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魯魯算不上很用功的孩子,初中讀寄宿學校,週五下午回家,書包一扔就去書房玩遊戲,玩到吃飯,晚上還要到同學家玩,只有週六和週日上午做作業。但即使用的時間不多,他也總能完成任務。
究其原因,要歸功於專注和高效。
魯魯學習的時候,總是關上房門,一個人專心做事,他不自己走出來,我們絕不進去打擾他。他這種關門做事的習慣,在小學三四年級就已經形成。有問題了他會叫我,不叫我就意味著不需要,我就不插手,讓他自己搞定。我和他之間從來沒有為輔導作業鬧得天翻地覆過,我偶爾應邀輔導一次,他也是報以“謝謝”。
這種獨立學習的狀態,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情緒干擾,讓他得以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本身,而不必分神於旁人。有一次他開始學習了,我卻因為看他書架上的一本書而忘了退出房間,他提醒了兩次“你就在這裡看嗎?”我才突然醒悟:“哦哦,你要學習了!我出去看,出去看。”
我之所以很早就讓魯魯獨自學習,這大概是出於我自身的感受,我自己就特別討厭工作時受到干擾。設身處地換位理解,我已經是大人了,心理素質過硬,寫作技巧純熟,但如果我寫作的時候,旁邊老站著一個人,緊盯著我打字,哪怕他一句都不糾正我,哪怕只是盯著螢幕看,我也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只有精神放鬆,才能專注做事。最極致的專注是“無我”,而環境中任何可能引起人的感覺和想法的事物,都會阻礙人進入“無我”狀態。只要有旁人在,哪怕旁人並不會批評指正,甚至根本不會發出一點雜音,但旁人的存在本身就會引起注意,就是一種壓力,更何況這個“旁人”還是有著居高臨下權威地位的家長,而多數情況下家長是忍不住嘮叨的。家長在場就是一個可怕的存在!所以,我對那種坐在孩子身邊,全程輔導作業的做法,真是不認同。
專注、高效的學習來自於內在動力,而內在動力又離不開“獨立”。要相信孩子有自己學習的能力,這是人類這個物種經過億萬年進化而形成的能力,每一個人類個體都天生具有學習能力,每一個嬰兒都能借助這種能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生存的最基本知識。每一次學習都是一次挑戰,而擁有好奇心、接受新事物、迎接新挑戰,也是人類的本能。當孩子用自己的能力戰勝了學習上的挑戰,就會產生髮自內心的成就感,而成就感又會帶給孩子深層次的愉悅,從而成為更大的學習動力。
如果孩子總是依賴老師、家長的指導來完成作業,實際上意味著一種自我否定——我自己是不行的!那樣即使完成了作業也不能帶來成就感,反而是一種挫傷。一次又一次的挫傷,最終就抑制了孩子的自主性,一旦離開老師、家長的指導,離開範文的助力,就無法獨立寫出作文來!
只有靠自己努力完成的事情,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和自豪。
我從不主動去管魯魯的作業,寫再久也由他自己寫。每次,當魯魯經過冥思苦想、奮筆疾書,最終走出房間時,他一臉輕鬆地說出一句“完了”,然後直奔冰箱找吃的,我們全家也和他一樣如沐春風。
除了獨立、專注,魯魯做作業還體現出高效。他習慣於深思熟慮,一氣呵成,很少改來改去,寫作文幾乎不打草稿。到現在他寫長篇小說也是頁面乾淨,修改不多,很多章節都是一次成型。這種“一次過”的功夫,實際上就是小時候養成的打腹稿的能力。下筆之前已經在心裡想好了,一下筆就一氣呵成。
“一氣呵成”減少了寫作過程中的繁瑣、卡頓、重複等影響流暢度的體驗,也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作文的難度,使寫作更具有愉悅感。
來源 北京晚報 | 作者 魯稚
編輯 王瓊
流程編輯 吳越