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父母來說,給孩子足夠的物質條件,讓他們享受最好的教育,擁有更好的起跑線,似乎是愛孩子的最好方式。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條件,這是一種安全感和幸福感。只有當他們有了幸福感,才能理解幸福的真諦。在未來的生活中,無論在有利或不利的情況下,他們都能有熱情,勇敢地前進。
在很多人看來,以下的型別的家庭看起來很幸福,生活在這樣家庭的孩子,也會成為別的孩子羨慕的物件,其實這一類孩子本身未必覺得自己過得很幸福,而且在某些時候,他們甚至會有怨恨父母的想法。
物質生活豐富,父母鮮少陪伴
我們在一些影視劇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橋段,那就是有一些孩子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他們可以吃穿不愁,甚至在物質上要比其他孩子好很多,但是這一類孩子在滿滿的物質條件下長大,但是他們往往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和自己的父母關係不好,甚至有的還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
雖然說影視劇中一些誇張的成分,但是藝術來源於生活,其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情況下,一些孩子從小生活在好的物質條件的家庭中,但是他們因為沒有家人,沒有父母的陪伴,對父母頗有怨言。
不要以為現在好好的打拼,等到自己功成名就的時候再回去陪孩子,那個時候孩子已經長大了,雖然自己賺到了錢,但是與孩子的關係也就越來越生疏了。
幸福感離不開陪伴
如果沒有父母的關心和陪伴,是培養不出來一個有愛的孩子的。如果你想要一個優秀,並且有幸福感的孩子,僅僅依靠砸錢是做不到的。愛孩子,那麼就要給孩間,陪伴孩子。
總而言之,儘自己所能給孩子足夠的物質條件的同時,不要忘記把自己賺錢、工作的時間,讓出一點點來,好好陪伴孩子, 讓孩子內心幸福,那才是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