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IT界人士曾說,過去,若想創新或擁有最新技術,就要前往矽谷。但如今要去深圳。成為設計生產和科技聖地的全球巨頭之一的深圳,也為當地造車企業比亞迪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了適宜的土壤和環境。
雖然國內對比亞迪不太熟悉的部分消費者,還對這個本土品牌帶著一些固有的成見,但只要花點時間去了解過便會知道,比亞迪在技術方面幾乎是以火箭速度提升,“技術型公司”的標籤貼在比亞迪身上,已經絲毫不為過。
6月21日,記者有幸深入深圳比亞迪,與比亞迪底盤團隊進行了一場近距離的接觸。如果讓我對當天的技術探秘感受做一個總結,那我只能說三個字——“很有料”。
“裙下風光”下功夫
在過去的很多年裡,比亞迪的研發重心一直放在了動力系統上,以至於在底盤技術上始終欠缺。眾所周知,作為汽車的三大件之一,底盤被稱為看不見的裙下風光,而底盤好壞是影響駕乘體驗的重中之重,它決定了整車駕駛的安全及舒適,這也就造成了比亞迪旗下的車型過去在舒適度和檔次感上一直留下偏弱的印象。不過,從去年開始,比亞迪已經開始補齊這塊短板。
說到這,就不能不提比亞迪最近挖來的又一位巨匠了。為了在造型設計上來一場顏值革命,比亞迪已經在去年年底請來前奧迪設計總監沃爾夫岡·艾格為其操刀設計;同時,早在去年3月份,前賓士底盤調教專家Heinz就已經低調加入比亞迪,出任首席底盤調校專家一職。至此,比亞迪在裡外設計上都實現了由外籍專家的主導。
實際上,目前國內大多數本土車企在底盤技術上,都還沒有實現獨立調教能力,只能靠外購國外技術或是外包給國外的專業調教團隊。而比亞迪底盤全部轉入自主,是從2015年後開始的,再加上2016年Heinz的加入,整個能力迅速提升。到目前為止,Heinz已經主導了比亞迪唐宋等車型的底盤研發,並指導了相關新能源車型的底盤調校工作。
Heinz告訴記者,底盤調教工作由原來外包轉變為自主獨立完成,這樣的轉變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在不同車型上實現駕駛風格的延續,“在不久的將來,消費者從一輛比亞迪進入到另一輛比亞迪時,可以感受到比亞迪風格的延續和傳承。”除此之外,一旦調教過程中發現問題時,可以馬上與設計部門以及CAE同事進行最直接的溝通,在在底盤提升和效率提升方面非常明顯。而同時,由於可以在工裝車上進行底盤調教,能夠更早地提供驗證後的零部件展開ESP匹配。
當然,廚子手藝好,也需要有好的配料。Heinz在底盤調教上有著近20年的豐富經驗,他的到來也為比亞迪引入了德系主流底盤設計開發體系,包括數十項評價指標。而比亞迪也是不惜斥巨資花在底盤裝置上,Heinz向記者透露,比亞迪已經投入了總價值過億的MTS整車系統模擬測試裝置,其中包括一臺造價非常昂貴的、全世界只有30臺的懸架K/C試驗檯。
正是因為在軟硬實力上都做足了準備,比亞迪現在可以用底盤調教,重新來定義屬於比亞迪汽車的性格了。
未來效能偏向奧迪
底盤調教風格的不同有多重要?它完全可以決定一款車的性格。簡單地說,如果一款車底盤調教得風格偏硬,那麼它的操控性相對就會比較好,但同時也會犧牲掉一些舒適性;反之,如果調教風格偏軟,那麼舒適性就會較好,對路面震動過濾效果會更好,但這樣操控的感受就會相應妥協。這軟硬之間的調教,可是隻有專家級的底盤大師才可以拿捏的。
譬如在豪華車型中,賓士的底盤調教偏重舒適性,而寶馬則更偏向操穩性,不過在最近幾年,賓士在逐漸由舒適性向操穩靠攏,當然還是以舒適性為主。寶馬一向講究操穩性,但最近幾年的寶馬也在舒適性上做了很大的提升。奧迪則介於寶馬和賓士之間。
不過在Heinz的計劃中,將帶領比亞迪在2015-2020年全面進軍到豪華車的行列中,未來的效能方向選擇了以奧迪為方向。在接受採訪時,Heinz告訴記者這是公司經過大量的調研後得出的一個最適合市場的方向。“我個人特別喜歡操控效能好的車,但是公司的大方向是以舒適性為主,我們會以舒適性方向為主導做一些底盤的調整。”
當然,底盤調教可並不是一句話就能說清的。底盤調教,或許可以說好的底盤佔1成,而好的調教佔9成。為了能夠讓輪胎更好地工作,每一個引數設定都需要精密,甚至每一個減震器裡的墊片厚度都不能有差錯,而據Heinz說,一個減震器的阻尼調教,就有3萬多種設定,改變一個設定,或許就意味著阻尼大小的變化。這些恐怕也只有像Heinz這種在底盤崗位上工作長達20年的人,才能夠應對這種讓文科生感到“天理不容”的精細活兒(此處就不再深入下去了)。
比亞迪掌舵人王傳福曾說:“要有很強的技術,才能看得遠、看得深。”除了奧迪前設計總監艾格和前賓士底盤調教師Heinz之外,比亞迪已經組建了一支近200人的外籍專家團隊,為比亞迪技術研發注入全球設計思路。
儘管從當下來看,比亞迪並不像四處併購的吉利那麼風光,也不像來勢兇猛的傳祺那麼璀璨。但記者大膽推斷,這個堅持另類發展路線的企業,會在幾年後,憑藉技術等身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和前兩者一起成為這個市場中為數不多的自主品牌強者。
文/洪華
---------------------------------------------------------------------------
【微信搜尋“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入《每日汽車》新聞網瞭解更多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