被封為紀國太妃,與紀王李慎前往封地頤養天年,麟德二年去世,享年六十九歲,也是善終。
6、角色:李恪
扮演者:李解
出自:《武媚娘傳奇》
影視形象:太宗四妃之楊淑妃之子,在李承乾和李泰為太子之位爭得你死我活的時候,並沒有受到影響,而表現出的卻很是恬淡,與武媚娘結下了不解之緣,然而在其母親楊淑妃以及楊青玄、高陽公主等人的影響下,漸漸從一個沒有野心只求太平的王爺,變成了一個野心家,第八十五集將吳王反叛的過程剪下,導致事件不連貫,而李恪的結局也只用了一句臺詞草草收場。在劇中李恪其實並不是李世民的親生兒子,而是李元吉的兒子,這樣我感嘆編輯的強大的想象力。
歷史形象:李恪,太宗與楊妃之子,在太宗諸子中排行老三,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諸多兒子中最賢能的,在太宗朝似乎很低調,為官倒是一把好手。太宗死後,在永徽元年被任命為司空,永徽二年加封太子太師。永徽四年,高陽公主、房遺愛等人謀反,李恪被被長孫無忌以謀反的罪名誣陷致死,享年三十五歲。“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毛主席曾經評價李恪為“英物”,為李世民不理李恪為太子感到惋惜。
7、角色:楊淑妃
扮演者:周海媚
原型:楊妃
出自:《武媚娘傳奇》
影視形象:太宗四妃之淑妃,隋煬帝之女,當初太宗娶淑妃之時,長孫無忌等大臣極力反對,隨後被長孫無忌等人投毒,致使落下病根。
表面上溫文爾雅,知書達理,每月必會畫出一幅文德皇后的人物畫。實際上早就在經營著自己的勢力,御林軍副統領方慶舉為親信將領,謀劃北宮門事變,卻因為武媚孃的勸說而失敗。多年以來楊淑妃一直念念不忘自己被滅族的仇恨,要兒子給自己報仇。而且多年以前,楊淑妃是李世民之弟李元吉的妻子,被李世民強行奪走身子,李恪其實並不是李世民的親生兒子,而是李元吉的兒子。歷史形象:楊妃,隋末唐初人,名諱不詳,生卒年不詳。楊妃的出生地史書無記載,《隋書》記載楊妃之父隋煬帝。唐初成為唐太宗李世民內官“四妃”之一,徽號未載,安葬地亦不明。楊妃為唐太宗三子吳王李恪、六子蜀王李愔生母。史書對其本人的正面記載甚少,記載於其子吳王李恪的立傳之上,但僅有寥寥數字。
8、角色:陸貞
扮演者:趙麗穎
原型:陸令萱
出自:《陸貞傳奇》影視形象:電視劇中的陸貞,也就是陸令萱,簡直一朵白蓮花,無比善良且十分痴情,對權力也十分鄙視,宮廷中陸貞刻苦、努力、善良,憑藉其聰明,得到了高演的賞識,同時她的堅忍與善良,也打動了儲君高湛的心,與高湛譜寫一曲可歌可泣愛情讚歌。
從一個官商之女一路打“小怪”最終憑藉聰明才智升至朝中女相,並輔佐北齊成為強國。當然,陸令萱也絕不會想到一千年後,會有人為她歌功頌德,於麻麻洗白的功力可見一般。
歷史形象:陸貞歷史原型是高緯的養母陸令萱,鮮卑族人,北齊女官。陸令萱生子穆提婆,為北齊高官,母子二人權傾一時,對北齊政局和歷史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北齊末年,君主高緯昏懦荒淫,奸臣弄權,陸令萱身處後宮,以她曾為小皇帝高緯乳母的特殊地位,加之強烈的權欲控,使北齊朝中奸邪之臣都聚集在她的手下,任她驅使,她操縱國柄整整八年,亂政禍國殃民,終使北齊王朝君死國滅。
9、角色:高湛
扮演者:陳曉
出自:《陸貞傳奇》
影視形象:陳曉飾演的高湛是一個好人,他隱忍、霸氣、機智、玉樹臨風,而且對自己的國家也是盡心盡力,對女主更是愛到無法自拔,眼裡容不下其他任何女人,陸貞每次在宮中遇到難處,高湛都能英雄救美,在那深宮大院上演了好一齣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到天涯的催淚純愛大戲,甚至差點拋棄國家,但又為了國家捨棄自己的愛情,好人和好皇帝他都當了,估計高湛自己也想不到:一千年後他成了情聖和明君。
歷史形象:歷史上的高湛,北齊第四任皇帝,東魏權臣高歡第九子,歷史上高湛的生母就是在電視劇中鬥得死去活來的婁氏,而且歷史上高湛和高演是同母同父的親兄弟。
歷史上高湛誅殺功臣、寵信奸佞、逼奸皇嫂、殘害同宗,荒淫無度,沉迷酒色,十分變態。總而言之,他不管做皇帝,還是做人,都毫無可稱道之處。歷史上的高湛垂涎嫂嫂美色,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自己的侄子高紹德的性命相要挾,強佔了嫂嫂。
除了女人,高湛還好男色。據說他最寵愛高孝瑜、和士開兩位男士,其中高孝瑜不僅是高湛的侄子,也是他的初戀情人,而和士開是個胡人,不僅與高湛有非正當關係,同時還與高湛老婆胡皇后私通,可謂“夫妻共享一夫”。
10、角色:高演
扮演者:喬任梁
出自:《陸貞傳奇》
影視形象:劇中的高演是婁皇后之子,北齊的孝昭帝,他宅心仁厚、氣度不凡、深情款款。身為帝王,一生卻只鍾情一個女子。
那一年,他如願所償娶了與高湛青梅竹馬的蕭喚雲,卻得不到她的心。他對她一片痴心、柔情似水,她卻一直冷若冰霜,在仇恨中迷失自己。高演的一片真心雖被蕭喚雲一次次撕得粉碎,卻仍願意繼續包容,繼續等待,期待她終有一天能被感動……最終蕭喚雲被他感動,二人十分恩愛。然而婁太后為篡權發動兵變時,他為了保護萬千北齊子民和深愛的妻子,被自己生母計程車兵用箭射死
歷史形象:北齊孝昭帝高演,他是北齊神武帝高歡第六子,文宣帝同母弟。美姿貌,有氣度。肅宗高演長於政術開始參預朝政,政治經驗逐漸成熟豐富,眼見次兄文宣帝沉湎酒色,大臣趨炎附勢,惟高演滿臉憂愁,不時直諫。
其兄文宣帝臨終時,表示必要時皇位可以相讓,唯不可傷害高殷。廢帝即位,獨攬朝政。560年,高發動政變,廢高殷為濟南王。高演登上皇帝寶座,改元皇建,時年二十六歲。高演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兼盛,帝留心於政事,積極尋求及任用賢能為朝廷效力,政治清明。
帝關心民生,輕徭薄賦,並下詔分遣大使巡省四方,觀察風俗,問人疾苦,考求得失。並親征親戎北討庫莫奚,出長城,虜奔遁,分兵致討,大獲牛馬。即位翌年,高演得重病死,在位僅兩年,終年僅27歲。為了保住兒子高百年的性命,傳位於長廣王高湛。他的諡號為孝昭皇帝,安葬地文靖陵。不愧為北齊難得一見之明君。
11、角色:婁昭君
扮演者:劉雪華
出自:《陸貞傳奇》
影視形象:高演的之母,為了自己的親生骨肉高演未來的皇位和皇后的寶座,殺害了武成帝高湛的生母,從而幫助自己的兒子奪得帝位,為了保住這永久的權力,多次迫害高湛和陸貞,不惜害死自己的親侄女婁青薔,駕馭著自己的兒子高演,和蕭喚雲爭鳳印。最終發動篡權奪位的陰謀政變,可惜陰謀被女相陸貞和高湛成功阻止,最後婁氏仰天長笑拔劍自刎。
歷史形象:武明皇后婁昭君,北齊奠基人高歡的妻子,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的生母。婁昭君平日柔順勤儉,謙卑自守。親自紡織針補,視姬妾所生諸子均十分慈愛,不異己出,對諸子每人必賜一袍一褲。時常向高歡進言,有才必用,不能以私廢公。處事能夠顧全大局,委曲求全。
高歡受封渤海王,婁昭君為渤海王妃。高歡死後,其長子高澄繼任其位,婁昭君進封渤海太妃。550年,其次子高洋稱帝,尊婁昭君為太后。559年,高洋去世,太子高殷繼位,尊婁昭君為太皇太后。
560年,婁昭君廢黜高殷,改立六子高演為帝,婁昭君再度為皇太后。561年,高演去世,婁昭君立九子高湛為帝,仍為皇太后。562年,婁昭君去世,與高歡葬於義平陵,諡號神武明皇后。
冤!被黑慘的十大歷史人物
中國歷史真象一個被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有人被洗白,也有人被抹黑。下面就為大家說道說道那些被抹黑的歷史人物。
一、商紂王
一說起紂王,立刻浮現在我們腦海中的是封神演義中的暴君。幾千年來,在中國人心中,商紂王不僅是中國古往今來昏君、暴君的〝代言人〞,而且已經成為邪惡勢力和罪惡人性的象徵。直到今天,經過從西周起至今後人三千多年的加工和渲染,紂王的形象已經被定性了。
紂王是商朝的亡國之君,他的名字並不叫紂,他的正式名字叫子辛,也叫帝辛。〝紂〞是後人硬加在他頭上的醜惡諡號,〝殘義損善曰紂〞,也就是指兇惡不義的意思。其實帝辛也做過功在千秋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他開拓了山東、淮河下游和長江流域。當時這些地區生產力低下,小部落還處在原始社會,正向中原地區伸展,紂王的祖父、父親都在步步退讓。直到紂王時期,組織大規模軍隊與之對抗,最終平定東夷,打到長江下游,中原文化也隨之傳播到淮河下游和長江流域一帶,這為後來中國形成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創造了先決條件。孔子的弟子之一子貢就為紂王平過反,他說紂王的罪行不像史書所言那樣誇張。
二、周瑜
《三國演義》中,周瑜是一個風流倜儻、有些才幹,但心胸狹窄,總想算計諸葛亮卻總是搬起石頭砸自已的腳的大都督,是一個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是一個性格暴躁,政治、軍事才能遠遜於諸葛亮最後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的人,是與〝三氣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既生亮,何生瑜〞這樣一些典故相聯絡著的人。
其實大都督年輕有為,氣量寬宏,而且是赤壁之戰大破曹操的第一功臣(說真的跟諸葛亮沒什麼關係)。而且畢生都沒跟諸葛亮交手過,兩人有沒有見面還是個未知數。
三、楊廣
隋煬帝的惡名,最早可以追溯到瓦崗軍首領李密釋出的《討隋煬帝檄文》,歷數了隋煬帝十大罪狀,如弒父、亂倫、嗜酒、勞民、濫賦、興役、徵遼、濫誅、賣官、無信等等,總之是〝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後來的史書及小說也不同程度地對隋煬帝進行醜化。最終,一個人人得而誅之的暴君的形象定格。
隋煬帝楊廣雖然是個亡國之君,但他並不是無能之輩,相反他是個政治和野心都高瞻遠矚的人。不僅修文藏書、開創科舉,還大力提拔寒門子弟、打擊豪門世家,且大力開拓西域,使四方諸國誠服。修大運河,創下絕世偉業。雖然因為窮兵黷武、急功近利、耗盡民力、苛捐雜稅等終讓他走上亡國之君的道路,但是他也不是一無是處的昏君。
四、法海
法海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白蛇傳》中,法海是一個沒有情感的、冷血的阻止許仙和白娘子相愛的頑固和尚。但據史料記載,法海原為唐代宰相裴休之子,後在金山寺出家,一生潛心於佛學研究,成就頗高,可謂一代禪宗大師。而且在馮夢龍的原著《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鋒塔》的故事中,法海也是一位真正的得道高僧,以慈悲為懷。可是《白蛇傳》卻徹底扭曲了法海高僧的形象,他成為了封建的、黑惡勢力的代表。
五、劉太后
在狸貓換太子被黑得那叫一個慘。狡猾,嫉妒心強,為了後位不擇手段,陷害李宸妃。但事實上她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對宋仁宗視如己出,關懷備至。所謂李宸妃只是劉娥身邊的宮女。至於爭後之說的事實是,宋真宗本身就是要立劉娥為後,只是劉娥無所出,於是找此宮女當代孕。之後此女受封,在宋仁宗繼位後,劉娥還讓李氏晉升為李宸妃,她去世後並以皇后之禮下葬。不過另一方面,她確實干涉朝政,把宋仁宗弄得很壓抑。
六、龐太師
提起龐太師,你是不是就會想起《少年包青天》裡的那個總與包拯、八賢王等人作對的大奸臣?沒錯,這位也是被文藝作品黑的極慘的一位。龐太師,名龐籍,北宋人。先後擔任過江州軍事判官、開封府司法參軍、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樞密使、宰相等。還是韓琦、范仲淹等人的好友,司馬光、狄青等人的恩師。據《宋史》,龐籍是一位剛正不阿、廉政愛民、文可安邦、武能定國的忠臣、好官,〝田園貧宰相,圖史舊書生〞對其一生的最好總結。另外,電視劇中的八賢王其實也並沒有演繹出來的那樣高大上,這位王爺在23歲時就病逝了,沒有什麼功績也沒有多大權力。
七、潘仁美
在任何一部有關〝楊家將〞的文藝作品中,潘仁美都會出現,他被作為奸臣的代表,與楊家作對,公報私仇,致使楊業自殺殉國。可是作為潘仁美的原型,宋朝名將潘美應該是一個屢建戰功、有勇有謀的忠臣良將。至於潘美致使楊業死亡這一說法,也被史學家否定。《宋史》記載,楊業的死,應該是當時的監軍王?的錯誤戰略造成的,而潘仁美因為無法反抗王?所以沒能及時發兵救楊業。當時,潘仁美也收到了降職處分,但主要責任並不在他。所以,文藝作品中所說的潘仁美公報私仇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八、尹志平
尹志平,金末及元代蒙古時期著名全真道士,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師。在金庸的《神鵰俠侶》中,尹志平成為了暗戀小龍女並乘機玷汙小龍女的猥瑣男。而實際上,尹志平是一個勤於誨人,嚴於律己,不慕榮利,甘居淡泊的道士,全真道在其掌教之後更是得到了鼎盛發展。後來,金庸先生也覺得自己這樣寫一位德高望重的古人不好,遂將原小說中的〝尹志平〞改為了現在的〝甄志丙〞。但是恐怕有很少人會注意這樣的細節,在我們心裡,提起尹志平,大概第一印象還是《神鵰俠侶》裡面玷汙小龍女的猥瑣道士吧。
九、李鴻章
〝賣國賊〞是李鴻章身上最大的標籤。其實,李鴻章的貢獻還是非常大的,雖然他簽訂很多的不平等條約,但是他也都是按照清廷慈禧太后的意思,他也無能為力,他對西方的文化是肯定的,他宣導洋務運動,創辦江南製造局、天津機器局、北洋艦隊、輪船招商局、電報局、開平礦務局、派遣中國第一批學生留美等等。這些實業對中國的現代化程序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洋務運動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改革開放。所以,他也是一個被中國歷史醜化的歷史人物。
十、段祺瑞
段祺瑞是被刻意醜化的歷史人物之一。他篤信民主共和價值,曾三造共和;他清廉如水,任政府總理時,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人稱〝六不總理〞;〝三一八〞慘案中,總理府衛隊擅自開槍,致死傷多人,後因魯迅紀念劉和珍君,此案婦孺皆知。作為一國總理,段在悼念大會上當眾長跪不起,並立誓終身食素以贖罪。這個誓言一直堅持到他病危,雖然醫生一再勸他改變飲食,增加營養,他都〝不動搖〞,直到臨終。
古代三國曆史上最見不得人的五件事大盤點
民間有“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和“劉備的江山——哭來的”兩句歇後語,但可能劉備沒有把握好摔的力度,把阿斗摔出了後遺症,成了“扶不起來的阿斗”——
1. 劉備摔子
目的:拉攏部下為自己賣命
有一點幾乎是三國迷所公認的,阿斗的弱智低能與童年的遭遇有著很大的聯絡。大家試想一下,不到一歲的小孩,被虎將裹在懷裡,左衝右突,估計早已被震暈過去了。如趙雲所說,“適才尚在懷中啼哭,此一會不見動靜,多是不能保也。”好不容易逃脫曹軍的魔爪,回到父親的懷抱,卻又被“擲之於地”。
太殘忍!太殘忍!莫說是一個睡夢中的嬰兒,就是一個大人被抬起來毫無防備地摔一下,估計也得腦震盪。後人更是加油添醋地寫道,“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真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劉備是怎麼摔自己兒子的。是不是像北京大興摔童案一樣,舉頭頂,不過“擲馬前”的可能性不大。
劉備為了表示對趙雲的愛惜,多半是半彎著腰從趙雲手中接過阿斗,然後“擲之於地”,而不會是騎在馬上接過阿斗“擲馬前”,那樣不死也殘了!
我小時候就好奇,中國歷史上的奸雄這麼多,為什麼偏偏只有劉備摔過兒子?按理講,這一招滿靈的。劉備一句話“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換來趙雲的“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在政治人物看來,或許還是挺划算的。前提是兒子“毫髮無傷”(是否摔笨了在古代是很難看得出來的) 。後來,候寶林一語道破了天機,“你想想劉備長的什麼樣?”想摔孩子?可以!只要你“雙手過膝”,大膽地摔吧!
2.族獵戶劉安殺妻
目的:追星
此君為了討好素昧平生的空名在外的流浪諸侯,當然還是劉備,把他的妻子殺了給劉備吃。中國史書上殺妻的有不少,最有名的當屬“吳起殺妻求將”。吳起殺妻已經相當黑了,但出發點是為了避嫌,而劉安殺妻的動機實在值得懷疑。
要說真的崇拜劉備吧,象介子推一樣割自己身上的肉給劉備吃嘛!當時虎背熊腰的關羽、張飛也不在場,劉備和書生孫乾兩人的飯量會有多大?割個大腿夠吃了吧(當然也是不對的),犯得著殺人嗎?如書中所寫,“一婦人殺於廚下,臂上肉已都割去”,可見劉備吃了只胳膊,剩下的估計是劉安自己享用的。最有趣的是,劉備後來碰到了曹操,說起此事,“操乃令孫乾以金百兩往賜之”。真是“英雄惜英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3.孫權嫁妹
目的:策反劉備
在中國的歷史上,政治婚姻多如牛毛,按理說孫權嫁妹本是算不了什麼的。然而如果與王允的“連環計”放在一起比較,孫權的行為就很黑了。“美人計”成功的關鍵是“美人”的配合。司徒王允畢竟經驗豐富,為了計策的實施,他“納貂嬋於地,叩頭便拜”,然後又是“淚如泉湧”,又是大戴高帽,最後令貂嬋說出“妾若不報大義,死於萬刃之下”的豪言壯語。
按理說,貂嬋不過王允的養女,而孫令香是孫權的親妹妹(雖則同父異母,但母親是親姐妹)。如果孫權象王允一樣說出“百姓有倒懸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非汝不能救也”等熱血沸騰的話,以孫令香小姐“女中丈夫”的性格,十之八九能配合孫權的行動。
但是孫權沒有充分利用骨肉親情,反而是劉備抓住孫小姐“深明大義”這一點,連哭帶騙,令孫小姐說出“妾已事君、任君所之、妾當相隨”等等肉麻的話語,最後逃之夭夭。孫權在隱瞞、利用、欺騙各種手段付諸東流後,開始惡狠狠地追殺,下得命令連忠心耿耿的部下也不敢執行。
孫權“沖天之怒”,“將這口劍去取吾妹並劉備頭來!違令者斬!”心腸之狠,鮮有人及。即使這樣,當孫權再一次欺騙妹妹,謊稱吳國太病危,孫令香立刻不計前嫌地回到孃家。這一次她徹底失望了,終於在彝陵之戰後為劉備殉情而死。
4. 劉備拋妻
目的:還是拉攏部下
劉備這主或許是三國裡的“老黑”,最黑的五件事有四件是與他有關的。劉備對部下不錯,史書上說他先後與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食則同桌,寢則同床”,簡直有同性戀的傾向。帶兵打仗的時候,卻經常把老婆丟下不管,與呂布有天壤之別。
劉備有一名言,“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劉備說這話時第一次丟了老婆。當時劉備把老婆託付給張飛,結果張飛喝醉了,就被呂布搶了城池。想來當時貂嬋年方23,呂布的眼中或許還看不上甘、糜二夫人,所以呂布把二夫人據說是毫髮無傷地還給了劉備。
第二次大家很熟悉了,就是劉備與曹操打仗,打輸自個跑了。結果關羽及甘、糜二夫人都到了曹操的手下。據說關羽特正直,“朋友妻、不可欺”,曹操再怎麼“成全”也沒有對二嫂產生邪念。野史說關羽此時正在和貂嬋火熱。
當時貂嬋依然美貌,既然關羽繼承了呂布的赤兔馬,以他這樣的旺盛精力和堂堂儀表估計是不會放過貂嬋的。後來也許貂嬋香銷玉隕了,關羽耐不住寂寞,擔心與二嫂日久生亂,所以封金掛印、過五關斬六將,把二嫂毫髮無傷地還給了劉備。
第三次也很有名,就是長坂坡一戰,劉備摔阿斗的那一次。趙雲七進七出救出了甘夫人和阿斗,卻沒能救出阿斗的母親糜夫人。劉備對自己的兒子摔了也不大心疼,對自己的老婆死了也不大在乎,一心只討好部下,真可謂亂世之“英雄”。
5. 曹操借頭
目的:寧我負人不人負我
既然論 “英雄”,當然不能沒有曹操了?
曹操的故事很多。如果要列“三國裡最黑的二十件事”,曹操或許能包攬一半。裝頭風騙叔父,夢中殺侍衛,借刀殺彌衡,斷髮取民心,望梅止渴等等,都是其詭計多端的代表。其中以“曹操借頭”最為經典。那是在攻打袁術的時候,部隊缺糧,糧官來請示曹操。曹操說,可以先用小碗分發,以應一時之急。糧官說,如果士兵抱怨的話,怎麼辦?曹操回答,我自有辦法。果然晚上軍營裡怨聲四起,“皆言丞相欺眾”。
曹操於是偷偷地把糧官叫來,說要向他借件東西,穩定軍心,希望糧官不要吝嗇。糧官於是問,“丞相欲用何物?”曹操說要借他的頭示眾。糧官爭辯,“我實無罪!”曹操說,我也知道你沒有過錯,但不殺你,部隊就會造反;你死後,我會善帶你的家屬,你就放心地去吧。然後立刻斬首示眾,貼出佈告:糧官故意用小碗,盜竊軍糧,已正軍法。終於把軍心穩了下來。這就是所謂“英雄”?!
三國風流帥哥周瑜私生活揭秘
三國的歷史上,周瑜是一位相當招人喜歡的偶像級人物。
與《三國演義》裡其他被文學手法極力塑造出來的眾多英雄人物相比,他要漂亮得多,瀟灑得多,甚至完美得多。若論相貌,《三國志》說他“長壯有姿貌”,想來肯定是一位很有型的大帥哥。與號稱“美髯公”、僅靠一大把鬍子吸引人的紅臉關公相比,自然要好看百倍。若論才情,一場赤壁之戰,竟在談笑間就可以讓曹操的幾十萬大軍“灰飛煙滅”,想來又是何等了得!若論品德,他脾氣好,肚量大,外加在音樂上的精深造詣,其個人魅力更是勢不可擋,不愧為一位風流千古的可愛人物。不信,我們來看一看他的私生活——
周瑜的私生活,幾乎無可挑剔。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描述:“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這段史料除卻說明周瑜的極高音樂鑑賞力之外,還透露出一個明確的資訊,那就是他的酒量很好。
按《周禮·考工記·梓人》記載,“梓人為飲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的說法,三爵便是三升(約合4。5公斤),雖說當時無論喝的濁酒還是清酒,都是發酵後直接飲用的米酒(而非現在高度蒸餾的白酒),酒精度數在20度以下,即便如此,這樣的酒量也不算小。
而且當時南方一帶,飲酒之風更是濃烈,飲酒的器具都是超級“海量”的。曹丕在《典論·酒誨》裡寫道:“荊州牧劉表,跨有南土,子弟驕貴,並好酒,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勝(通升),中雅受六勝,季雅受五勝……”這樣看來,周瑜的“三爵”酒量,實際上便有翻幾番的可能了。何況史書上說他在“三爵之後”,依然保持那樣的清醒,那他真正的酒量,想來真是深不可測了。
能夠旁證周瑜好酒量的,還有一個特別的故事。說是他的上級領導孫權,一次舉行酒宴,與群臣同歡,三爵之後,便有些飄飄然了,一時興起,竟不顧君王體面,跑到群臣中間“自起行酒”,說不好聽點,就是強行勸酒了。其中一個叫虞翻的大臣招架不住,便倒在地上裝醉,待孫權走過去,又坐了起來,不料被孫權逮個正著,於是孫權大怒,“手劍欲擊之”,後來在大臣的好言勸說下方才罷休。這個故事一來說明孫權好飲,酒量卻實在不行;二來說明孫權這樣的領導也喜歡在酒宴上,玩些以酒量和態度“度量”下級的把戲。
在古代,作為臣子,好酒量和好酒風是必備的政治素養。在臣侍君的宴席上,若君王賜酒,一般是三爵,按《禮記·玉藻》的要求:“受一爵而色灑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以退。”若是像虞翻那樣,不喝也罷,還要耍賴打滾,實在是失禮之舉。相對而言,恪守君子風範的周瑜,無論是酒量,還是酒風,就要大方得多,漂亮得多,這大概也是孫權喜歡周瑜的理由之一吧。
周瑜更招人喜歡的一面,是他的音樂造詣以及講究生活情趣的個人品位。想想看,在那個亂世,整個社會禮崩樂壞,紛紛陷入一種末世狂歡的風氣之中,酒宴之上多是狂吃濫喝的不堪場面,誰又會在乎“禮樂”的好壞對錯呢?但周瑜不同,他在乎。對於演奏中出現的每一個錯誤細節,他都能察覺得出,而且“知之必顧”。屢屢地再回首,頗耐人尋味。他這樣做,並非向當時社會地位極其低下的樂伎們顯擺他高超的音樂鑑賞水平,而是在他這樣的君子心裡,有著更深一層的憂慮。在古代中國,禮樂是頗有分量的東西,正如《禮記·樂論篇》所言:“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行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如果連象徵天地之和的“音樂之聲”都是曲不成曲、調不成調,那麼這是什麼樣的世道呢?時人津津樂道的只是“曲有誤,周郎顧”的偶像傳奇,卻不懂他作為一個“唯君子能知樂”的清醒者和理想者的苦痛和敏感。
更令人遺憾的是,後人也不懂。除卻清人鄭板橋感嘆的“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有些知音之感外,更多的是善意的誤解和美麗的曲解。因為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像周瑜這樣有地位、有才情的大帥哥,若是太過一本正經,就有些寡味和無趣了。
於是,有人想象是“弦心豔卓女,曲誤動周郎”,這樣的周瑜便有了好色之嫌;也有人想象是“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這樣的周瑜又有了被勾引之嫌;而在唐張祜的《觱篥》詩中,想象力更是豐富得有些離譜:“纖紅玉指長”的美女,奏起“一管妙清商”,竟惹得“坐中知密顧,微笑是周郎”。若真是因為曲誤,且不說這美女的演奏水平太差,便是周郎的“密顧”和“微笑”,也多少有些“不正經”的油滑味道來。就是大才子蘇東坡的想象,也不能免俗,他在《南歌子》裡稱道:“但得周郎一顧、勝珠珍。”總讓人感覺周瑜像是他曾誇讚過的柳永一樣,好似一個流行音樂的製作大腕。這些形色各異的文學想象,縱是人物浪漫,縱是故事風流,可都與真實的周瑜形象有著很大的距離。
對於周瑜不著邊際的美好想象,又實在怨不得後人。因為他身上蘊含了一切理想的要素。把他的典故使勁往男歡女愛的俗命題上靠,也是緣於對他的羨慕,因為除卻權勢和才情外,他還擁有一個頗有傳奇色彩的美人小喬。
在《三國志·周瑜傳》中,小喬是個身世模糊、面目模糊、地位模糊的人物。只是說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周瑜隨從孫策攻破皖城(今安徽潛山縣梅城鎮)時,以征服者的姿態得到兩個國色天香的“戰利品”,一個叫大喬,一個叫小喬。能夠明確姐妹倆身份的,便是她們的父親姓喬,時人尊稱喬公,想來應該是當地有點兒身份和地位的鄉紳吧。而大小兩喬芳齡多少,性情如何,又是怎樣美麗,我們卻一概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