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內維爾·張伯倫(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1869年3月8日—1940年11月9日),英國政治家,1937年到1940年任英國首相。他由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對希特勒納粹德國實行綏靖政策而倍受譴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積極主張推薦綏靖政策而聞名,而使法西斯主義氣勢大增,綏靖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加速原因。
張伯倫資料簡介
張伯倫會晤希特勒
張伯倫是英國曆史上最受爭議的政治家之一,現今有大量文獻敘述了他在任首相時期的歐洲政策,是二戰初期的重要人物。
大量著作批評他的《慕尼黑協定》是鼓勵納粹和希特勒的一個“罪人”,而丘吉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亦認為只有自己是保守黨的主戰派,張伯倫違背了保守黨的一貫政策。
但是一些歷史學家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他的政策是合理的,張伯倫的政策是保守黨歷屆政府政策的合理延續,而英國有足夠的軍備應付二次大戰,也實是張伯倫的功勞。
張伯倫失敗的外交政策掩蓋了他成功的國內政策,社會歷史學家認為他在衛生部長任內推行的政策,使英國在戰後逐漸走上“福利國家”的道路。有關張伯倫的檔案和政府檔案存放於伯明翰大學作特別館藏。
張伯倫死因
張伯倫視察軍隊
張伯倫辭去首相職務後,仍然是保守黨黨魁。雖然工黨和自由黨慫恿丘吉爾從政府中開除張伯倫,但由於張伯倫仍然得到大部份保守黨議員的支援,所以丘吉爾仍然請他留在戰時內閣。
丘吉爾最初想任命張伯倫為財政大臣,但受到工黨和自由黨的強烈反對,最後任命他為樞密院議長,並掌管重要的樞密院議長委員會。張伯倫繼續忠實地執行自己的工作,併為政府提供許多有益的諮詢。
到了1940年,德國提出和英國議和的條件,幾乎引起政府的分裂,張伯倫最初支援接受條款,但丘吉爾成功地說服張伯倫和他站在一起,反對議和。
張伯倫仍然受到大部份保守黨議員的擁護,而丘吉爾卻只受到工黨和自由黨議員的擁護,張伯倫擔心這種現象會削弱政府,於是在各種場合鼓勵保守黨議員支援丘吉爾。
但這時開始,社會輿論開始不希望張伯倫繼續在政府任職,並攻擊張伯倫,張伯倫則希望丘吉爾能壓制媒體的攻擊,因為他一直只視丘吉爾為戰時臨時政府,戰後他可以重新回來掌權。
但7月份的時候,張伯倫的健康狀況開始惡化,並因胃癌而作了手術,雖然其間似有起色。但9月份的時候,他的健康狀況已不允許繼續工作,於是在1940年9月30日他辭去黨魁和樞密院議長的職務,回漢普郡養病,但經過國王和丘吉爾的特批,國家各種檔案仍然送他閱批,使他能瞭解國家的局勢。
到1940年11月9日,他在漢普郡赫菲爾(Heckfield)附近的夏菲爾園(Highfield Park)病逝,享年71歲。1941年4月15日張伯倫的房產以84,013英鎊的價格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